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教案设计

阅读: 评论:0

糖类】教学设计
课题
糖类
课型
基本概念课
授课人
杨忠宇
授课年级
高二
教材分析
《糖类》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二节。最新版的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和【学业要求】中对本节内容作了如下规定:“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及其与葡萄糖的关系,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主要性质和应用。知道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能列举典型糖类物质,能说明单糖、二糖及多糖的区别与联系,能探究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纤维素的典型性质。”
《糖类》的教学主要包括葡萄糖和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这些糖类中典型代表物质的讲解。对于葡萄糖,主要学习葡萄糖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用途。
  《糖类》在中学化学学习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高中必修二中糖类知识的衔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烃的衍生物知识的延续和发展,从单官能团的化合物延续发展到多官能团的化合物。
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化学”。
学生分析
在知识方面,高二的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的知识,并且在对于醛的学习中了解了醛类的化学性质。在生物课的学习中,也学习了有关糖的分类以及还原性糖检验的知识。所以从知识层面来看,本节课的内容难度较小。
在认知方面,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化学思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葡萄糖的结构,再由葡萄糖的结构推断它的其它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2)初步掌握葡萄糖的结构和主要性质。
(3)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上的开发利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葡萄糖的结构。
(2)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通过分析糖类的官能团,来学习多官能团物质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生活常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和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体验化学和生活生命的密切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3)进一步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葡萄糖的组成和重要性质。
教学难点
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媒体
实验、板书、PPT。
教学实验用具
药品:硝酸银溶液(2%),氨水(2%),氢氧化钠溶液(10%),硫酸铜溶液(5%),葡萄糖溶液(10%)。
仪器:洁净的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
教学策略
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演示。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或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块一:糖类的定义
任务1.1
明确糖类的定义
【导入新课】
说起糖类,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使用的物品里就有很多糖类物质。
【提问】
请大家举出一些含有糖类的物质,并根据你的了解说一说什么是糖类?
1.是不是糖类都有甜味呢?有甜味的就一定是糖么?
2.是不是糖类都符合Cm(H2O)n的通式呢?符合的就一定是糖类么?
【讲述】
我们说糖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大多数糖类符合Cm(H2O)n的通式。从组成元素和通式上我们可以对糖类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生活的经验以及对于糖类的了解说说什么是糖类。
1.纤维素没有甜味,但它是糖类,糖精有甜味,但它不是糖类。
2.乙酸,甲醛等符合通式,却不是糖类,脱氧核糖不符合通式但却是糖类。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板块二:糖的分类
任务2.1
进一步掌握糖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引导】
在生物课上,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糖的分类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糖是如何分类的,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
【讲述】
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到10mol的单糖的称为低聚糖,1mol糖水解后能生成很多摩尔单糖的称为多糖。
接下来我们就以单糖中的葡萄糖为例,来共同研究糖类的结构和性质特征。
回忆学习过的知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完成糖的分类知识的教学。
板块三: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本文发布于:2023-05-10 21:5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4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糖类   学习   葡萄糖   性质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