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作者:刘路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8年第10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硬化路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的入渗能力减弱。市政道路的建设有必要的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缓解城市内涝,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理念分析
所谓的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对城市用地的规划,并充分利用吸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样在城市休闲和生活区就有了足够蓄水的地方,雨水能被吸收,让雨水能消化在每个布置好的海绵区域内,避免其汇集成径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城市的积水面积,同时还能对所吸收的雨水进行再次利用,
这也能有效缓解城市当前发展阶段水资源较为短缺的现状。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将城市的雨水渗透、直流、存储、净化和循环使用、排水等多方面相结合,从而能有效防止内涝灾害,控制地表径流,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多个项目建设的需求,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城市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实际建设中,打破传统城市设计建设的束缚,构建全新的城市生态发展系统。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设计主要是采用凸起型的路面设计来达到对雨水处理的目的。在这其中,主要体现了在对雨水处理中的“排”的理念,并没有对雨水做到充分的利用,很好的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下面对海面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进行介绍。
2.1道路总体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说明,其规定在建设中要尽可能的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在道路建设中,需要在规划中就注重保护自然水文条件,可以对
自然板块进行有效利用,采取紧凑式的开发等方法。要结合城市中现有的给水排水系统和水文规划,在确保水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保护城市中的天然河道及湖泊,绕开及避开水环境的敏感点,在布局路线走向上要合理,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通过使用不同等级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人行道、绿化等,对雨水建设滞、留、渗设施,进而完成道路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