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规律与电视教材制作作者:刘海华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01期 [摘要]在阐述知觉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而对其在电视教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觉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整体性 信息道的容量
教育电视是实现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虽然有边缘化的趋势,但由于电视的普及率高,它仍将在远程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远程教学中师生分离。将教学内容的呈现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会提高教育电视节目的质量。大大改善教育电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知觉的原理对电视教材制作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知觉的原理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人们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同时,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在现实中,我们总是要把通过感觉所得到的有关事物的各个属性整合起来并加以理解。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经验、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信息的缺欠。
知觉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刚出生的婴儿既不能把握物体的远近和大
小,也没有关于时间的概念。这些知觉是随着他们后天不断的生活实践才发展完善起来的。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对知觉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根据在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特性,可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根据知觉所反应的事物的主观特性,又可分成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空间知觉处理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距离的信息,时间知觉解决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运动知觉处理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社会知觉是关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社会性特征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