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以来,广东手工制造业非常发达,遍布各地的家庭小作坊中有专门制作乐器的作坊,他们通常专门从事某一类材质的乐器,如铜器类、皮革类、丝弦类或吹管类,这些民间乐器作坊的制作师们的技艺均为代代相承,有的传承了三四代人,有的传承了十几代人,他们制作的乐器不仅供本地乐种和曲种使用,还远销到东南亚和美国。本文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对当下广东民间乐器作坊和传统制作技艺的存在状态进行总结。
[关键词]民间乐器作坊;方潮盛;二弦;椰胡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传统技艺”中,有四项是乐器制作的,它们分别是“广州箫笛制作技艺”“(潮州)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开平)金声狮鼓制作技艺”和“(揭阳)浦东牛皮鼓制作技艺”,这四项省级“非遗”项目均“活”在家庭作坊中。家庭作坊是以家庭为单位组建的从事简单加工的小企业,工作场地就是各家各户的住宅,生产、销售、储存在同一个
建筑内部,员工均是家庭内部成员。除了以上四项获得省级“非遗”荣誉的作坊,广东民间还有不少从事乐器制作的家庭作坊,他们主要生产供本地传统音乐所使用的乐器。
“广东三大乐种”风格各不一致,它们所使用的乐器也略有差异,都有两三件特的演奏乐器,如广东音乐的高胡、喉管,潮州音乐的二弦、椰胡(又称有弦)、竹弦和曲锣、深波、钦仔、月锣等金属类打击乐器,广东汉乐的头弦、提胡、低音胡,这些特乐器大都由本地乐器作坊制作,目前在广东,还有多家用传统制作技艺源源不断地制造这些乐器。
一、广东民间乐器制作的历史
广东民间制作乐器始自于宋元时期,它的历史和广东民间器乐、戏曲音乐一样长久。明代,潮州戏曲、潮州音乐的逐步形成,使潮州大鼓、戏曲鼓、斗锣、加冠锣、深波、大钹等打击乐器和扬琴、梅花琴等弦乐器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