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部分城市由于排水能力较差,在台风或者降雨时会形成积水,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将积水排出,目前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包括下水道,在积水时,开启井盖,使积水从井口处流入到下水道中,然后由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后进行二次利用,然而在遇到强降雨时,下水道的容纳能力有限,导致城市路面积水,影响到人们的出行,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可以将降雨的积水收集,并用于回灌绿化带的花草,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包括下水道井、蓄水池、集水机构以及灌溉机构,所述下水道井以及蓄水池均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蓄水池位于下水道井一侧,所述集水机构包括导流板以及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接蓄水池以及下水道井外侧壁,所述导流板设置在下水道井内侧壁,并位于输水管一侧;所述灌溉机构包括抽水管、水泵、灌溉管以及喷头,所述喷头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中,所述灌溉管顶端与喷头连接,其底端伸入到地下,并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抽水管连接,所述抽水管伸入到蓄水池中。
6.优选的,所述输水管呈倾斜状态,其高度较高一端与下水道井外侧壁连接。
7.优选的,所述灌溉机构还包括伸缩管以及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位于抽水管下方,所述伸缩管连接固定管以及抽水管。
8.优选的,所述灌溉机构还包括电动推杆以及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固定管外侧壁,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蓄水池内侧壁,其输出轴与升降板顶面连接。
9.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10.优选的,还包括井盖,所述井盖设置在下水道井顶部。
11.优选的,还包括沉沙检测机构,所述沉沙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管以及主控单元,所述红外对管设置在固定管底面,所述主控单元设置在蓄水池外壁上,并分别与电动推杆以及红外对管电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当发生降水时,雨水会流入到下水道井中,并沿着下水道井的内壁留到导流板,导流板可以将雨水导流到输水管中,最终雨水会进入到蓄水池中进行收集,蓄水池中的雨水可以通过水泵抽出,并通过喷头喷出到道路绿化带中,为绿化带的花草提供水分,蓄水池的设置可以使进入到下水道部分雨水分流,为下水道系统分担蓄水压力,避免造成城市内涝,同时蓄水池的水可以用于灌
溉,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为下水道井,2为蓄水池,3为导流板,4为输水管,5为抽水管,6为水泵,7为灌溉管,8为喷头,9为伸缩管,10为固定管,11为电动推杆,12为升降板,13为过滤网,14为井盖,15为红外对管,16为主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9.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包括下水道井1、蓄水池2、集水机构以及灌溉机构,所述下水道井1以及蓄水池2均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蓄水池2位于下水道井1一侧,所述集水机构包括导流板3以及输水管4,所述输水管4连接蓄水池2以及下水道井1外侧壁,所述导流板3设置在下水道井1内侧壁,并位于输水管4一侧;所述灌溉机构包括抽水管5、水泵6、灌溉管7以及喷头8,所述喷头8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中,所述灌溉管7顶端与喷头8连接,其底端伸入到地下,并与水泵6连接,所述水泵6与抽水管5连接,所述抽水管5伸入到蓄水池2中。
20.本实施例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在原有的城市下水道系统上进行改造,在下水道井1的外侧挖掘若干个蓄水池2,每个蓄水池2均通过相应的输水管4与下水道井1连通,在输水管4与下水道井1连接的位置处设置了导流板3,当发生降水时,雨水会沿着下水道井1内壁向下流,雨水流经导流板3时,会进入到输水管4中,并最终流入到蓄水池2中进行存储,蓄水池2的设置可以为城市下水道系统分担雨水消纳压力,避免造成城市内涝。
21.而为了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灌溉机构,抽水管5的底端伸入到蓄水池2内部,在降雨结束后,水泵6可以将蓄水池2中的水通过抽水管5抽出,并通过灌溉管7输送到喷头8,喷头8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中,喷头8喷出的水可以对绿化带的花草进行灌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2.优选的,所述输水管4呈倾斜状态,其高度较高一端与下水道井1外侧壁连接。
23.当蓄水池2中的积水蓄满后,积水不会从倾斜状的输水管4中向外流。
24.优选的,所述灌溉机构还包括伸缩管9以及固定管10,所述固定管10位于抽水管5下方,所述伸缩管9连接固定管10以及抽水管5。
25.由于雨水中会含有泥沙等杂质,当雨水进入到蓄水池2内会静置一段时间,使固体杂质沉积,为了避免抽水管5将抽取泥沙,在抽水管5的底端设置了伸缩管9,伸缩管9为波纹管,波纹管与固定管10连接,可以调节固定管10底端的高度,从而避免抽取泥沙。
26.优选的,所述灌溉机构还包括电动推杆11以及升降板12,所述升降板12设置在固定管10外侧壁,所述电动推杆11设置在蓄水池2内侧壁,其输出轴与升降板12顶面连接。
27.电动推杆11通过带动升降板12的升降,以实现固定管10的升降,避免固定管10底端位于泥沙中。
28.优选的,所述固定管10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3。
29.所设置的过滤网13可以避免抽取的固体杂质输送到抽水管5中。
30.优选的,还包括井盖14,所述井盖14设置在下水道井1顶部。
31.井盖14用于对下水道井1顶端进行关闭,避免行人落入。
32.参照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还包括沉沙检测机构,所述沉沙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管15以及主控单元16,所述红外对管15设置在固定管10底面,所述主控单元16设置在蓄水池2外壁上,并分别与电动推杆11以及红外对管15电连接。
33.为了实现固定管10高度调节的自动化,本实施例在固定管10底面设置了红外对管15,红外对管15型号为lhi778,当固定管10的底端位于泥沙中时,会切断红外光的传播,此时主控单元16可以驱动电动推杆11带动升降板12和固定管10上升,使固定管10移动到泥沙的上方,本实施例的主控单元16选用stm32系列的单片机。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水道井、蓄水池、集水机构以及灌溉机构,所述下水道井以及蓄水池均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蓄水池位于下水道井一侧,所述集水机构包括导流板以及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连接蓄水池以及下水道井外侧壁,所述导流板设置在下水道井内侧壁,并位于输水管一侧;所述灌溉机构包括抽水管、水泵、灌溉管以及喷头,所述喷头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中,所述灌溉管顶端与喷头连接,其底端伸入到地下,并与水泵连接,所述水泵与抽水管连接,所述抽水管伸入到蓄水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呈倾斜状态,其高度较高一端与下水道井外侧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机构还包括伸缩管以及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位于抽水管下方,所述伸缩管连接固定管以及抽水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机构还包括电动推杆以及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固定管外侧壁,所述电动推杆设置在蓄水池内侧壁,其输出轴与升降板顶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内部设置有过滤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盖,所述井盖设置在下水道井顶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沙检测机构,所述沉沙检测机构包括红外对管以及主控单元,所述红外对管设置在固定管底面,所述主控单元设置在蓄水池外壁上,并分别与电动推杆以及红外对管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蓄水防涝回灌花草的节水系统,包括下水道井、蓄水池、集水机构以及灌溉机构,集水机构包括导流板以及输水管,灌溉机构包括抽水管、水泵、灌溉管以及喷头,在下水道井的外侧设置了若干蓄水池,蓄水池通过输水管与下水道井连通,当发生降水时,雨水会沿着下水道井的内壁流下,在流经导流板时,会沿着输水管输送到蓄水池中,蓄水池的设置可以缓解下水道系统的蓄水压力,避免城市内涝,而蓄水池中的水还可以通过水泵抽出,并经过灌溉管输送到喷头处,喷头设置在道路绿化带中,可以对绿化带中的花草进行喷水灌溉,防止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

张贵生 张海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海南玺龙休闲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2/11/8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03:42: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3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蓄水池   下水道   输水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