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菌种工作总结_暑假实习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2-11-22 22:29:46)
目的要求
实验内容
1.细菌染的一般程序
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 (媒染) 脱复染
(1) 涂片临床标本或液体可直接涂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对于固体培养的细菌,首先在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然后取一点细菌,在盐水中均匀研磨,显示轻度浑浊。涂层膜的尺寸通常约为1cm2。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或将标本面向上,置于灯火焰高处慢慢烘干,切不可在火焰上烧干。
(3) 固定细菌常用火焰加热法,即干燥后的涂片快速通过火焰3~5次,用手触摸时温度热而不烫伤。其目的是杀灭细菌、凝结并改变细菌对染料的渗透性。 (4) 初染 不同的染,所用染液也不同。染液以覆盖菌膜为度。 (5) 媒染剂染可以通过媒染剂染提高染料与被染物质之间的亲和力。媒染剂也可用于定影,也可包含在定影液或染料溶液中。
(6) 脱 此步骤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菌与染料间结合的稳定程度,作为鉴别染之用。
(7) 脱后,为了便于观察,通常用复染液对细菌的一次染进行复染。复染液的颜明显不同于初染液。
2.常用染料原液配制
制备一00ml纯乙醇饱和溶液所需染料用量一般为:亚甲基蓝2G~5g;结晶紫7g~14g;
碱性品红3G~7g。
3.常用的染方法
(1) 单一染是一种用染料染的方法。它常用于使用卢氏美兰或稀释的石炭酸发红溶液。
1) 染液
① Lu的亚甲蓝溶液为30ml亚甲蓝醇饱和溶液+70ml 0.01%氢氧化钾溶液。
② 稀释石炭酸复红液 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10ml+5%石炭酸溶液90ml,然后用蒸馏水作10倍稀释即成。
2) 大肠杆菌普通倾斜培养。
3) 染方法 于已做好的涂片上滴加吕氏美兰或稀释石炭酸复红染液,染1min,以水冲洗至无颜流下为止,自然干燥或以远火烘干后镜检。
4) 结果亚甲蓝染细胞呈蓝;用稀释的石炭酸染的细胞呈红。
(2) 革兰染法
1) 主要细菌用结晶紫染,然后用媒染剂染成深紫或紫黑。如果用酒精去除颜并再次染红,则称为革兰氏阴性菌;如果不经酒精脱,仍为紫黑,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染的原理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有三种学说:① 等电点学说 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H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H4~5),一般染液pH值
约为7.0,因此电离后阳性细菌携带的负电荷比阴性细菌多。因此,它们吸收更多带正电荷的染料(如结晶紫),不易脱。② 通透性理论: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通透性小于革兰氏阴性菌,脱剂易溶解,染料易通过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洗涤,易于脱;阳性菌细胞壁通透性低,不易脱。③ 化学理论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成分。通常认为它是核糖核酸镁盐和多糖的复合物。与染料媒染剂结合,使有细菌不易脱;革兰氏阴性菌含有较少的RNA镁盐复合物,易于脱。
2) 染液
① 结晶紫染料溶液:取结晶紫饱和溶液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混合过滤。② Lugo碘溶液取碘化钾2ml,在10ml蒸馏水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碘1g,完全溶解后加入蒸馏水至300ml。
③ 脱剂 95%乙醇。
④ 稀释石炭酸双红单染法。
3) 菌种 大肠埃希菌和葡萄球菌混合菌液。
4) 方法
① 初染 将结晶紫染液2~3滴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 1min,水洗;② 媒染 加卢氏碘液2~3滴染1min,水洗;
③ 脱95%乙醇脱0.5min(直至无紫脱落),用水冲洗;
④ 复染 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数滴,染1min,水洗干后镜检。
5) 结果革兰阳性菌呈紫,革兰阴性菌呈红。
6) 注意事项 ① 涂片不宜过厚,否则脱受影响,使革兰阴性菌染成革兰阳性菌,造成错误鉴定。② 为防止染液蒸发而改变浓度,碘液的颜变淡应弃去。③ 涂片积水过多会改变染液浓度,影响染效果,故每次水洗后应将玻片甩干。④ 注意细菌的菌龄,一般以18h~24h左右培养物效果最好,菌龄过长影响细菌染性。
(3) Ziehl-Neelsen: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病的检查。
1) 染液
① 将石炭酸发红染料溶液与10ml碱性发红酒精饱和溶液和90ml 5%石炭酸水溶液混合。
② 脱剂 3%盐酸酒精。
③ 复染剂,卢氏美兰染液,同一染方法。
2) 菌种 卡介苗和表皮葡萄球菌混合液。
3) 方法
① 初染 在已固定的涂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远火徐徐加热至有蒸汽冒出,但切不可沸腾,并随时添加染液,染3 min~5min,冷却后水洗。② 脱 滴加3%盐酸酒精脱至无红流下为止,一般为2min。③ 复染 水洗后用吕氏美兰复染0.5 min~1min,水洗干后镜检。
4) 结果抗酸菌呈红,非抗酸菌呈蓝。
5) 注意事项 ① 加热时火切勿过大,防止染液沸腾。② 每张玻片只允许放一份标本,以免阴阳结果混淆。③ 用过的玻片要彻底洗干净,防止抗酸菌留在玻片上。④ 切勿使用染缸,印干的滤纸只能一片一张,不得重复使用。⑤ 脱时间宁长勿短,以免误诊。⑥ 为防止实验室感染,标本要高压灭菌后再制片。
(4) Panpenhein染法主要用于检测尿液和粪便中的抗酸细菌。
当用萋-纳抗酸染检出抗酸菌后,用该方法染,结核分枝杆菌染成红,耻垢分枝杆菌染成蓝。
1) 染液
① 石炭酸复红染液 见萋-纳抗酸染法。
② 从复染液中取红铬酸1g,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再加亚甲基蓝2G(至饱和),室温放置4天,使其完全溶解,过滤,加甘油20ml,混匀备用。
2) 标本 怀疑肾结核患者的尿液。
3) 方法
① 初染 于制好的涂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数滴加温染2min。② 复染 倾去染液勿水洗,滴加复染液,边滴边倾去,重复4~5次后,水洗、待干、镜检。
3) 结果结核分枝杆菌呈红,耻垢分枝杆菌等细菌呈蓝。
(5) 鞭毛镀银染法
1) 染液
① 甲液 鞭酸5g,三氯化铁5g,36%甲醛1ml,1%NaOH 1ml,蒸馏水100ml。② 乙液
取AgNO3 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临用前用15%氨水滴定,出现棕沉淀后继续滴加氨水直至呈现乳白薄雾状为止。
2) 方法
① 将奇异变形杆菌在1.4%的软琼脂上传两代,形成迁徙生长现象。取洁净玻片一张,于玻片上滴加蒸馏水一滴,然后取上述迁徙生长边缘的细菌少许,轻轻点于蒸馏水中,使其自然扩散、干燥,切勿火焰固定。
② 将指甲液滴在配制好的涂片上,染3~5分钟,用蒸馏水冲洗。
③ 用乙液冲去残水后,加乙液0.5 min~1min,并在火焰上方稍加热,用蒸馏水冲洗,干后镜检。
3) 结果细菌呈深棕,鞭毛呈浅棕。
4) 注意事项 ① 细菌培养时传代次数因菌种不同可适当增加。② 制涂片时菌量不宜过多,动作要轻,切勿研磨,以免鞭毛脱落。③ 加乙液后加热温度不要太高。
(6) 魏氏鞭毛染
1) 染液 饱和钾明矾液2ml,5%石炭酸液5ml,20%鞣酸液2ml相混合。临用时加碱性复红酒精饱和液1ml,混合后过夜,次日过滤后使用。此染液以3日内使用效果最好。
2) 方法将奇异变形杆菌在1.4%软琼脂中培养两代,形成迁移生长现象。取高度清洁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然后在迁移生长边缘取一点细菌,在蒸馏水中轻轻拍打,使其自然扩散,放入37℃恒温箱中自然干燥。不需要火焰固定。滴染液0.5~1min,用水冲洗至干燥,镜检。
3) 结果菌体与鞭毛均呈红。
(7) 孢子染
1) 染液
① 石炭酸双红染液见耐酸染法。
② 脱剂 95%乙醇。
③ 双染液、鲁美兰染液,与单染法相同。
2) 菌种 芽胞杆菌普通斜面培养物。
3) 方法
① 初染 于制好的涂片上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加热染3 min~5min,勿使染液沸腾。
② 水洗后脱,用95%乙醇脱约1min,用水冲洗。
③ 复染 加吕氏美兰染液染1min,水洗干后镜检。
4) 结果孢子呈红,细菌呈蓝。
(8) 黑斯(Hiss)荚膜染法
1) 染料溶液结晶紫染料溶液:取结晶紫饱和溶液5ml,加蒸馏水95ml混合;20%硫酸铜水溶液。
2) 标本 提前数日小白鼠腹腔注射肺炎链球菌菌液0.2ml,小鼠死亡后解剖取腹腔液印片。
3) 方法
① 将印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无需加热固定。
② 滴下结晶紫染料溶液,在火焰上加热,直到蒸汽出来。不要用水洗。③ 用20%硫酸铜溶液冲洗染料溶液,不要用水冲洗,干燥后进行显微镜检查。
4) 结果 菌体呈紫,荚膜呈淡紫。
(9) 阿尔伯特异染颗粒染法
1) 染液
① 将0.15g甲苯胺蓝和0.2g孔雀石绿溶于2ml 95%乙醇中,加入100ml蒸馏水和1ml冰醋酸,放置24h,过滤备用。
② 乙液 将碘化钾3g溶于蒸馏水10ml~20ml中,再加碘2g等溶解后加蒸馏水至300ml备用。
2) 菌株白喉棒状杆菌Lv的卵子倾斜培养。
3) 方法 已固定的涂片上加甲液染3 min~5min,水洗后,再加乙液染1min,水洗待干,镜检。
4) 结果细菌呈蓝绿,变颗粒呈蓝黑。
(10) 刚果红染法(负染法):背景着而菌体不着的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