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日去的福州,在去之前并不知道学什么,地址是院长帮着手抄写下来的。到了宾馆的总台才知道有个五强两比的培训。
晚上休息,两个人开着电视聊天到困倦,然后睡去。事后证明,这个晚上是最幸福的一个晚上。
5.31日早上拿到培训材料,上午上课的老师是建筑材料研究所的所长,讲授的科目是《普通混凝土配合规程》及《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老师简约地说了下考试是闭卷,然后说题目是题库抽,他不知情,所以无可奉告。一个上午的课程听下来,人有点傻。下课后冲过去,询问老师,象我们这样从来没接触这些材料的怎么办,老师也很幽默,他说“那你来做什么呀,回去吧。”下课后,午饭都没吃,先给刘总挂电话过去反映情况,他安慰道,你们先学着,于是我们就先学着了。 当日中午好好研究了下教材,厚厚的两本规范汇编,上册35个规范,下册46个规范,后面的听课经历证明,这些规范85%老师都会一一串讲过去的,重点的计算公式,老师会出个例题做下讲解。
大约过了两天的时候,与同桌吃饭的同志稍微熟悉了,问人家什么是五强两比,也稍微了解了些关于考试的情况。考试是考六份试卷,闭卷。不过,好消息就是有一门土工试验的试卷。这样我们就不至于空手而归了。
通过学习,我现在知道了五强,就是五个强度,分别是钢筋、混凝土试块、沙浆试块、水泥试块、砖及 砌块这五种建筑材料的强度检测;两比,就是混凝土和水泥沙浆的配合比。具体考试体现于六份试卷,钢筋的力学性能检测是一门,主要考察钢筋的强度指标,以及检测方法,还有涉及钢筋的焊接和扣件的检测。砖及砌块检测是第二门,这门课程是相对简单的,因为除了砖及砌块的抗压、抗折强度的检测没有很多的计算,选择题和判断题都是考察基本知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砖的分类是很多的,需要记忆些砖的强度指标和具体实验操作具体步骤。试块强度是第三门,主要就是些标准养护的内容,两种试块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计算题目是关于水泥试块及混凝土试块的不相同的抗压强度计算方法及合格与否的评定要求。两强配合比是第四门,主要考察,混凝土试块和水泥沙浆试块的具体配合方法这门是最难的,因为公式有10余步,一般都需要根据塌落度要求自己记忆住需水量,然后根据公式推导水灰比,根据求住的水灰比和已经查表知道的水量的出水泥含量,再通过两元方程式解出骨料和砂的用量,很多时候还要涉及到粉煤灰的替代,而且引入了粉煤灰的超量系数,最后需要把超过的体积,用
砂来替换等体积去除。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是第五门,主要考察水泥的性、初凝、细度等项目测试的细节及水泥试样的抗压、抗折性能的检测。第六门是土工试验,这是我们的本行,建筑材料专业,对我们这门要求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击实试验、砂土的相对密实度(这个项目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听一下很有收获)、和根据已知土的含水量配置要求的含水量所需要的用水量。
听说我们院还报了几个同志,所以把考试的具体的情况在这里提及的多了些,希望能对后面学习的同
志有所帮助。
这10来天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张,中午把上午的课程翻一遍进行巩固,然后小寐到2点,去教室占位子(我喜欢坐前面),下午课后,吃饭,饭后散步,然后看书到11点到12点,在天天啃书的基础上,又弄来了几份过去的考试试题,才渐渐对考试开始有了些概念。但这次的考试,我仍然是没什么把握的,因为很多的对别人来说常规的数据,我们都是第一次听说,需要记的东西太多,而且容易混淆。比如C25的水泥3天的抗压强度是多少,那抗折强度又是多少,记住了C25还有C35,C40……,这样的强度在完成计算后,做最终合格与否的评价时候需要用到。好多建筑材料的强度用的代表符号几乎都不一样,有的是是R,有的是fm0、fce ,当然最大的困难还是计算公式的记忆了,计算公式里的很多参数系数 α、β试卷上也不提供,需要自己记住,这次考试我就吃亏在这里了。由于看以往考试的试卷时,都是看别人的答案为主,自己动手计算少,所以即使计算原理,评判原则都能掌握,计算也很容易成问题,事后我与别人探讨答案,就发现对结论的合格与否,大家说法不一,我想那一定是计算出了问题。
学习结束一个星期多了,还不知道结果,我不知道我能过几门(可别一门都不过哦),通过我的了解,别的单位都是带了任务来的(一般是要求两门)。老师的观点是大专以上学历的,过3门就可以了。也有单位的要求是只过自己工作需要的,坐我隔壁的大就是考试30分钟后就交卷走人了,后来老师翻看她的试卷,很多都白卷的,她大约是做了一门。能多过几门是我所追求的,但是能得到领导
的认可,能报销费用也是我所关心的。还有句实话必须要强调哦,自高考后,就没见过这样严格的监考,两个人间的距离是两个位子的间隔,而且位子被按照单位,地域等情况进行了分散布置,有3-4个老师监考,有两个考场。不准在桌面上见到除了计算器的任何东西,草稿纸也不准,小抄被清理出很多,手机有动静的人都在考试期间被清理出考场。
这样的
学习虽然不很是对口,但是能进行这样系统的学习收获很大。主要收获如下,我们参观了人家的研究所,看到了试验机,及标准的养护室,这些投资非常大,一个试验机加上数据采集可能要20-30万左右。标准养护室的占地也是个问题。还有就是这样的考试合格证5年失效,需要再次考试,如果连续干10年,也就是连续拿证两次,第3次来就可以只听课,然后免考。另外对我们有帮助的就是,这次的培训,有一个下午专门来讲解数据修约问题,这样的知识对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来说无疑是拨云见月。还一个收获,就是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土的压缩强度指标是使用平均值的,而不是象想其他指标那样采用统计方法,那么如果是6个土,在求的平均值后,如何来进一步怎么剔除那个偏离很大的值呢?在这个问题上,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是有区别对待的,剔除的区间也不相同,分别是10%、15%、20%,而且取舍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去掉那个超出范围的值,用剩下的5个求平均,也有的是去头尾,用4个值求平均,那么我们的土的压缩模量和压缩系数是如何处理的呢?当然还有个不算收获的收获,从学习回来后,我开始能坐的住,能看看书,能熬到11点后睡觉。
在学习感想的最后,衷心的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