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磁弹射系统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仿真研究

阅读: 评论:0

基于电磁弹射系统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仿真研究Simulation Research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
王钰琳①WANG Yu-lin;兰志勇①LAN Zhi-yong;陈毅②CHEN Yi;
张江兵②ZHANG Jiang-bing;郑球辉③ZHENG Qiu-hui
(①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湘潭411105;②四川航天烽火伺服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成都611130
③长沙一派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长沙410100)
(①The College of Automation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411105,China
于Sichuan Aerospace Fiberhome Servo Control Technology Co.,Ltd.,Chengdu611130,China
③Changsha Epoch NC Co.,Ltd.,Changsha410100,China)
摘要:本论文研究一款应用于电磁弹射系统中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通过进行仿真分析,着重研究永磁
直线同步电机矢量系统驱动控制,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了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模型,对其进行封装,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矢量控制的双闭环、三闭环伺服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对其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对电机性能进行分析遥
Abstract:This paper is researched a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applied in 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 by taking the simulation analysis,researched th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control vector system,set up Matlab/ Simulink model,and encapsulation,then set up double closed-loop and three closed loop servo system based on vector control,verifi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analyzed the motor performance.
关键词:电磁弹射系统;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数学建模;Matlab仿真
Key words:electromagnetic aircraft launch system;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vector control;mathematical modeling; matlab simulation
中图分类号:TM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57X(2020)24-0083-04
0引言
电磁弹射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直线推进技术,整个电磁弹射系统主要包括直线电动机、功率变换系统、
储能供
电系统、检测控制系统等。[1]直线电动机作为组成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动能,借助电磁力或洛伦兹力,在一定时间与距离内完成对物体的加速进而弹射。在整个系统中,直线电机既是动力提供者,同时又与弹射目标一起运动,作为系统的控制对象,其性能高低直接影响电磁弹射系统的效率[2]O而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推力密度高、推力波动小、功率因数高、能够有效利用电能,因此更适用于电磁弹射系统叫本文针对应用于电磁弹射系统的PMLSM,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d-q轴系的PMLSM仿真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完成PMLSM的矢量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以验证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1PMLSM仿真模型建立
1.1数学模型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是一个复杂非线性、强耦合的系
统,为了保证所建立的模型的精确性,以及便于分析,作如
下假设臥①忽略电机磁路饱和影响,不计定、动子磁滞和
涡流损耗;②忽略电机端部效应影响,不计永磁体阻尼作
用,动子无阻尼绕组;③忽略电机磁场的高次谐波影响,电机相绕组对称分布,定子电动势按正弦规律变化。
基金项目:《中小型无人机弹射/回收系统开发》,四川省重大专项课题(2019YFG0389)。
作者简介:王钰琳(199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在空间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如图1所示[4]。
在ABC坐标系下,通过参考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邮〕,结合直线电机特点叫可得电压方程表示如下
=尺扬+P陷
'u s=Rsg+(1)
%=
其中,u a、u b、u c为定子三相电压,AxiBxi C为三相电流,R s为相电阻,P=d/dt为微分算子,追A、追
B、追C为绕组磁链。
的=M  +附品+"拧环+附r 期呂% =网皿+£罰+肿城卜+吟HK 他-亍i
( 2 )
肌-=囲也+叫热+Wr  +吟cos 侃+亍}
其中,L aa 、L bb 、L cc 为定子绕组自感系数,M ab 、M ac 、 M ba 、M bc 、M ca 、M cb 为绕组互感系数,追f 为永磁体磁链,c
JT
久二为电角度,n p 为极对数,x 为电机动子位移。
从式(2 )可以看出,在ABC 坐标系下,绕组磁链与电 流之间相互耦合,因此对于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控制分析 相对困难。为了便于分析,通过坐标变换来完成耦合方程 的解耦,即建立d-q 轴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实现磁链和 电流的解耦%
通过坐标变换的基本原则,采用功率不变的约束条
件,将三相静止ABC 轴系下的电机数学模型变换成同步旋转d-q 轴系的数学模型。变换关系表示如下
COS^
MS
您-
C05
〔伏一号)
r*-* ”
g
_雷in (必-乎)
-sin.1^ H-—)
iT
V 2 _
根据式(3 )的坐标变换公式,可得Udq =T ABC -d q U ABC,即 d-q 轴下的电压方程为■ ■■- - '■-
(3 )
根据式(3 ),同理可得电流、磁链等物理量在d-q 轴下 的数学模型。
其中,磁链方程为
J 旳= ]的=紙
(5 )
其中,,
「为电机电角速度,v 为电机动子速度。
根据式(5 )可看出,在d-q 坐标系下的磁链跟电流有 效的完成了解耦,便于后续的电机控制。
功率方程为出=詁凤+臥)
将式(4)代入式(6 )得
(6 )
叫=訊 厲+可}+孰P 吟+涉%) +机;応臥
(7 )
其中,亍,¥: ◎;."为电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因此,推力方程为吒
=牛弓归叫■ W  冷如彳做+厲-丿赵)
(8 )
对于表贴式PMLSM ,有L d =L q ,则推力方程可表示为■- ■ - ' ■ (怨 )
机械运功方程为= (io  )
其中,M 为动子运动部分等效质量,B 为摩擦系数,FL  为负载阻力。
由式(4 )-式(10 )的方程,就建立了完整的永磁直线同 步电机数学模型。
1.2仿真模型
根据1.1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 下完 成仿真模型的搭建。
PMLSM 的仿真模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电气模块
和机械模块。电气模块由电压方程和磁链方程建立,根据
其计算得到d-q 轴电流。机械模块由推力方程和运动方程 建立,电机推力和动子速度作为输出量。最后,将三相电压
作为输入量,经过Park 变换,得到d-q 轴电压,经过电气模
块,输出d-q 轴电流,经过反Park 变换,将三相电流作为最 终输出量,结合机械模块,将动子位移、动子速度和电磁推 力作为PMLSM 的最终输出量。如图2即为完整的PMLSM  仿真模型。
2基于矢量控制的PMLSM 仿真实验2.1 20控制策略
在PMLSM 控制技术中,矢量控制应用最为广泛,而
racupL^Fn
U b
CD
Ub
CZD
Uc
o  w  dq2
Fe-Mntirn  Cal
Tnsta
►CD
>i  Caa'pi f Pn
<p r~
Pn
dC|D  In  a b t
inlKr]rnilnr
dc-Cun-enlCal
Lkl
1 I
L-M
i d=0的控制策略在矢量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矢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空间坐标变换,完成推力与磁链的解耦,使得交流电机励磁磁场与电枢磁场的方向在空间上保持正交,实现对电枢电流幅值的控制。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非线性和耦合特性,采用i d=0的控制策略,令d轴电流为0,通过控制q
轴电流直接控制PMLSM的电磁推力。同时结合SVPWM控制算法叫得以获取更平稳的电磁推力。通过这一控制方法,对于电机复杂的电磁关系进行了有效的解耦,有效降低了系统损耗,提高了电机控制效率。
2.2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双闭环的调速系统中“对控制系统采用双闭环PI控制,速度环为系统外环,占主导地位,通过对系统设定值与反馈值进行比较所得到的差值进行PI调节,减小速度跟随误差。电流环为系统内环,动态响应速度最快,采用i d=0 的动子磁场定向控制,完成i d、解耦,获取最大电磁推力o 在电流环中,将系统检测到的三相电流经坐标变换得到i d、i q,作为反馈值,速度环输出的电流作为系统设定值,将两者比较所得的差值进行PI调节,得到d-q轴电压,经过反park变换,输出琢-茁轴电压,再经SVPWM算法进行调制,将调制信号输入逆变器,作用于电机。
2.3三闭环伺服系统仿真实验
三闭环伺服系统,在双闭环基础上增加了位置环,作为最外环[10]o其响应速度要低于速度环,否则系统会震荡。位置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位置与设定值比较,将偏差值经位置调节器作用得到相应的期望速度值。
结合双闭环的仿真建模分析,可得系统三闭环的矢量
控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三闭环伺服系统仿真建模如图4所示。
3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所用电机的主要参数如表1o
表1电机仿真参数
序号电机参数参数值
1动子运动部分等效质量(kg)45
2动子相电阻(赘)  4.2
3dq轴电感(mH)28.5
4极对数np5
5永磁体磁链追'(Wb)0.12
6极距(m)0.012
在PMLSM调速系统中,电机空载起动,在t=1s时施加负载,F e=200N o电机给定初始转速Nr=500rad/s,t=2s时施加速度指令,转速突变为Nr=700rad/s o速度环增益设置为K vp=0.05,K v=5o电流环增益设置为K ap=1900,K di= 280000,K qp=380,K q=200000o根据以上所设置的参数,得到电机如图5的仿真波形。
从图5可以看出,在启动阶段,通过设置适当的PI增
图3矢量系统控制框图{3^
&*3 O
n
Lr <3—p
益,系统可快速达到给定速度;在t=1s时,给电机施加负载,速度有及其微弱的抖动量,此时电磁推力快速响应,达
到指定值,此时的电磁推力主要用于克服负载,同时q轴
电流也很快达到额定值;在t=2s时,施加速度指令,响应
速度快速到达指令速度,但存在一定的超调量,跟踪速度
出现较大误差,同时电磁推力有较为明显的超调。在PMLSM的双闭环调速系统中,可以看出,PI控制有一定的
鲁棒性能,但其性能还有待改进。
在PMLSM伺服系统中,电机带载起动,在t=1s时施
radi'i
图5双闭环系统仿真波形
mm
恬2Q qs 加位置指令,电机反向运动。位置环增益设置为K pi=1.2, K X i=0o速度环增益设置为Kvp=0.1,K vi=10o电流环增益设置为K dp=300,K d i=100000,K q P=380,K qi=200000。根据以上所设置的参数,得到电机如图6仿真波形。
从图6可以看出,在启动阶段,系统响应速度极快,电机转速达到额定值,电磁推力同样达到额定值,但有较大幅度的超调,通过施加的位置指令,电机反向运动,系统各参数量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超调,但恢复时间极快。在三闭环的伺服系统中,系统完成了一次完整的直线电
机往复运动,电机启动,达到额定速
度,稳速运行,接受到指令,减速再进
行反向加速,同样在到达额定速度后
稳速运行一段时间再减速至0,即回到
电机出发位置。
4结论
本文通过参考旋转电机的数学模
型并结合PMLSM结构特点,在Matlab
中完成其仿真模型的搭建,并建立了双
闭环与三闭环的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
型,对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控制性
能,可以得知,PMLSM的闭环控制精度
较高在电磁弹射系统的应用中其结构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李俊,吴峻.无人机电磁弹射控制策
略分析与优化[J].微特电机,2019,47(02)
61-64,68.
[2]杜超,孟大伟.基于场路结合法的电
磁弹射用新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研究[J].
电机与控制学报,2019,23(09):65-74.
[3]朱晓东,曾庆山,王茜,焦留成.永磁
直线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模型及仿真的研究
[J].煤矿机械,2006(03):417-419.
[4]袁雷,胡冰新,魏克银,等.现代永磁
同步电机控制原理及MATLAB仿真[M].北
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16.
[5]王成元,夏加宽,孙宜标.现代电机控
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刘晓黎.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的矢量控制理论、仿真、实验及应用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2017.
[7]唐传胜.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控制方法
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8]J in Jianxun,Zhao Huibin,Ying Xin
and Sun Yuwei.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PMLS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SVPWM,
Proceedings of the29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Beijing,2010,pp.3316-3320.
[9]牛灏然,李星雨,王洪林,唐明,梁得
亮.基于SVPWM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控制
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电机,2016,49(06)
28-32,102.
[10]孙宜标,魏秋瑾,王成元.永磁直线
同步电机二阶滑模控制仿真研究[J].系统仿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1:4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20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机   系统   控制   电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