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邹凡文,龙小莉
(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永川402160)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急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182078202
高血压急症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危险急症,可发生在高血压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是指在短时间(数小时或数天)内血压重度升高,通常>200/ 130mm Hg ,出现高血压危象,或同时伴有重要脏器如心、脑、
肾、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若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导致患者残废,甚至死亡。临床已经证明,对高血压急症进行及时正确的,可在短时间内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不可逆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回顾性分析本科近
3年收治的高血压急症149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2004年1月至2007年2月,本科高血压
急症149例,其中高血压脑病45例,高血压危象34例,恶性高血压2例,高血压并发急性肺水肿20例,心绞痛18例;并发脑卒中24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血压均增高,在200~260/130~140mm Hg 。149例中男性92例,女性57例;年龄60~92岁;发现高血压患者而未者10例,占6.71%。根据发病后到医院住院的时间,分为A 组(时间≤1h ,60例)、B 组
(1h <;时间≤3h ,48例)、C 组(时间>3h ,41例)。在各组中各
种疾病的分布比例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具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眼底出血30例,乳
头水肿20例;脑CT 示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死12例;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示急性心肌梗死6例;149例心电图均有心肌缺血改变。
1.3 诊断依据 (1)原发病临床表现;(2)血压突然急剧增高,
收缩压>200mm Hg 、舒张压>130mm Hg ;(3)辅助检查。
1.4 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立即测血压、呼吸、心率,
并由专人观察其变化,每5分钟检测1次,迅速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快速降血压首选,以0.9%生理盐水40mL +50mg 微量泵泵入,以10μg/min 开始,根据血压逐渐增量,以1h 内将血压降至160~170/100~110mm Hg 或稍低为宜(或收缩压降低25%左右),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头疼、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以出院时患者症状完全缓解,且血压≤140/90mm Hg 为目标。加口服降压药物维持。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可用硝普钠,以0.9%生理盐水48mL +硝普钠50mg 避光条件下微量泵泵入,以20μg/
min 开始,6h 更换新鲜药液1次;对情绪紧张、烦躁不安者肌注
或静注5~10mg ;对胸痛剧烈者肌注;对合并心力衰竭及脑卒中患者,采取利尿、强心、降颅压等综合措施。
1.5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降压目标标准 见表1[1]。
表1 高血压急症患者的降压目标标准
疾病种类
降压目标
高血压性脑病
160~180/100~110mm Hg 给药开始1h 内,舒张压降低20%~25%,不能>50%,以防脑
出血
脑血管障碍、脑出血
舒张压>130mm Hg 或收缩压>200mm Hg 时,会加剧出血;应在6~12h 内逐渐降压,降压幅度≤25%;血压应>130mm Hg/90m m Hg 防止受损部位脑血流自主调节障碍,脑灌注突然下降,造成同侧或其他部位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
收缩压131~158mm Hg 防止出血加剧及血压过度下降,引起短暂神经功能缺陷、血管痉挛及继发缺血
高血压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
一般不积极降压。除非血压>200/130m m Hg 或24h 内下降<25%,或舒张压下降到
120mm Hg 以下
急性主动脉夹层
马上开始,在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同时,给予血管扩张剂,对体液量过剩者,同时使用利尿剂,在数日内,将血压降至160/100m m Hg
儿茶酚胺过剩收缩压100~120mm Hg 心率60~75次/min 。以尿量、肾功能为指标,将血压降至脏器血液灌流量能够得到维持的最低水
围术期高血压首选2受体阻断剂,最好同时使用β2受体阻断剂
子痫
血压波动显著,应使用作用快的降压药物舒张压~87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9月第6卷第18期
90100mm H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