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陶怡情,做出陶艺教育的大名堂 以“古老的牌坊——棂星门”教学为例

阅读: 评论:0

悦陶怡情,做出陶艺教育的大名堂 以“古老的牌坊——棂星门”教学为例
作者:文立华 李亮 刘秀萍 姜乃强
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38期
    文 | 文立华 李亮 刘秀萍 姜乃强
    以对鱼凫文化的传承为契机,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对陶艺教育课程建设不断深化,如今呈现出了丰富的发展内涵,实践成果充分彰显了陶艺的艺术教育价值,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小学部是学校陶艺教学的主阵地,孩子们对陶艺老师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泥巴老师”。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泥巴老师”们,把陶艺教育做出了大名堂,把面向小学部2700多名学生的陶艺必修课做成了极具创新品质与美学、文化特的精品课。
    以课程育人为出发点的陶艺课程设置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倡导在学校“生长教育”旗帜下的活力发展,致力于活力文化与活力课程体系的构建,重视创新课程的开发与引进,并积极进行校本化实践。
    课程建设需要勇敢“破冰”!学校立足于“课程,应为适应生命而设”与“筑成长平台,展个性特长,形竞争优势,做品质教育”的理念,开发七大特校本课程,选修课多达四十多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其中,陶艺、扎染、国学、地方文化、游泳、高尔夫、篮球等课程建设走在了区域前列。
    多彩的课程丰富着孩子们的学识素养与文化积淀。以陶艺课程为例,学校根据学生学段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分类:陶艺教学低段(1至2年级)玩泥,为泥趣期;陶艺教学初段(3至4年级)悦泥,为识泥期;陶艺教学中段(5年级)享泥,为读泥期;陶艺教学高段(6年级及中学阶段)形成风格流派,为品泥期。
    以陶艺教育为核心的鱼凫文化课程建设
    四千多年前,鱼凫氏承蚕丛氏之后继续开疆拓土,创造了灿烂的鱼凫文化,为成都市温江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资源。学校鱼凫文化融合课程以古蜀文明的重要代表鱼凫文化为载体,以STEAM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注重对经典的传习,并进行跨学科拓展,丰富了书香校园的内涵,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07:0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2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陶艺   文化   课程   学生   教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