习题册答案-《汽车材料习题册》-B24-8863(标识)

阅读: 评论:0

汽车材料习题册》答案
模块一汽车用燃料
课题一汽油
一、填空题:
1. 爆震、动力性
2. 易于挥发、415~530
3. 馏程、饱和蒸气压
4. 汽油在汽油机中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
5. 实际胶质、诱导期
6. 机械杂质、水分
7. 抗爆性
8. 研究法、马达法
二、选择题
1.B
2.D
3.C
4.D
5.A
6.A
7. A
三、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四、简答题:
1.汽油的蒸发性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是:
(1)蒸发性好,发动机在低温、冷车下起动性能好,燃烧迅速、加速能力强、功率大。
(2)蒸发性差,雾化不良,将有部分汽油以液态进入气缸,使可燃混合气品质变坏,不易着火,发动机起动困难,功率下降,油耗增加,有害气体排放增大,汽缸磨损加剧。
(3)蒸发性过强,会使燃油系统产生“气阻”,即在油管中形成气泡,使供油中断,并且造成汽油在保管和使用中的蒸发损失加大。
2. 汽油防腐性的评价指标有:硫含量、博士试验、铜片腐蚀试验、酸度、水溶性酸和水溶性碱等指标。
汽油中硫含量过高,会使汽车排放尾气中有害物质增多,污染严重,硫还使催化转化器中的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活性下降,甚至失效。
3. 选择汽油牌号的原则有:
(1)根据汽车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选择汽油牌号。
(2)根据汽车发动机压缩比ε选择
(3)根据使用条件选择
(4)根据使用时间调整汽油牌号的选择
(5)重视汽油的质量
课题二柴油
一、填空题:
1.好、短、工作粗暴
2. 雾化、蒸发性
3. 运动黏度、闪点
4. 轻质馏分含量、蒸发速度
5. 开口、闭口
6. 柴油蒸发性、安全性
7. 凝点、冷滤点
8. 实际胶质、10%蒸余物残炭
二、选择题:
1.C
2.B
3.C
4.B
5.B
6.B
7.D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简答题:
1.十六烷值是柴油燃烧性的评定指标。十六烷值是代表柴油在柴油机发动机中燃烧性的一个约定数值。在规定条件下的标准发动机试验中,通过与标准燃料进行比较来测定,采用和被测定燃料具有相同着火延迟期的标准燃料中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表示。
2.柴油按照凝固点划分牌号是因为:
(1)不同规格的柴油的凝固点在-50℃~10℃之间,气温低于柴油的凝固点就会失去流动性,造成油道堵塞,汽车不能使用。
(2)不同牌号的柴油除凝点有明显区别,-20号、-35 号柴油的十六烷值稍低外,其余指标基本相同。因此,可以按照柴油的凝点来划分柴油的牌号。
3.使用柴油的注意事项有:
(1)柴油加入油箱前,要充分沉淀(不少于48h)。然后用麂皮、绸布或细布仔细过滤,除去杂质。
(2)在寒冷地区,缺乏低凝点柴油时,可向高凝点、轻柴油中掺入10~40%裂化煤油以降低凝点,掺兑后应注意搅拌均匀。
(3)严禁向柴油中掺入汽油,因为汽油发火性差,掺汽油会导致起动困难,甚至不能起动。
(4)在低温起动困难时,可采用适当的预热措施,提高发动机温度,也可另用起动燃料帮助起动。
课题三代用燃料
一、填空题:
1.铅酸、氢镍、锂
2. 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
3. 甲醇或乙醇
4. 热值、辛烷值
5. 冰合天然气
二、选择题:
1.B
2.A
3.C
4.C
三、简答题:
1.液化石油气的性能特点是:
(1)热值高以重量计算热值高于汽油。
(2)抗爆性能好液化石油气研究法辛烷值在100~110范围内。
(3)燃烧完全、积炭少、排放污染物低,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均匀,有利燃烧。
(4)着火温度高火焰传播的速度慢,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
2.(1)现状:氢气作为汽车燃料最大的问题是制取与携带。氢气制取的方式很多,但成本都非常高,目前阶段没有到解决的办法。氢气汽车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真正应用的很少。
(2)前景: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和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氢气汽车的前景十分光明。各发达国家都不惜财力、人力进行研究,以备未来其他能源消耗胎尽时起主导作用。
模块二汽车用润滑材料
课题一发动机油
一、填空题:
1.SC、SD、SE、SF、SG、SH;CC、CD、CD-Ⅱ、CE、CF-4,后,好
2.黏度、黏温性、腐蚀性、清净分散性、抗磨性、抗氧化性、热氧化性
3.符合规定高度
4.发动机油的黏度随发动机工作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性能
5.润滑油品质、更换
6.油膜、润滑功能、增大、功率损失
二、判断题
1.√ 2.√ 3.×4.×
三、简答题:
1.用发动机油尺检查发动机油量是唯一准确、可靠的方法。检查发动机油存油量时,必须将车辆停放在水平路面上,待发动机熄火数分钟后(发动机油流回油底壳)才能检查。
这时,先拔出发动机油尺,用一块干净的毛巾擦干后,重新插入曲轴箱内,随后再拔出并读出发动机油液面位置。
2.将车辆顶起,拧出发动机放油螺栓,放出发动机油;拧出发动机油滤芯,并更换新的发动机油滤芯;使用新的放油螺栓垫片,安装好放油螺栓,然后加注推荐品牌的发动机油;待发动机油面上升至发动机油尺上的规定高度后,运转发动机数分钟,检查有无发动机油渗漏现象,最后检查发动机油高度并视情况添加。
3.案例分析:根据案例中的故障现象,可能是油泵滤网被大量积炭堵死导致供油不畅,致使发动机烧瓦抱死,到专业的汽车修理厂进行修理。
4.如果油量过多,将造成机油激溅加剧,机油窜入燃烧室,造成浪费和产生积炭。如果油量过少,则润滑油的供应不足,使油温升高,影响润滑效果,甚至引起烧瓦、抱轴、拉缸等。
课题二齿轮油
一、填空题:
1.抗磨性;黏温性;低温流动性好;防腐、防锈性能;抗泡沫性
2.黏度指数、倾点、表观黏度
3.齿轮油抵抗高温条件下氧化作用的能力
4.普通齿轮油、中负荷齿轮油、重负荷齿轮油
二、判断题
1.√ 2.×3.√ 4.×5.√
三、简答题
1.不能将使用级较低的齿轮油用在要求较高的车辆上,但使用级较高的齿轮油可以用在要求较低的车辆上;使用黏度级别过高的齿轮油,将使燃料消耗及磨损显著增加,特别是高速轿车影响较大,应尽可能使用合适的多级齿轮油;不同使用级别的齿轮油不能混用;严防水分混入,以免极压抗磨添加剂失效。
2.原因:齿轮油极压性不足或注油量不足
处理措施:换用极压性适当的双曲线齿轮油,并按规定加足油量
课题三液力传动油
一、填空题:
1.螺旋伞齿轮、双曲线齿轮、止推轴承
2.6号、8号
3.油面高度、油质、油温和通气管
4.0.8~l 、2~4
二、判断题
1.√ 2.×3.√ 4.√ 5.√
三、简答题
1.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特点要求液力传动油必须具有较高的品质。液力传动油的型号很多,各国的用油规定也不同,一般应按汽车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选用。轿车和轻型货车一般选用8号油,进口轿车要求用Dexron II型液力传动油的也可用8号油代替。重型货车、工程机械的液力传动系统则选用6号油。全液压的拖拉机、工程机械应选用拖拉机传动、液压两用油。100号两用油适用于南方地区,100D和68
号适用于北方地区。我国部分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多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Dexron II型和福特公司生产的F型液力传动油。
2.(1)注意保持油温正常。
(2)经常检查油平面。
(3)按车辆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更换液力传动油和滤清器(或清洗滤网),同时拆洗自动变速器油底壳,并更换其密封垫。通常每行驶l万km应检查油面,每行驶3万km应更换油液。
(4)在检查油面和换油时,注意油液的状况。
(5)传动油是一种专用油品,加有染剂,系红或蓝透明液体,绝不能与其他油品混用,同牌号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不宜混和使用,以免造成油品变质。
课题四润滑脂
一、填空题:
1. 滴点
2. 大、硬、高
3. 10%(质量分数)
4. 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及填料
5. 大、锥入度较小、小、锥入度较大
二、判断题
1.×2.√ 3.√ 4.×5.√
三、简答题
1. 各种稠化剂制成的润滑脂不能互相混用,否则可能破坏其胶体结构而失去原有的性能。不同种类的润滑脂不得混用。换用新鲜润滑脂时,须将旧的润滑脂擦干净,否则会加速新鲜润滑脂的氧化变质。
润滑脂一次加入量不要过多,否则会使运转阻力增加,工作温度升高。
一般情况下,润滑脂与润滑油不能混用。
润滑脂一旦混入杂质便难以除去。在保存、分装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防止灰、砂和水分等外界杂质污染,容器和注脂工具必须干燥清洁;尽可能减少润滑脂与空气接触;作业场所要清洁无风沙;轴承及注脂口在加脂前必须洗干净;作业完毕,盛脂容器和加注器管口应立即加盖或封帽。
2. 钙基润滑脂在汽车上主要用于底盘的摩擦部位、水泵轴承、分电器凸轮、变速器前球轴承等部位。
复合钙基脂适用于工作温度为120~15O℃的摩擦部件润滑,适合于车辆轮毂轴承及水泵轴承的润滑。
石墨钙基脂适用于工作温度在60℃以下的压延机人字齿轮、汽车钢板弹簧、吊车、起重机齿轮转盘、矿山机械、绞车齿轮、钢丝绳索、升降机的滑板及其他粗糙、重负荷的摩擦部位。
钠基润滑脂用于离发动机很近,温度较高的风扇离合器等部位。
钙钠基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动机、发电机、鼓风机、汽车、拖拉机和其他机械设备滚动轴承的润滑。
锂基润滑脂可广泛用于汽车轴承及各摩擦部位。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18:4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5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动机   汽车   汽油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