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供应链管理》总复习

阅读: 评论:0

供应链管理》总复习纲要
题型:多项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结合实践)
第一章  供应链概述
一、供应链的概念、结构
1、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结构
1)供应商
供应商指给生产厂家提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企业。
2)厂家
厂家即产品制造业。产品生产的最重要环节,负责产品生产、开发和售后服务等。
3)、分销企业
分销企业为实现将产品送到经营地理范围每一角落而设的产品流通代理企业。
4)、零售企业
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企业。
5)、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即上述企业之外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其中批发、零售、物流业也可以统称为流通业
6)、最终的消费者
二、供应链的类型及相应的概念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在市场环境中的运作特点,可以将供应链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根据供应链综合能力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可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每一个供应链在一定时期、在相对稳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条件下,由所有节点企业,包括供应商、制造商、运输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形成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当供应链的综合能力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状态;而当市场需求变化加剧,供应链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供应链则处于失衡状态。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效率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即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
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4、敏捷性供应链
敏捷供应链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最强的供应链系统,它能够对来自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不确定性做出及时反应,使自己始终能够围绕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三、供应链的特征
复杂性: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动态性: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
响应性: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
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
四、供应链的两种流程分析方法
环节法:将供应链流程分解为一系列的环节,每一个环节用来连接供应链中两个相继出现的阶段。
推/拉法:根据供应链运营是响应一个顾客还是预期多个顾客订购,将供应链流程分为两个大类:拉动流程和推动流程。
依据相对于顾客需求的执行顺序,供应链上的所有流程可以分为两类:推动流程和拉动流程。
1、对顾客订单的反应启动拉动流程;对顾客订购预期的反应启动推动流程。
2、在拉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已知的、确定的;而在推动流程执行过程中,需求是未知的,因此必须进行预测。
第2章 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21世纪全球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
1、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2、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
3、对订单响应周期的要求越来越高
4、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二、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
1.增加企业投资负担
2.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
3.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4.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
5.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三、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马士华)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小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4、供应链管理涉及的领域
交付、计划、生产、物流、供应、回流。
5、美国教授提出的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三要素)P31
1、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工厂选址与优化、物流中心选址与优化、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与优化
2、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配送管理、制造流程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产品开发与商业化、回收物流管理
3、供应链管理元素:运作的计划与控制、工作结构设计、组织结构、产品流的形成结构、信息流及其平台结构、权利和领导结构、供应链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文化与态度
6、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目标、运营机制
1、基本思想
1) 强调核心竞争力
2) 资源外用(Outsourcing)
3) 合作性竞争
4) 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
5) 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组织流的集成
6)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
7) 延迟制造(Postponement)原则
8) 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9) 缩短物流周期与缩短制造周期同等重要
2、目标
1) 总成本最低化
总成本最低化目标并不是指运输费用或库存成本,或其他任何供应链物流运作 与管理活动的成本最小,而是整个供应链运作与管理的所有成本的总和最低化。
2) 客户服务最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上下游企业协调一致的运作,保证达到客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吸引并保留客户,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3) 总库存成本最小化
按照JIT管理思想,库存是不确定性的产物,任何库存都是浪费。因此,在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同时,要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
4) 总周期时间最短化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时间竞争,即必须实现快速有效客户反应,最大限度地缩短从客户发出订单到获取满意交货的整个供应链的总时间周期。
5) 物流质量最优化
达到与保持物流服务质量的水平,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的零缺陷开始,直至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全方
位质量的最优化。
3、运营机制
1) 合作机制:体现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10:34: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5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供应链   管理   企业   产品   物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