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危机作者:阿碧来源:《检察风云》2011年第08期 在不少核电站的宣传资料中,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且廉价的能源,比不少能源要优越得多。的确,在没有发生事故之前,核能的确是一种非常绿的能源。然而,日本东北地区9.0级大地震的发生,令核电站的危险性暴露出来。一时间,人们谈核变,不少国家开始对核电设施进行检修,即将上马的核电项目也暂缓,一些国家的民众甚至反对政府兴建新的核电站。核电,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核能是如何被发现的
与石油、煤炭、太阳能、风能等其他能源相比,核能的发现和利用的历史要短得多,核能的发现只有百年的历史。1905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很少有人懂的相对论。
然而,这个深奥的理论却推导出一个相当实用的质能转换公式。这个公式显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而且转化的倍数是相当惊人的,是光速的平方,也就是9万万亿倍。若是能把1千克的物质完全没有损耗转化为电能,居然能获得900亿度的电。 怎样才能把质量转化为能量呢?核物理学家发现某些不稳定的重金属在裂变时可进行质能转换。比如,铀235原子在受到中子轰击并吸收中子之后,就会裂变一些小的原子,并释放中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质量损失,而转化为能量。更为可怕的是,这个反应一旦启动,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因为裂变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中子产生,就会不断地触发铀原子裂变,直到所有的铀原子都裂变完。一些科学家敏锐地意识到可以用铀来制造,因为铀几乎可以在瞬间完成全部核裂变。根据计算,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是1千克(TNT)爆炸释放的能量的2000万倍。最终这样的被制造出来,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投放到日本。人类第一次见识到了的威力。 不但爆炸时产生的能量和冲击波惊人,更令人胆寒的是铀235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强放射性物质,它裂变的产物也大多是有害人体健康的放射性物质,如铯、碘、锆、锝、钼、氙等元素的同位素物质。更加令人恐怖的是,爆炸后产生扩散开来的
放射性物质很难用人工的方法加以清除,只能等待它们慢慢失去放射性,有的物质可能要数百万年以上才能完全失去放射性。因此,不仅危害当时的人,而且会危及子孙后代。正因为一类的核武器对人类的伤害实在太大,不少国家开始逐步销毁核武器,并签署了系列禁止核武器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