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池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通道单模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我国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这为消费电池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应用基础,从而需要对各类电池进行相关电化学方面的研究测试。
3.相关技术中,在对各类电池进行相关电化学方面的研究测试时,一般采用多通道单模组对各类电池的充放电详细数据、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直流电阻、漏电电流等项目进行测试,且多通道单模组可对多个电池同时进行测试。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有如下缺陷:在采用多通道单模组对多个电池同时进行测试时,多通道单模组进行高强度的运行,容易导致多通道单模组内部的温度过高,从而缩短了多通道单模组的使用寿命,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延长多通道单模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多通道单模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包括拥有工作侧面的机体,
所述机体上开设有供电路板进行放置的
空腔,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盖设所述空腔的安装盖,所述机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与外界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机体上工作侧面的相邻两侧,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外界空气与所述空腔内空气进行流通的通气扇,所述通气扇位于所述空腔的侧壁上,所述通气扇位于所述机体上开设所述通气孔的位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机体上设置通气扇,通过开启通气扇,从而将外界的空气穿过通气孔与空腔进行连通,从而对放置于空腔内部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并降低空腔内的温度,从而延长多通道单模组的使用寿命。
9.可选的,所述通气扇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供空气流通的通气
管道,所述通气扇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并固定所述通气管道的安装机构。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扇上安装安装机构,通过安装机构对通气管道进行可拆卸安装,从而方便操作者对通气管道进行拆卸或者安装,且通过通气管道使外界的灰尘及水蒸气不直接与放置于空腔内部的电路板进行接触,从而使放置于空腔内部的电路板不容易发生损坏。
11.可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锁定环、限位环、复位弹簧及限位盖,所述通气扇靠近所述通气管道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环及所述复位弹簧放置并滑移的放置槽,所述锁定环设置于所述限位环远离所述复位弹簧的一侧,所述锁定环用于放置并固定所述通气管道,所述复位弹簧用于驱使所述锁定环从所述放置槽内移出,所述限位盖安装于所述通气扇靠近所述通气管道的一侧,所述限位盖用于将所述锁定环及所述复位弹簧限位于所述放
置槽内,所述锁定环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所述限位盖上开设有供所述锁定环穿设的穿设孔,所述锁定环与所述穿设孔互相限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复位弹簧驱使锁定环从放置槽内移出,使锁定环对通气管道进行放置并固定,从而使通气管道不容易从通气扇上脱落。
13.可选的,所述通气管道靠近所述通气扇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滑移并放置于所述滑移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管道上设置定位块,通过定位块滑移并放置于滑移槽内,从而对通气管道的周向进行限位,使通气管道不容易发生转动。
15.可选的,所述定位块靠近所述限位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磁块放置的第一磁槽,所述限位盖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块互相吸引的第二磁块,所述限位盖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磁块放置的第二磁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块上设置第一磁块,限位盖上设置第二磁块,通过第一磁块与第二磁块互相吸引,从而对定位块进行预固定,且通过将第一磁块放置于第一磁槽内,从而减少第一磁块与定位块所占的总体体积,通过将第二磁块放置于第二磁槽内,从而减少第二磁块与限位盖所占的总体体积。
17.可选的,所述通气扇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盖放置的放盖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扇上开设放盖槽,通过将限位盖放置于放盖槽内,从而减少限位盖与通气扇所占的总体体积。
19.可选的,所述通气管道靠近所述通气扇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所述限位盖上开设有供所述密封环放置的放环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管道上设置密封环,通过密封环对通气管道与限位盖进行密封,从而使灰尘、水蒸气等杂质不容易从通气管道与限位盖之间的缝隙进入空腔,且通过将密封环放置于放环槽内,从而减少限位盖与密封环所占的总体体积。
21.可选的,所述通气管道上设置有散热管道,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通气管道互相连通。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管道上设置散热管道,通过散热管道增加与空腔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空腔内部的冷却效果,加速对空腔内部温度的降低。
23.可选的,所述通气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空气分流至所述散热管道内的分流板。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管道上设置分流板,通过分流板对通气管道内的空气进行分流,方便空气从通气管道流入至散热管道内,从而加快散热管道内空气的流速,提高散热管道处的冷却效果。
25.可选的,所述通气扇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管道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靠近所述通气扇的一侧设置有
燕尾块,所述通气扇上开设有供所述燕尾块插入并滑移的燕尾槽。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气扇上可拆卸安装支撑件,通过支撑件对散热管道进行支撑,从而减少锁定环受到的压力,从而延长锁定环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将燕尾块插入并滑移于燕尾槽,从而方便操作者对支撑件进行安装。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在机体上设置通气扇,通过开启通气扇,从而将外界的空气穿过通气孔与
空腔进行连通,从而对放置于空腔内部的电路板进行散热,并降低空腔内的温度,从而延长多通道单模组的使用寿命;
29.2.通过安装机构对通气管道进行可拆卸安装,从而方便操作者对通气管道进行拆卸或者安装,且通过通气管道使外界的灰尘及水蒸气不直接与放置于空腔内部的电路板进行接触,从而使放置于空腔内部的电路板不容易发生损坏;
30.3.通过散热管道增加与空腔内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对空腔内部的冷却效果,加速对空腔内部温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多通道单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机体、通气管道及安装盖的爆炸示意图。
33.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气扇、第一磁块、第二磁块及通气管道的爆炸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工作侧面;3、空腔;4、电路板;5、安装盖;6、通气孔;7、通气扇;8、通气管道;9、安装机构;10、锁定环;11、限位环;12、复位弹簧;13、限位盖;14、放置槽;15、滑移槽;16、穿设孔;17、定位块;18、第一磁块;19、第一磁槽;20、第二磁块;21、第二磁槽;22、放盖槽;23、密封环;24、放环槽;25、散热管道;26、分流板;27、支撑件;28、燕尾块;29、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包括机体1,机体1上拥有工作侧面2。机体1远离地面的一侧开设有供电路板4进行放置的空腔3,机体1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用于盖设空腔3的安装盖5。机体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3与外界的通气孔6,通气孔6位于机体1上工作侧面2的相邻两个侧面,且通气孔6位于机体1侧面的中间位置,从而方便外界的空气从通气孔6计入空腔3后对空腔3内进行降温。空腔3的内侧壁上通过螺栓安装有通气扇7,通气扇7位于机体1上开设通气孔6的位置,通气扇7用于将外界空气与空腔3内空气进行流通。通过通气扇7的开启将外界空气与空腔3内空气穿过通气孔6进行流通,从而对放置于空腔3内部的电路板4进行散热,并降低空腔3内的温度,进而延长多通道单模组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通气扇7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通气扇7均位于机体1上开设通气孔6的位置,且两个通气扇7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出风,从而加快外界空气与空腔3内空气的流动速度。
39.参照图2与图3,两个通气扇7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供空气流通的通气管道8,通气管道8将通气扇7输送的空气与空腔3进行隔离,从而使外界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灰尘等杂质不容易对电路板4造成影响。
40.参照图2与图3,通气管道8上一体设置有用于对空腔3内温度进行降温的散热管道25,散热管道25与通气管道8互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气管道8上共设置有两个散热管道25,且两个散热管道25分别位于沿通气管道8长度方向的两侧,从而增加对沿通气管道8长
度方向的两侧空腔3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沿通气管道8长度方向的两侧空腔3空气进行冷却。
41.参照图2与图3,通气管道8上焊接有用于将空气分流至散热管道25内的分流板26,分流板26从散热管道25至通气管道8向通气管道8的开口处倾斜设置,从而方便将通气管道8内的空气分流至散热管道25内,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散热管道25关于通气管道8间距设置,从而使两个散热管道25的分流板26不容易对通气管道8进行堵塞。
42.参照图2与图3,通气扇7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支撑散热管道25的支撑件27,支撑件27为u型柱,支撑件27靠近通气扇7的一侧一体设置有燕尾块28,通气扇7上开设有供燕尾块28插入并滑移的燕尾槽29,燕尾槽29的长度方向与通气扇7的高度方向一致。通过将燕尾块28插入并滑移于燕尾槽29内,从而使支撑件27不容易从通气扇7上脱落,且使支撑件27对散热管道25进行支撑。
43.参照图2与图4,通气扇7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并固定通气管道8的安装机构9。安装机构9包括用于放置并固定通气管道8的锁定环10、限位环11、复位弹簧12及限位盖13,锁定环10一体设置于限位环11靠近通气管道8的一侧,锁定环10的环宽小于限位环11的环宽,且锁定环10位于限位环11的中间位置。通气扇7靠近通气管道8的一侧开设有供锁定环10、限位环11及复位弹簧12放置并滑移的放置槽14,放置槽14的深度大于锁定环10的厚度与限位环11的厚度之和。复位弹簧12用于驱使锁定环10从放置槽14内移出,限位盖13用于将锁定环10及复位弹簧12限位于放置槽14内,限位盖13安装于通气扇7靠近通气管道8的一侧,锁定环10远离限位环11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15,滑移槽15的深度等于锁定环10的厚度,限位盖13上开设有供锁定环10穿设的穿设孔16,限位环11与穿设孔16互相限位。通过复位弹簧12驱使锁定环10从放置槽14内移出,从而使锁定环10对通气管道8进行安装并固定,从而使通气管道8不容易从通气扇7上脱落,且方便操作对通气管道8安装于通气扇7上或者将通气管道8从通气扇7上拆下。在本实施例中,滑移槽15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滑移槽15等间距设置,穿设孔16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穿设孔16等间距设置,穿设孔16的长度等于相邻两个滑移槽15之间的锁定环10的长度。
44.参照图2与图4,通气扇7上开设有供限位盖13放置的放盖槽22,放盖槽22的深度等于限位盖13的厚度,从而减少通气扇7与限位盖13所占的总体体积,且使方便操作者对限位盖13的安装位置进行了解。
45.参照图4与图5,通气管道8靠近通气扇7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17,定位块17滑移并放置于滑移槽15内。通过将定位块17滑移并放置于滑移槽15内,从而对通气管道8的周向进行限位,使通气管道8不容易发生转动。定位块17的长度与限位盖13的厚度之和等于滑移槽15的深度,从而使定位块17滑移并放置于滑移槽15内时,定位块17与锁定环10平齐。
46.参照图4与图5,定位块17靠近限位盖13的一侧通过环氧树脂胶水安装有第一磁块18,限位盖13通过环氧树脂胶水安装有用于与第一磁块18互相吸引的第二磁块20,通过第一磁块18与第二磁块20互相吸引,使定位块17与限位盖13之间进行预固定,从而定位块17不容易从滑移槽15内移出。
47.参照图4与图5,定位块17上开设有供第一磁块18放置的第一磁槽19,通过将第一磁块18放置于第一磁槽19内,从而减少第一磁块18与定位块17之间所占的总体体积。第一磁槽19的深度等于第一磁块18的厚度,从而使第一磁块18放置于第一磁槽19内时,第一磁
块18与定位块17平齐。限位盖13上开设有供第二磁块20放置的第二磁槽21,通过将第二磁块20放置于第二磁槽21内,从而减少第二磁块20与限位盖13之间所占的总体体积。第二磁槽21的深度等于第二磁块20的厚度,从而使第二磁块20放置于第二磁槽21内时,第二磁块20与限位盖13平齐。
48.参照图4与图5,通气管道8靠近通气扇7的一侧通过环氧树脂胶水安装有密封环23,限位盖13上开设有供密封环23放置的放环槽24。通过将密封环23放置于放环槽24内,从而使灰尘、水蒸气等杂质不容易从通气管道8与通气扇7的缝隙中通过。放环槽24的深度小于密封环23的厚度,从而使密封环23放置于放环槽24内时,密封环23与放环槽24的槽壁紧密抵接,从而增加密封效果。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通道单模组的安装过程为:
50.1.将燕尾块28插入并滑移于燕尾槽29内,直至燕尾块28与燕尾槽29的槽底抵接。
51.2.移动锁定环10,直至锁定环10完全进入放置槽14内,此时将密封环23放置于放环槽24内,直至散热管道25与支撑件27紧密抵接。
52.3.松开锁定环10,此时复位弹簧12驱使锁定环10从放置槽14内移出,定位块17滑移并放置于滑移槽15内,直至第一磁块18与第二磁块20互相吸引并紧贴。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拥有工作侧面(2)的机体(1),所述机体(1)上开设有供电路板(4)进行放置的空腔(3),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盖设所述空腔(3)的安装盖(5),所述机体(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空腔(3)与外界的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位于所述机体(1)上工作侧面(2)的相邻两侧,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外界空气与所述空腔(3)内空气进行流通的通气扇(7),所述通气扇(7)位于所述空腔(3)的侧壁上,所述通气扇(7)位于所述机体(1)上开设所述通气孔(6)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扇(7)之间可拆卸安装有供空气流通的通气管道(8),所述通气扇(7)上安装有用于安装并固定所述通气管道(8)的安装机构(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9)包括锁定环(10)、限位环(11)、复位弹簧(12)及限位盖(13),所述通气扇(7)靠近所述通气管道(8)的一侧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环(11)及所述复位弹簧(12)放置并滑移的放置槽(14),所述锁定环(10)设置于所述限位环(11)远离所述复位弹簧(12)的一侧,所述锁定环(10)用于放置并固定所述通气管道(8),所述复位弹簧(12)用于驱使所述锁定环(10)从所述放置槽(14)内移出,所述限位盖(13)安装于所述通气扇(7)靠近所述通气管道(8)的一侧,所述限位盖(13)用于将所述锁定环(10)及所述复位弹簧(12)限位于所述放置槽(14)内,所述锁定环(10)远离所述限位环(11)的一侧开设有滑移槽(15),所述限位盖(13)上开设有供所述锁定环(10)穿设的穿设孔(16),所述锁定环(10)与所述穿设孔(16)互相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8)靠近所述通气扇(7)的周向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块(17),所述定位块(17)滑移并放置于所述滑移槽(15)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17)靠近所述限位盖(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块(18),所述定位块(17)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磁块(18)放置的第一磁槽(19),所述限位盖(13)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磁块(18)互相吸引的第二磁块(20),所述限位盖(13)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磁块(20)放置的第二磁槽(2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扇(7)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盖(13)放置的放盖槽(22)。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8)靠近所述通气扇(7)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环(23),所述限位盖(13)上开设有供所述密封环(23)放置的放环槽(24)。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8)上设置有散热管道(25),所述散热管道(25)与所述通气管道(8)互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道(8)上设置有用于将空气分流至所述散热管道(25)内的分流板(26)。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通道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扇(7)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管道(25)的支撑件(27),所述支撑件(27)靠近所述通气扇(7)的一侧设置有燕尾块(28),所述通气扇(7)上开设有供所述燕尾块(28)插入并滑移的燕尾槽(29)。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通道单模组,涉及电池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拥有工作侧面的机体,机体上开设有供电路板进行放置的空腔,机体上设置有用于盖设空腔的安装盖,机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与外界的通气孔,通气孔位于机体上工作侧面的相邻两侧,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外界空气与空腔内空气进行流通的通气扇,通气扇位于空腔的侧壁上,通气扇位于机体上开设通气孔的位置。本申请具有延长多通道单模组的使用寿命的效果。命的效果。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李小华 沈云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拜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