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来源 |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区游戏,也是每年小班年龄段必创设的活动区内容。孩子们特别喜欢在娃娃家中扮演角,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我们知道了“珍视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是《指南》的核心价值之一。在践行《指南》中,针对“活动区游戏材料” 我们不断思考与研讨“如何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娃娃家游戏更有趣?” 我们立足幼儿园实际,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在游戏中通过观察、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适时调整游戏支持策略,不断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 | |||
预期目标 | 1、在环境创设暗示下,能更加明确不同角的职责。 2、在操作多元的材料中,发展动手能力和专注性。 | 图 片 | ||
材料投放 | 娃娃家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是在孩子们入园前老师根据自己经验创设的,分为三个功能区: ★厨房:各种食物(萝卜、香菇、饺子、馒头、葡萄、橙子、草莓等)、各种餐具(勺子、碗、杯子)调味品、刀、砧板、蒸笼等。 ★书房:沙发、各种图书等。 ★卧室:衣服、衣架、娃娃床、电话等。 | |||
游戏玩法 | 在娃娃家里自主选择材料进行角扮演游戏。 | |||
●游戏推进 一 : | ||||
观察 分析 | 在孩子的游戏中,我们发现娃娃家从来都是孩子们区域活动的首选,孩子们特别喜欢到娃娃家里做饭、照顾宝宝等。 游戏片段:受到孩子追捧的厨房 我们发现厨房是孩子首选的游戏场所,今天有8个孩子进了娃娃家的厨房。琪琪到了厨房,她穿好围兜后走到灶台上拿了一个铲子和锅,往里面放了葡萄、包子、鸡腿、火腿……然后盖上盖子,端到餐桌上。当她看见别的孩子用盘子装食物时,也去拿了一个盘子,装了几个食物放到桌面上,继续去厨房,她反复煮饭、上菜,桌面上很快就摆满了食物。 俊俊在灶台上忙碌的煮着东西,他把面条和海鲜都放在锅里,嘴里说着:“我要煮饭啦。”一旁的露露试图要把他挤开:“我是爷爷,我也要煮饭。” 两个人推来推去,最后露露取走了灶台上另一口锅,拿走了蛋糕,默默走 进书房。牛牛看见了,放下书说:“我们一起煮。”乐乐抱着兔娃娃走来说:“来喂宝宝吃饭吧。”“我是爸爸,应该我来。”牛牛抢过宝宝,坐在沙发上开始喂饭,乐乐翻了几下书,放回书架离开了。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看到: 孩子们在游戏中有了初步的角意识,能在游戏中扮演娃娃家中的爸爸、妈妈等角,知道他们做些什么?娃娃家的游戏情节集中表现在做饭,吃饭,喂饭等。孩子最喜欢在厨房里切切、洗洗、煮煮。每次游戏,桌面上摆满了杂乱无章的一桌子菜。(但在活动后的分享交流中,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在开生日会。)当厨房爆满时,挤不进厨房游戏的孩子就会把食物带到书房或卧室中来,在这里继续做小点心、喂宝宝吃饭。 我的思考: 问题 ●为什么孩子喜欢厨房游戏,而不喜欢去书房?为什么有个别孩子进书房看书,随便翻翻就离开了呢? 原因: 1、小班孩子年龄小,喜欢独自游戏,在厨房里切切、洗洗、煮饭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 2、幼儿自己翻阅图书,对于刚入园不久的孩子来说比较难做到,他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看书的专注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和影响,因此随便翻翻就离开。 ●区域后的分享交流—— 师 :除了在娃娃家里做饭,你还能做些什么? 幼: ●我们想一个很大的玩具屋, 很多很多的玩具。 ●我要像妈妈一样穿漂亮衣服, 戴好看的项链。 ●对啊!我要像爸爸一样戴领带。 ●我们想要给宝宝洗衣服,洗澡、涂香香,可是浴室太小了。 师:浴室里有什么? 幼:有香香、毛巾。有洗澡的喷水(莲花蓬)。 …… | |||
调整 推进 (附图) | ●环境与材料调整: 1、增加了一个可以灵活移动的浴室。投放洗衣机、喷淋头、沐浴露、毛巾等材料。 2、有了帘子做隔断的书房,这样就有个隐秘的空间,避免看书时外界干扰。但是空间却变小了,只能容纳3个孩子。 3、新增化妆间,孩子们相继带来的包包、帽子和假发等丰富了游戏材料。 | |||
●游戏推进 二 : | ||||
观察 分析 | 游戏片段一:书房里的人真多 游戏开始,有5个孩子一下冲进书屋,大家相互推挤着,书房旁边的的柜子差点被推倒了,可是大家都不退让。于是我上前说道:“书房这么小,进来这么多人,怎么办呢?”这时平常就很乖巧的两个孩子主动退出了。 书房里,乐乐拿了一本《彩虹鱼》和西西一起看。大宝抱着娃娃靠在沙发上说:“爸爸给宝宝讲故事。” 游戏片段二:在浴室忙碌的孩子们 浴室也吸引了3个孩子来游戏。游戏开始,青青来到化妆间,她坐在桌子前,取下架子上的头箍和眼镜戴好,嘴里唠叨着:“我是妈妈,我要去给我的宝宝洗衣服。”说着她就走到阳台,从柜子里出一条裙子,放进洗衣机里,摁了几次按钮就走了。她抱着娃娃,把浴缸从角落拖到了教室较为宽敞的地上,又从柜子里拿出沐浴露和毛巾等 西西看见了说:“青青,我们一起给宝宝洗澡吧。” 青青回答:“我是妈妈,我来给宝宝涂香香。”阳阳会说:“我是哥哥,我来给宝宝拿毛巾吧,让我给他擦擦好吗?”她们认真的给宝宝洗澡、擦身体。到活动结束青青都没有想起刚才放进洗衣机里的衣服。 游戏片段三:被冷落的厨房 今天的厨房里,就只有琪琪一个人在做饭。她把装着蔬菜、包子的锅端到灶台上,接着又放到下面的柜子里,关上门。我看见了问:“你在做什么?”琪琪回答:“我在做饭。”师: “那你开柜子干嘛?”“把菜放在微波炉热一下啊!阿姨都是这样做的。”在接下的几分钟的时间里,她都是一直重复这些动作。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看到: ●在变换环境之后,厨房不再是孩子唯一喜欢的场所了,他们的选择更加多样了。其中最让我意外的是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进书房。书房中,有的孩子在看书;有的喜欢躺在沙发上休息;有的在给陪宝宝讲故事…… ●浴室引发了孩子洗澡、洗衣服游戏行为,开始孩子都很喜欢玩洗衣机,几次游戏后,孩子们逐渐失去对洗衣机的兴趣。 ●化妆间里,孩子们会用自己带来的材料装扮自己,让自己像妈妈一样漂亮,像爸爸一样帅气。 我的思考: 书房—— 因为增加了垂吊的纱,将书房隔成相对隐蔽的空间,有了私密空间和舒适的沙发等,更增加幼儿的兴趣。 厨房里—— ●厨房里煮饭的人为什么变少了? 从我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推测,可能是受到新增活动区的吸引,也可能是厨房的玩具材料没能很好地推动游戏发展。 ●祺祺自发地把橱柜当微波炉热菜的游戏行为能否带动其他孩子共同丰富厨房游戏情节? 浴室里—— 浴室增设的环境、材料虽然比较简陋,但孩子还是很喜欢在浴室里给宝宝洗头、洗澡、涂润肤露。可同样增添了洗衣机,为什么不能引发幼儿更多的游戏情节呢? 原因: 我想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反映生活经验的游戏,洗头、洗澡、涂润肤露都是孩子们每天都做到的事,有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游戏中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开展游戏,丰富游戏情节。而洗衣机日常都是大人使用的电器,即便提供了也未必会拓展幼儿更多的游戏情节。 区域后分享交流—— 师:衣服在哪里洗?可以怎么洗? 幼 : ●奶奶会在阳台的水池里洗衣服,衣服可以放在洗衣机里洗。 ●我妈妈都是先在盆子里洗衣服,然后再放到洗衣机洗。 师:衣服洗完后怎么办? 幼: ●奶奶洗完衣服还要晒,阳台有很多衣服。 | |||
调整 推进 (附图) | ●材料调整 | |||
●游戏推进 三 : | ||||
观察 分析 | 游戏片段一:快乐的洗衣游戏 瞧!游戏一开始,乐乐先到化妆间里打扮自己了。她戴上头箍、夹上发夹,最后在脖子上围了一条丝巾。打扮好后的乐乐急急忙忙到阳台,她端起洗衣盆开始洗衣服。她拿出泡沫块,在衣服上不停地刷。师:“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说:“我在刷衣服。” 乐乐把手压在衣服上,在搓衣板上使劲来回搓。过一会儿,她又拿来一条裙子。她拿着泡沫块,轻轻地在裙子面前抹了几下,又在领子、袖口处抹了抹。“你在刷裙子啊?”“不是,我在抹肥皂。”说着把裙子全部都抹一遍,放下肥皂,走到凉衣架旁边开始晒衣服。 她到一个铁的衣架,把衣架从领口穿入,不过没有成功,裙子掉了,她捡起来继续试。这次当衣架从一个袖子穿出时,她赶紧用手握住,裙子没有丢,她把裙子挂到了凉衣架上就走了,但是裙子歪歪的挂着。 游戏片段二:微波炉真好玩 厨房有了微波炉,青青从盒子里拿出两个蛋糕,放到盘子里,嘴里说着:“我要做个蛋糕点心。”接着把蛋糕放到微波炉里,关上门,在数字键盘上按数字“1、2……9”后说:“好了。”然后按了开关键。停了几秒,她打开微波炉,开心地和多多说:“我的蛋糕做完了,我们一起吃吧!”其他孩子也把青菜、萝卜……等食物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 师:“你们在干嘛?”幼:“在热菜啊!”孩子们熟练的用微波炉开心的玩着“热菜”游戏。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看到: 阳台里—— ●孩子们游戏情节多种多样,能按洗、晒衣服的顺序快乐游戏。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了。如同样的泡沫块,有时当作肥皂,有时则是刷子。 ●教师提供的多层次材料,引发了幼儿不怕困难,敢于坚持和尝试的良好品质。 厨房里—— ●新增的微波炉受到了孩子的欢迎,孩子们开心的用微波热菜,但是游戏情节比较单一。 我们的思考: 1、不同的衣服和衣架既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又有一定的挑战。接下来,在满足孩子游戏乐趣的同时要让孩子掌握晒衣服的方法。 2、孩子们对厨房游戏的兴趣又提高了,但是微波炉游戏的内容比较单一,就是单纯的热菜,是不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物都是“菜”,孩子无法产生其他游戏?微波炉除了热菜的功能还能做什么?怎么让厨房的游戏更有趣? 区域后分享交流—— 师 :你想用微波炉做什么? 幼:●我看到妈妈用它来热菜,我也想做好吃的鱼。 ●我想做蛋糕,牛轧糖,还有好吃的点心。 ●我想做披萨,我最喜欢吃披萨。 集中活动——生活活动《晒衣服》,和孩子一起认识不同的衣架,感受衣架的不同材质,并掌握晾晒衣服方法。 | |||
调整 推进 (附图) | ●材料调整 制作饼干:提供了橡皮泥、模具、小铲子等。 推进后的游戏观察—— 游戏片段:快乐的厨房 厨房里的糕点师开始忙碌了。青青提醒大家:“糕点师要穿好围兜,戴好帽子。” 青青从切片的披萨面饼中出粉面饼,然后小心地一块一块摆在铁盘上。“我要加酱料了,红的酱料、绿的酱料,一定很好吃。”接着她又拿了各种水果,依次摆放在面饼周围。最后加了一根毛根(青菜)。 她小心的拿着铁盘,走到微波炉旁,把铁盘放在旁边的空位上,似乎担心铁盘会倒了,她右手扶着铁盘,左手开微波炉(微波炉的门是用扣子扣的,有难度哦),她很顺利的完成了,接着她把铁盘放到里面,把上面有点歪的食物调整了一下,然后关上门。她在微波炉的数字键盘上从1——9一个一个按顺序按完,最后按了开始键。 游戏结束后,青青和同伴认真的将糕点师的围兜和帽子整齐的叠好放到篮子中。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看到: 制作披萨—— ●厨房里,孩子们把收集来的各种“食材”想象成不同的食物。 ●在制作披萨时,孩子们不仅学会图形拼合,还会尝试按颜、大小特征等进行装饰。 ● 孩子们会小心地保护自己制作的披萨,不让上面的食物撒到地上。 ● 游戏开始时,孩子们会主动穿好围兜和帽子,让自己看起来更像糕点师,游戏后他们也会学着整理。 制作蛋糕—— 孩子们通过卷、塞、夹等技能制作了纸杯蛋糕。 制作饼干—— 孩子们拿着柔软的彩泥,用揉团、压扁、拉长等技能尝试制作出不同形状的饼干。 最深的感悟: 在与孩子们一起创设娃娃家游戏中,我感受很多。在践行《指南》过程中,我们教师在不断改变着儿童观、游戏观。 1、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 过去,我们也会给孩子创设温馨漂亮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为什么没有像现在这样受欢迎呢?那是因为以前我们创设的环境大多数是 “老师想让孩子玩什么?”现在我们会听听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和他们一起创设环境、准备材料,让孩子自主推动游戏发展。 2、多元、非(低)结构材料能引发孩子的想象与创造。 以前我们投放的材料更多是功能单一、固定玩法的。现在这种开放性的非结构化材料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对材料开放性的投放,能使孩子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玩法,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获得学习与发展。 3、静心观察、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推助游戏开展。 老师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并不是完全置身事外,老师要做的是观察,扮演幕后角,关注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判断孩子“喜欢玩吗?”“他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困难?”等等,进而思考孩子需要我们“做什么?”,帮助儿童做他想做的事,和他一起解决他最想解决的问题,以推进孩子游戏发展。 当我们把游戏自主权还给孩子,和孩子一起准备多元、非结构材料,并在游戏中观察、解读他们的游戏行为时,我们就会惊喜的发现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会想象、会创造、会学习。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的能力,秉持这样的儿童观,在游戏中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能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玩,)同时通过观察、解读他们的游戏行为,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那我们的游戏就一定能真正“玩”起来。 | |||
本文发布于:2023-05-09 02:29: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27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