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期雨水的处理方法】
初期雨水的处理方法
雨水收集方法一:屋面雨水收集
对于高密度建设的城市,可以布置雨水井。屋面雨水收集大幅提高。 雨水收集方法二:场地雨水收集
1、下凹式绿地集水(植草排水沟)
下凹式绿地集水通过草沟等形式收集场地中的径流雨水,当雨水流过地表浅沟,污染物在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联合作用下被去除,植被也降低了雨水流速,使颗粒物得到沉淀,达到控制雨水径流目的。
2、地面渗透集水
a.干井入渗系统,用砖砌、混凝土浇筑或用砾石填充,将雨水导入井内逐步下渗,一般用于建筑物屋顶落水管的雨水。(雨水井)
b.入渗沟系统,在普通沟渠内填充砾石,收集雨水快速下渗,可去除90%的ss、60%tp和tn,90%的大肠菌。地面渗透的目的包括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淀、减少水涝等。
3、透水多孔材料铺砌(植被入渗系统)
采用工程措施,结合城区建设,将硬化道路用多孔材料代替,铺装大量渗水材料,增加入渗量,减少径流量。雨水通过多孔铺砌材料入渗到表层土壤或储水池并逐步下渗。通过下渗可去除80%的ss、60%tp、80%的tn以及重金属,径流量可减少80%。多孔透水材料有植草混凝土,多孔混凝土砌块等。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
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它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还可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通用结构:由内而外一般为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覆盖层和蓄水层,同时设有穿孔管收集雨水,溢流管以排除超过设计蓄水量的积水。雨水花园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自上而下依次是:蓄水层、树皮覆盖层、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其中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可以铺设一层砂层或土工布。根据雨水花园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和环境条件可以采用防渗或不防渗两种做法。当有回用要求或要排入水体时还可以在砾石层中埋置集水穿孔管。
1.蓄水层
为暴雨提供暂时的储存空间.使部分沉淀物在此层沉淀。其高度根据周边地形和当地降雨特性等目素而定。一般多为100~250mm。
2.树皮覆盖层
对雨水花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表层土壤板结而造成渗透性
能降低。在树皮-土壤界面营造了一个微生物环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同时还有助于抵抗径流雨水的侵蚀。其最大深度一般为75mm。
3.植被及种植土层
有较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种植土层为植物根系吸附以及微生物降解碳氢化台物、金属离子、营养物和其他污染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种植土层厚度根据选种的植物类型而定,当采用草本植物时一般厚度为
250mm左右。种植在雨水花园的植物应该是多年生的。可短时间耐水涝。
4.人工填料层
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其厚度应根据当地的降雨特性、雨水花园的服务面积等确定,多为0.5-1. 2m。
5.砾石层
由直径不超过 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约200~300mm。
四.植物的选择原则
雨水花园,因其利用植物来滞留、吸纳雨水得名。因此,设计一个好的雨水花园,植物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植物时,耐寒性、光照、耐湿性、土壤类型等都是必须考虑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①尽量选用乡土植物,如果一定要用外来物种,也要是经过长期的驯化的植物物种。乡土植物可以更快地适应环境、成景快、管理粗放;
②选择具有完整根系的植物。植物的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重要部位,也是植物存活的保障。根系的完整使得植物更快地扎根于新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③采用耐旱但又具有忍耐暂时性水浸(不超过48 h)的植物。这样的植物环境适应性强,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④多利用香花植物。芳香植物有助于吸引蜜蜂、蝴蝶等昆虫,创造更加良好的景观效果。
雨水花园总面积12923.6m2,深度0.9m,种植土层0.25m,填料层0.65m。
【篇二:雨水花园】
1. 城市道路的雨洪现状
城市道路是承担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其通常程度是制约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城市暴雨的日趋增加,城市道路的积水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对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城市道路的雨洪问题主要有:1)城市道路积水点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积水点是指城市中降雨强度小于50mm/h,雨后路面积水深度超过30cm,且雨后1小时内未能排除积水的地段。2)城市道路积水点主要分布于低洼空间与城市之路。
2. 城市广场的雨洪现状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人流量大,空间使用效率高,尤其具有疏散作用的商业广场和交通广场,对于城市步行交通的组织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广场雨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广场中不透水面积过大,2)广场空间地势较低,3)广场及其周边场地内排水设施不完善。
3. 城市住宅区的雨洪现状
城市住宅区是城市面积中面积最大的城市空间,在城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居民生活
的重要场所,但同时,城市住宅区也是城市雨洪泛滥的重要空间。在城市现有的部分住宅区中,有积水严重,久排不出的现象,有些甚至还有雨水倒灌的现象,给居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管道排水能力不足和住宅区地势低洼。
一、 雨水花园设计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雨水花园指在城市地势较低的地方种植乔木、灌木和花草等植物的一种工程设施,其雨水利用院里是将雨水通过植物的截流与土壤的下渗作用过滤、净化雨水,以达到消减雨水径流量的作用。它是城市暴雨最佳管理措施中的一项集技术,近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被广泛地用于雨洪控制与径流污染控制系统,也可作为一种生态型的雨水间接利用设施。
最早的雨水花园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该区每一栋住宅都配建有30~40平方米的雨水花园。它的建造被证明是高效而又节约的。建成后对其进行了数年的追踪监测,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75~80%地面雨水径流量。
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雨水利用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方面,城市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过多开采地下水以及雨水的污染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
在多雨季节很多城市洪水泛滥成灾,给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抓住水资源短缺与城市雨洪灾害这些主要矛盾,实现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再利用,同时改善城市水循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城市的雨洪灾害,变害为利,而且能够实现雨水资源的再利用,促进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控制与利用措施,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将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相结合,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生态规划设计理论的倡导下,要求规划设计充分尊重自然的肌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再利用与再循环。雨水花园就是利用了生态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利用乡土植物与土壤的截留、净化与渗透雨水的作用,将城市的雨水资源有效的收集与利用,改善城市的水循环,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再利用。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灰基础设施”的作用下,城市雨水难以渗入地下,形成了开发后远高于城市开发前的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速度,导致了城市雨洪灾害的发生。在绿基础设施理论的指导下,一系列城市绿雨水基础设施应运而生,这些措施是模仿自然的生态方法进行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通过集蓄、下渗、截留、调蓄、蒸发、蒸腾等原理及人工技术支
持进行雨水的控制与利用,缓解了城市的雨洪灾害、净化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保护了城市水环境、维护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实现了城市雨水的可持续利用。雨水花园与传统的依赖管网的“灰基础设施”相比,不仅投资和维护成本低廉,还为城市水循环的改善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并且与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同时实现生态、环境和美学等多种功能。
二、 雨水花园的类型与结构
雨水花园的类型雨水花园根据不同的控制目标可以分为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的雨水花园和以控制径流量为目的的雨水花园两种类型。
表 雨水花园的类型
类型
主要功能 以控制径流污染为目的 ①处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
②塑造城市景观。
③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循环
一般适用于径流污染比较严重的城
市空间,如:停车场、城市广场、城
市道路
结构比较复杂,需要设计专门的底部
排水沟渠 以控制径流量为目的 ①减少区域雨水径流量。 ②塑造城市景观。 ③净化雨水、改善城市水循环 一般适用于处理雨水水质相对较 好、汇流面积较小的城市空间,如: 屋面雨水、庭院、学校、居住小区 ①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无需设计专 门的底部排水沟渠。
②造价低。
③施工管理简便 适用范围 特点
雨水花园是通过植物截留和土壤的渗透作用来净化初期的雨水径流污染、快速减少雨水径流量以及收集地面雨水。其结构主要分为蓄水层、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人工填料层、砾石层五个部分,详细见雨水花园结构图。
雨水花园结构图雨水花园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雨水控制作用,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具体内容见下表。
堵塞穿孔管,还能起到通风的作用。
②在雨水花园的顶部还设有溢流口,通过溢流管将过多的雨水排入其他的排水系统
三、 雨水花园与城市排水系统的衔接
雨水花园是通过植物与土壤的截留与下渗作用对城市雨洪进行控制的一种生态型雨洪利用措施。降雨时,雨水首先通过地形的作用或雨水口的设计将场地周边的雨水引入到雨水花园中,通过雨水花园中的蓄水层、滞水层、种植土层和人工填料层等组成部分截流与下渗雨水,多余的雨水被贮存在雨水的蓄水空间中,当雨水持续增加,径流量超过雨水花园的承载能力时,雨水将通过溢流装置排入到城市的排水管道中。
溢流装置的断面示意图
在我国的小城镇和大城市的旧城区中多采用雨污合流制的排水系统,而大城市的新建城区
中则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对于合流制的排水系统,雨水花园能削减合流制管道暴雨时的雨水流量,对城市的雨洪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当暴雨来临时,雨水首先集蓄在雨水花园中,减缓了雨水径流的流速与流量,能有效的缓解城区积水问题,起到了源头控制作用;在分流制的排水体系中,雨水花园不仅能作为源头控制的雨洪利用措施,同时,可以作为终端控制的雨洪利用措施,雨水进入排水管道之后,一部分初期雨水被弃流,另一部分雨水通过管道排入城市的低洼地雨水花园中,通过植物的净化过滤作用,将雨水进行收集利用。
四、 雨水花园在雨水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在《21 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 年——2020 年)中,要求把城市的雨水利用与城市建设、绿地规划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将透水铺砖、渗沟、渗井、雨水调蓄池等雨水利用设施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来,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将雨水就地截留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