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转动

阅读: 评论:0

    2016学年第二学期园级公开活动
活动名称:转动(中班)
设计思路: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绕着同一条轴线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叫做转动。
升入中班以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在逐步增强,也开始更关注生活中的事物,对它们产生了好感。许多户外活动中孩子经常对一些小器械的转动非常感兴趣,于是,根据本班幼儿爱探究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兴趣,将“转动”这个科学的概念融入在这样一个探索活动中,希望通过幼儿的摆弄、交流,开始关注生活中有转动这种现象,并感知转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
1、愿意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关注生活中转动的现象,发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以及两只透明水杯中各盛半杯水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迷迷转
提问:刚刚我们做“迷迷转”的游戏时是怎么转动的?
小结:原来我们绕着一个点,做画圈圈一样的动作就能转动起来了。
二、探索物品的转动。
(一)第一次探索
1、情境导入:我也想玩
2、幼儿动手让各种物品转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推动: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是什么动作?
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提问推动: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使它转动吗?
3、交流分享:你们是怎样让这些东西转动起来的?(幼儿交流)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小结:原来用“搓、吹、转、拧、跑”等不同的方法就能使物品转动起来。而且转动还和“力”有关。
(二)第二次探索
1、要求:两样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动起来。
2、幼儿创造性地通过组合,让两种物品转动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推动: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随机观察,给予鼓励和支持。
你这种转动,在哪里也看见过?引发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3、分享交流:谁来把刚才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这种转动的方法你在生活中哪里/什么时候看见过?
小结:原来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到了转动。
(三)延伸:生活中会转动的物品
1、游戏:跨步前进
2、(出示PPT)图片:生活中的转动。
3、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通过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还有很多物品也能
“转动”起来,让我们再继续去寻吧!
活动反思:
《转动》这一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也回归了生活,内容的选择是贴近幼儿的,能引发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兴趣,容易产生共鸣。整个设计注重让幼儿去尝试和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对平时生活中一些转动现象的关注,是比较有价值和意义的。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以提问、追问的形式鼓励幼儿进一步思考、探索,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投入,探究的兴趣浓厚,活动设计一环扣一环,不断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动静交替的学习方式,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通过自己的摆弄,更加深了他们对“转动”这个科学概念的理解。在第一次探索活动分享中,我以归类梳理法的形式进行动作梳理,让幼儿清晰的了解到了转动不同的方法,激发了幼儿探索不同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的兴趣。在第二环节中,幼儿在介绍自己探索到
的两个物体合作转动时直接提问“生活中,你哪里看到过这样的转动?”为第三环节幼儿讲述“生活中的转动”做了很好的铺垫,加之以“跨步向前”的游戏,有效的激发幼儿联系生活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
活动中也有些许的不足:
1、教师对于活动节现、场奏的把握不足,对幼儿的回应有效性欠缺,导致活动时间拖沓。
2、活动第一次探索小结转动的不同方法及转动和力有关的原理,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去发现这些原理,使得第一次探索结果与第二次探索的递进性不够紧密。
2017年4月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15:5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5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幼儿   转动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