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作业(2)
一,填空题
1,在Fe-Fe3C相图中,共晶点的含碳量为(4.3% ),共析点的含碳量为( 0.77% )。
2.低温莱氏体是( 珠光体 )和(共晶渗碳体 )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3.金属结晶的过程包括 形核 和 长大 两个过程 。
4.晶核的形成包括 自发形核 和 非自发形核 两种形式。
5.晶核的长大包括 树枝状生长 和 平面生长 两种形式。
6.金属铸锭的宏观组织是由三个晶区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 细等轴晶区 柱状晶区 、 和 中心等轴晶区 。 7..铸锭的缺陷包括 缩孔和缩松 、气孔 、非金属夹杂物 、和 成分偏析
8.焊缝的组织是 铸态组织柱状晶 。
9.焊接接头是由 焊缝 和 热影响区 构成。
10.冷变形后金属在加热中,随温度的升高或加热时间的延长,其组织和性能一般经历 回复 、再结晶 和 晶粒长大 三个阶段的变化。 11..细化晶粒的方法包括 增大过冷度 、 加入形核剂 和 机械方法 。
12改善和提高工程材料性能的主要途径有 热处理 、合金化 和 材料改性 。
13.预先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 退火 、 正火 、 调质 。
14.根据钢中的高低分为(写出含碳量): 高碳钢(≥0.6%)、 中碳钢(0.25~0.60%) 和 低碳钢(≤0.25%) 。
二,术语解释
1.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0c,保温一段时间,随后取出置于静止空气中冷却。 2.调质 对钢材作淬火+高温回火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3.淬火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后用大于临界冷却速度
的方法进行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方法。
4.回火 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至低于A1的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至室 温的工艺。
5.淬透性 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即获得马氏体多少的能力。
6.表面淬火 仅对工件表面做淬火处理的热处理工艺
7.表面形变强化 将冷变形强化用于提高金属材料的表面性能,成为提高工件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的工艺措施
8.表面涂覆 将材料的表面用其他金属或者非金属涂覆后,可赋予零件表面强烈的光和热的反射性、表面着装饰性、耐磨、耐腐蚀及其他电、磁功能之效果
9.渗碳钢 经渗碳、淬火、和低温回火后使用的结构钢
10.调制刚 经调质处理后使用的结构钢
11.弹簧钢 用于制造各种弹簧和弹性元件的专用结构钢
12.枝晶偏析 先结晶的枝干含熔点高组元较多,而后结晶的组元较少,这种现象成为枝晶偏析
13.弹性变形 外力去除后变形能完全恢复
三,选择题
1.在铁-碳合金中,当含碳量超过(B)以后,钢的硬度虽然在继续增加,但强度却在明显下降。
A.0.8% B.0.9% C.1.0% D.1.1%
2.通常铸锭可由三个不同外形的晶粒区所组成,其晶粒区从表面到中心的排列顺序为( )
A.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等轴晶粒区 B.细晶粒区-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C.等轴晶粒区-细晶粒区-柱状晶粒区 D.等轴晶粒区-柱状晶粒区-细晶粒区
3.在Fe-Fe3C相图中,PSK线也称为( )。
A.共晶线 B.共析线 C.A3线 D.Acm线
4.Fe-Fe3C相图中,共析线的温度为( )。
A.724℃ B.725℃ C.726℃ D.727℃
5.在铁碳合金中,共析钢的含碳量为( )。
A.0.67% B.0.77% C.0.8% D.0.87%
6.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 )。
A.均匀的基体组织 B.均匀的A体组织 C.均匀的P体组织 D.均匀的M体组织
7.下列温度属于钢的高、中、低温回火温度范围的分别为( A )( D )(B )。
A.500℃ B.200℃ C.400℃ D.350℃
8.碳钢的淬火工艺是将其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风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9.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C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0.完全退火主要用于(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11.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
A.P B.S C.B D.M
12.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采用的冷却方式是( )。
A.随炉冷却 B.在油中冷却 C.在空气中冷却 D.在水中冷却
13, 欲要提高18-8型铬镍不锈钢的强度,主要是通过( )。
A.时效强化方法 B.固溶强化方法 C.冷加工硬化方法 D.马氏体强化方法
14.20CrMnTi钢根据其组织和机械性能,在工业上主要作为一种( )使用。
A.合金渗碳钢 B.合金弹簧钢 C.合金调质钢 D.滚动轴承钢
15.大多数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其中细化晶粒作用最为显著的有( )。
A.Mn,P B.Mn,Ti C.Ti,V D.V,P
16.除( )元素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A.Co B.Cr C.Mn D.Ti
17.优质钢的含硫量应控制在下列( )范围内。
A.0.06%~0.05% B.0.05%~0.035% C.0.035%~0.02% D.0.02%~0.015%
18.优质钢的含磷量应控制在下列( )范围内。
A.0.055%~0.045% B.0.045%~0.035% C.0.035%~0.03% D.0.03%~0.02%
四,判断题
1. 过共晶白口铁缓冷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由珠光体和莱氏体组成。
2. 在铁碳合金相图中,钢的部分随含碳量的增加,内部组织发生变化,则其塑性和韧性指标随之提高。
24. 在铁碳合金相图中,奥氏体在1148℃时,溶碳能力可达4.3%。
3.碳溶解在α-Fe中可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其溶碳能力在727℃时为0.0218%。4.在铁碳合金相图中,铁素体在727℃时,溶碳能力可达2.11%。。0.0218%
5.在过共析钢中含碳量越多,则其组织中的珠光体量减少,而铁素体量在增多。
28.碳溶解在γ-Fe中所形成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其溶碳能力在727℃时为0.77%。2.11%
6.亚共析钢缓冷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由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F+P)
7.奥氏体化的共析钢缓慢冷却到室温时,其平衡组织为莱氏体(珠光体)。
8.在铁碳合金相图中,ES线是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变化曲线。
9. 完全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m(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的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0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
11 渗氮处理是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然后再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的一种热处理方法。
12 马氏体转变温度区的位置主要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关,而与冷却速度无关。
13合金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有细化晶粒的作用。
14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如45钢,该数字表示钢的1/10最低抗拉强度值。(含碳量)
15碳素工具钢的牌号,如T8,T12,该数字表示钢的最低冲击韧性值。(含碳量)
16,钢中的含硫量增加,其钢的热脆性增加。
17.钢中的含磷量增加,其钢的热脆性增加。(冷脆性)
18,Cr18Ni9钢是一种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
19.5CrNiMo钢是合金结构钢。 (合金工具钢)
20.40Cr钢是合金渗碳钢。 (合金调质钢)
21.20CrMnTi钢是合金调质钢(合金渗碳钢)。
22,GCr15是专用的合金工具钢(滚动轴承钢)。
23,1Cr13钢是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
24.W18Cr4V钢是不锈钢。(高速钢)
五,分析说明题
1,有四个小尺寸的碳素钢试样进行加热:wc=0.45%,加热至Ac1~Ac3;wc=0.45%,加热至Ac3以上30~500C;wc=1.2%,加热至Ac1以上20~300C;wc=1.2%,加热至Accm以上30~500C。适当保温后水中淬火,哪个试样硬度最高哪个试样硬度最低?说明其原因。
P112
2
试说明下列钢件应采用何种退火、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经冷轧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铸造成形的机床床身;
经锻造过热(晶粒粗大)的wc=0.060%的锻件;
具有细片状渗碳体组织的高碳钢件,要求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P113 4-5
3,对零件的力学性能要求高时,为什么要选用淬透性大的钢材?
因为决定钢材硬深度和硬度分布的特性叫做钢的淬透性。本特性是钢的固有特性,由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决定,表现为临界冷却速度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对钢进行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即经常说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对零件力学性能高时,也就是对硬度、强度、韧度等等之类有更高要求而已。通过钢件淬火之后经深冷处理,就可以使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继而获得稳定的回火马氏体组织,简单说来就是让钢的硬度增加了,像精密零件之类的材料使用要求,也就是力学性能比较高要求
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