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楼承板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开口式楼承板。
背景技术:
2.楼承板是支承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广泛用于电厂、电力设备公司、汽车展厅、钢结构厂房、水泥库房、钢结构办公室、机场候机楼、火车站、体育场馆、音乐厅、大剧院、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奥运场馆体育场馆等钢结构建筑。
3.但常见的楼承板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在运输或安装的过程中,当其中一个部位发生损坏后,就需要更换整块楼承板,更换成本较高,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受损后,可以只用更换对应部位的构件,降低了更换成本,并且相邻两块楼承板连接方便,且稳定性高。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在第一楼承板和第二楼承板之间;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块、基块和插块,所述插块间隔焊接在所述基块的内侧,所述安装块间隔焊接在所述基块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楼承板包括a号板、b号板、c号板、d号板和第一定位板,所述a号板和所述b号板之间、所述c号板和所述d号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对接板和第一沉头
螺栓连接,所述b号板和所述c号板之间通过第二对接板和第二沉头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沉头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a号板的
侧面和所述d号板的侧面;所述第二楼承板包括e号板、f号板、g号板、h号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e号板和所述f号板之间、所述g号板和所述h号板之间均通过第三对接板和第三沉头螺栓连接,所述f号板和所述g号板之间通过第四对接板和第四沉头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通过第二沉头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e号板的侧面和所述h号板的侧面;还包括凸条,所述凸条分别设置在所述a号板、所述b号板、所述c号板、所述d号板、所述e号板、所述f号板、所述g号板和所述h号板的侧面,还包括撑条,所述撑条分别设置在所述a号板、所述b号板、所述c号板、所述d号板、所述e号板、所述f号板、所述g号板和所述h号板的侧面,所述撑条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板和所述第三对接板的下方,
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分别粘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所述橡胶块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插块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的侧面均设有与所述橡胶块相对应的开槽,所述a号板、所述b号板、所述c号板、所述d号板、所述e号板、所述f号板、所述g号板和所述h号板的侧面均焊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侧面设有第一螺槽,所述a号板、所述d号板、所述e号板和所述h号板的侧面均焊接有附加条和定位条,所述附加条的侧面设有第二螺槽,所述定位条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螺丝相契合的第三螺槽。
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分体式结构,受损后,可以只用更换对应部位的构件,降低了更换成本,并且相邻两块楼承板连接方便,且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实用新型橡胶块和第一定位板连接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1.图中标号:1、连接件;2、第一楼承板;21、a号板;22、b号板;23、c号板;24、d号板;25、第一定位板;26、第一对接板;27、第二对接板;3、第二楼承板;31、e号板;32、f号板;33、g号板;34、h号板;35、第二定位板;36、第三对接板;37、第四对接板;4、橡胶块;5、凸条;6、撑条;7、固定条;8、附加条。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4.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如图1所示,还包括凸条5,所述凸条5分别设置在所述a号板21、所述b号板22、所述c号板23、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所述f号板32、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可以加大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强度,结构稳定性更好。还包括撑条6,所述撑条6分别设置在所述a号板21、所述b号板22、所述c号板23、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所述f号板32、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所述撑条6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板26和所述第三对接板36的下方,能够对第一对接板26和第三对接板36起支撑作用,更加安全可靠。
1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1包括安装块、基块和插块,所述插块间隔焊接在所述基块的内侧,所述橡胶块4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插块相对应的插槽。所述第一定位板25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35的侧面均设有与所述橡胶块4相对应的开槽,方便了橡胶块4的安装,所述安装块间隔焊接在所述基块的左右两侧。
16.如图1所示,所述a号板21、所述b号板22、所述c号板23、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所述f号板32、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均焊接有固定条7,所述固定条7的侧面设有第一螺槽,方便了第一沉头螺栓、第二沉头螺栓、第三沉头螺栓和第四沉头螺栓的安装。所述a号板21、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均焊接有附加条8和定位条,所述附加条8的侧面设有第二螺槽,方便了第一沉头螺钉和第二沉头螺钉的安装,所述定位条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螺丝相契合的第三螺槽,方便了连接螺丝的安装。
17.使用时:第一楼承板2和第二楼承板3采用分体式结构,在运输或安装的过程中受损后,可以只用更换对应部位的构件,降低了更换成本,连接时,先将连接件1的插块插入橡胶块4内,再固定好连接螺丝,就可以将第一楼承板2和第二楼承板3进行连接,操作方便,插块和橡胶块4还提升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凸条5的设置,可以加大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强度,结构稳定性更好,撑条6能够对第一对接板26和第三对接板36起支撑作用,更加安
全可靠。
18.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包括,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在第一楼承板(2)和第二楼承板(3)之间;所述第一楼承板(2)包括a号板(21)、b号板(22)、c号板(23)、d号板(24)和第一定位板(25),所述a号板(21)和所述b号板(22)之间、所述c号板(23)和所述d号板(24)之间均通过第一对接板(26)和第一沉头螺栓连接,所述b号板(22)和所述c号板(23)之间通过第二对接板(27)和第二沉头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25)通过第一沉头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a号板(21)的侧面和所述d号板(24)的侧面;所述第二楼承板(3)包括e号板(31)、f号板(32)、g号板(33)、h号板(34)和第二定位板(35),所述e号板(31)和所述f号板(32)之间、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之间均通过第三对接板(36)和第三沉头螺栓连接,所述f号板(32)和所述g号板(33)之间通过第四对接板(37)和第四沉头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板(35)通过第二沉头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e号板(31)的侧面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橡胶块(4),所述橡胶块(4)分别粘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板(25)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35)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还包括凸条(5),所述凸条(5)分别设置在所述a号板(21)、所述b号板(22)、所述c号板(23)、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所述f号板(32)、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还包括撑条(6),所述撑条(6)分别设置在所述a号板(21)、所述b号板(22)、所述c号板(23)、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所述f号板(32)、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所述撑条(6)位于所述第一对接板(26)和所述第三对接板(36)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件(1)包括安装块、基块和插块,所述插块间隔焊接在所述基块的内侧,所述橡胶块(4)的侧面设有与所述插块相对应的插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定位板(25)的侧面和所述第二定位板(35)的侧面均设有与所述橡胶块(4)相对应的开槽,所述安装块间隔焊接在所述基块的左右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所述a号板(21)、所述b号板(22)、所述c号板(23)、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所述f号板(32)、所述g号板(33)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均焊接有固定条(7),所述固定条(7)的侧面设有第一螺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其特征是:所述a号板(21)、所述d号板(24)、所述e号板(31)和所述h号板(34)的侧面均焊接有附加条(8)和定位条,所述附加条(8)的侧面设有第二螺槽,所述定位条的侧面设有与所述连接螺丝相契合的第三螺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开口式楼承板,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通过连接螺丝连接在第一楼承板和第二楼承板之间;所述第一楼承板包括A号板、B号板、C号板、D号板和第一定位板,所述A号板和所述B号板之间、所述C号板和所述D号板之间均通过第一对接板和第一沉头螺栓连接,所述B号板和所述C号板之间通过第二对接板和第二沉头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板通过第一沉头螺钉分别固定在所述A号板的侧面和所述D号板的侧面。采用分体式结构,受损后,可以只用更换对应部位的构件,降低了更换成本,并且相邻两块楼承板连接方便,且稳定性高。且稳定性高。且稳定性高。
技术研发人员:
马同想 王立龙 王红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科信达(天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0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