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149:仲子恶能廉?

阅读: 评论:0

《孟⼦》感⾔集之149:仲⼦恶能廉?
图⽚发⾃简书App
早起,⾼声朗诵《孟⼦.滕⽂公章句上下》,其中对于陈仲⼦所坚持的廉洁,孟⼦认为有点太过了,虽然陈仲⼦在齐国影响⼒⾮常⼤,是⼀个很⽤思想很有学问的⼈,道德⾼尚,颇有伯夷之风,问题是这样的廉洁,仿佛把⾃⼰与世俗的世界彻底隔绝开来,陈仲⼦要做到所谓的⼀尘不染,避兄离母,⽆⽗⽆君,⽤孟⼦的话,这样的廉洁值得效仿吗?如果真要做到万事不求⼈,我⾏我素的⽣活,活在所谓⾃我的⾼风亮节中,只有蚯蚓才能够做到,请问我们愿意像蚯蚓这样⽣活⼀辈⼦吗?
原⽂如下:
  匡章⽈:“陈仲⼦岂不诚廉⼠哉?居于陵,三⽇不⾷,⽿⽆闻,⽬⽆见也。井上有李,螬⾷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之,三咽,然后⽿有闻,⽬有见。”
  孟⼦⽈:“于齐国之⼠,吾必以仲⼦为巨擘焉。虽然,仲⼦恶能廉?充仲⼦之操,则蚓⽽后可者也。夫蚓,上⾷槁壤,下饮黄泉。仲⼦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是何伤哉?彼⾝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仲⼦,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不⾷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
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于陵。他⽇归,则有馈其兄⽣鹅者,⼰频顣⽈:‘恶⽤是鶂鶂者为哉?’他⽇,其母杀是鹅也,与之⾷之。其兄⾃外⾄,⽈:‘是鶂鶂之⾁也。’出⽽哇之。以母则不⾷,以妻则⾷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者,蚓⽽后充其操者也。”
⼤意是:
匡章说:“陈仲⼦难道不是真正的廉洁之⼠吗?居住在於陵,三天没吃东西,饿得⽿朵失去听觉,眼睛失去视觉。井台上有个李⼦,已被⾦龟⼦吃掉⼤半个了,他爬过去,拿起来吃,咽了三⼝,⽿朵才听得见声⾳,眼睛才看得见东西。”
孟⼦说:“在齐国的⼠⼈当中,我肯定认为陈仲⼦是⾸屈⼀指的⼤⼈物。虽然这样,陈仲⼦哪能叫作廉洁?要想将他所持的廉洁扩展到⾐、⾷、住、⾏⼀切⽅⾯,那只有变成蚯蚓才能做到。蚯蚓,在地上吃⼲⼟,在地下喝泉⽔⼀切都不求⼈。⽽陈仲⼦住的房⼦,是像伯夷这样的⼈造的呢,还是像盗跖这样的⼈造的呢?他吃的粮⾷,是像伯夷这样的⼈种的呢,还是像盗跖这样的⼈种的呢?这些都还不知道呢。”
匡章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他⾃⼰编草鞋,妻⼦绩⿇搓线,⽤它们换取所需要的东西。”
孟⼦说:“仲⼦是齐国的世家。他的哥哥陈戴,在盖⾢享受禄⽶⼀万钟;仲⼦认为哥哥的禄⽶是得来不
义,因⽽不吃,认为哥哥的房屋也是得来不义,因⽽不住,避兄离母,住在於陵。有⼀天回家,见有⼈送给他哥哥⼀只活鹅,他紧皱着眉头说:‘哪⽤得着这嘎嘎叫的东西?’后来,他母亲杀了这只鹅,给仲⼦吃。他哥哥从外⾯回来,告诉仲⼦:‘这就是那嘎嘎叫的东西的⾁呀。’仲⼦便跑出去把吃的⾁呕吐出来。只要是母亲的⾷物他就不吃,他只吃妻⼦的⾷物;只要是哥哥的房屋他就不住,他就隐居在於陵,这还称能扩展他那种廉洁吗?像陈仲⼦那样的⼈,只有变成了蚯蚓才能扩展他所持的那种廉洁了。”
个⼈看法:
孟⼦其实对于陈仲⼦这个⼈的学问是持肯定态度的,称陈仲⼦为“齐国的巨擘”。根据百度搜索—陈仲⼦本名陈定,字⼦终,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隐⼠。其先祖为陈国公族,先祖陈公⼦完避战乱逃到齐国,改为⽥⽒,所以陈仲⼦⼜叫⽥仲。 陈仲⼦因见其兄⾷禄万锺,以为不义,故避兄离母,⼜先后坚辞不受齐国⼤夫、楚国国相等职,先迁居於陵,后隐居长⽩⼭中,终⽇为⼈灌园,以⽰“不⼊污君之朝,不⾷乱世之⾷”,最终饥饿⽽死。著名诗⼈陶渊明有诗赞⽈:“⾄矣於陵,养⽓浩然。蔑彼结驷,⽢此灌园。”
陈仲⼦的学问在当时的齐国“稷下宫学”是有影响⼒的,荀⼦把陈仲⼦归为战国六⼤家之⼀,陈仲⼦独⽴开创了“於陵学派”,并著有《於陵⼦》⼀书,从这⼀点看,陈仲⼦是⼀个⼤知识分⼦,越是⼤知识
分⼦,有时候倔强起来,根本就不⾷⼈间烟⽕,⾃⼰被⼀种所谓过⾼的道德给,这样的⼈,有⼀种奇怪的思想,觉得眼前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污浊不堪,这⾥看不惯,那⾥看不惯,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按照⾃⼰的标准⾏事,发现⼜做不到,⼲脆隐居,离索居,逃避现实⽣活。有点像学佛以后出家的感觉。像陈仲⼦这样避兄逃母的⾏为就是⼀种⽆⽗⽆君的⾏为,某种程度上是⼤不孝,按照儒家思想是⾏不通的,但是陈仲⼦居然就这样做了,所以孟⼦认为除⾮像蚯蚓⼀样的⽣活,否则谁也⽆法效仿陈仲⼦这种廉洁,这种廉洁⾏为也是严重脱离实际,⾃绝于现实世界,真的是悲剧啊,最后陈仲⼦被活活饿死,这样的⾏为有意义吗?
回到现实⽣活中,我们要追求⾼尚的道德情操,但是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真正的儒家⽂化其实强调的是如何⾯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不是逃避现实,⽽不是让⾃⼰与家⼈绝交,⽽不是⽆⽗⽆君,连⽗母兄弟妹的情谊都不要,连基本的孝顺⽗母,尊敬兄长都不要,如果这样,再⾼的学问有价值吗?在⾼善的道德有意义吗?儒家思想需要从⾃我做起:正⼼诚意修⾝齐家治国平天下!请问陈仲⼦哪⼀点做好了?他的这种⾏为只是⼀种消极避世⼼态,绝对不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种正能量!
余超林《孟⼦》感⾔集之149:仲⼦恶能廉?
2018-10-20于上海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2:21: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2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齐国   蚯蚓   哥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