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氨基酸、鱼蛋白、海藻肥,都有什么作用?

阅读: 评论:0

腐植酸、氨基酸、鱼蛋白、海藻肥,都有什么作用?
腐植酸肥
与氮、磷、钾等元素结合制成的腐植酸类肥料,具有肥料增效、改良土壤、刺激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质量等功能。
腐植酸肥料是利用泥炭、褐煤等原料,采用不同的生产方式,制取含有大量腐植酸和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磷、钾及某些微量元素的产品。
相当于一种有机无机复合肥,属于典型的绿环保型肥料,能起到改良土壤、增加有效养分、刺激作物生长等作用。
腐植酸的功能特性:
1、对氮肥的增效作用。
氮肥多以碳酸和尿素为主,铵态氮性质不稳定,极易挥发,与腐植酸肥料混合后,因腐植酸含有羧基、酚羧基等官能团,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可以减少铵态氮的损失。
2、对磷肥的增效作用。
速效磷肥施入土壤,可溶性磷很容易被土壤固定。增施腐植酸类肥料后,能抑制土壤对水溶性磷的固定,减缓速效磷向迟效、无效态转化,降解的硝基腐植酸增加磷在土壤中的移动距离,促使根系对磷的吸收
3、对钾肥的增效作用。
腐植酸含有官能团可以吸收储存钾离子,既可防止其在沙土及淋溶性土壤中随水流失,又可防止粘性土壤中钾的固定。
腐植酸的某些部分为黄腐酸等低分子腐植酸,对含钾硅酸盐、钾长石等矿物有溶蚀作用,可以使其缓慢分解,增加钾的释放量,提高速效钾的含量。
4、对微肥的增效作用。
土壤中有相当数量的微量元素储备,但可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部分太少。腐植酸与难溶性的微量元素可以发生络合反应,生成溶解性好、易被植物吸收的腐植酸微量元素络合物;
有利于根部吸收或叶面吸收,促进植物将吸收的微量元素从根部向地上部分转移,从部分叶片向其他叶片扩散。
5、对土壤的间接作用。
腐植酸还可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裂化和土壤被侵蚀。在物理方面,它可以增加土壤持水量,提高其抗旱能力,同时使土壤颜变暗,有利于太阳能量的吸收;
在化学方面,它具有调节土壤的pH值,改善和优化植物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在碱性条件下作为一种天然螯合剂与金属离子促进其根部吸收等作用。
鱼蛋白肥
鱼蛋白是将低值鱼虾纹碎或磨碎后,利用自身酶或微生物的分解消化作用,将蛋白质降解成低分子肽类和氨基酸等。
鱼蛋白肥是一种新型高效肥料,包括冲施肥、叶面肥、水溶肥等多种类型。
该肥料利用现代生化成型技术,以深海鱼类提取的鱼蛋白为主要原料,配以深海植物提取的有效中微量元素、植物生长因子、酶等微生物催化剂。
鱼蛋白肥料特点:
1、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
2、改善长期使用化肥引起的土壤板结问题。
3、促进土壤微生物迅速繁殖,活化了土壤养分,增加土壤肥力。
4、改良农产品品质。
5、提高作物抗冻、抗旱、等抗逆能力。
随着近年来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深度开发以及萃取工艺的不断完善,鱼蛋白的原料成本也有所下降。
鱼蛋白肥也从最初的“贵族肥料”,变为如今的价格较为“亲民”,优质鱼蛋白肥的价格与一般的进口肥相当,或略低。
肥料专家分析认为,目前进口的鱼蛋白肥价格大约在其他水溶肥(譬如大量元素水溶肥)价格的3~4倍。
“价格没有优势,但从改善环境、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来说,鱼蛋白的产品是很有优势的,这也是此类产品的价值所在。”
氨基酸肥
氨基酸是土壤中主要的有机氮化合物,占土壤全氮的15%~60%。土壤中的氨基酸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动植物及其代谢产物等。
氨基酸是土壤有机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营养源,土壤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可以利用氨基酸为前体,通过生物途径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刺激植物的生长,调节植物的生理过程。
氨基酸类肥料主要是氨基酸螯合多元微肥,利用毛发水解提取胱氨酸后的废液研制的。
也可利用动物毛发来提取氨基酸作为螯合剂,然后添加微量营养元素经一定的化学合成工艺制成的一种有机态多元微量元素肥料。
氨基酸作为肥料使用时,主要是有机氮的补充来源,金属离子的螯合剂。氨基酸具有络合(螯合)金属离子旳作用,容易将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钙、镁、硅、硫、硼、锰、锌、铁、铜、钼、硒)携带到植物体内,提高植物对各种养分的利用。
氨基酸肥料的功能特点:
1、多种氨基酸的混合使用营养效果较好,多数氨基酸单施的肥效作用低于等氮量的无机氮肥,多种氨基酸混合肥效作用高于等氮量的单种氨基酸,也高于等氮量的无机氮肥。
2、肥效快,氧基酸有机肥中的氨基酸可以为植物的各个器官直接吸收,使用后短期内即可观察到明显效果,而无机肥、有机肥需降解,在光合作用下被动吸收或渗透吸收。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06:32: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29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壤   肥料   吸收   植物   腐植酸   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