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式
定时器的结构件,特别是机械定时器的
夹板。
背景技术:
2.在机械式定时器产品中,
发条外端的链接一般是在下夹板上安装一根倒“t”型的圆柱体,发条外端钩连固定于该圆柱体,这样做不仅工序多、成本高,而且发条制作的结构也复杂。同时这种链接结构在定时器整机中,发条力矩损耗也比较大,不利于定时器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已有技术机械定时器下夹板安装倒“t”型圆柱体与发条外端连接所产生的工序多、成本高、构造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为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械定时器的下夹板,该下夹板能与发条外端方便连接固定,构造与工序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可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殊之处是在下夹板体于发条外端延伸处经切缝形成有半包围通缝,该通缝半包围区的下夹板体部分经内翻相对下夹板体平面竖起形成有一竖块,该竖块经切割形成有一发条外钩。
5.优选是
所述发条外钩的钩头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夹板体板面平行,所述发条外钩的钩腹主体部分下侧面与钩背主体部分上侧面平行。
6.更优选是所述发条外钩的钩头端面为圆弧面,所述钩背主体部分上侧面形成为上限位面,钩腹主体部分下侧面形成为下限位面,所述圆弧面与上限位面之间区形成为上导向斜面,圆弧面与下限位面之间区形成为下导向斜面。
7.本实用新型通过级进模来制作,其不仅效率高,而且发条制作工艺也简化了,连接的结构变化后,发条在产品上输出的有效力矩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也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8.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夹板总体结构示意图。
9.附图2图1中的a
‑
a剖视图;
1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发条安装连接后的示意图,下夹板局部形状的差异在于示图的简明度差异所致;
11.图4是图3结构体的一立体示图;
12.图5是图3结构体的另一立体示图;
13.图6是图1中发条外钩的k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一种机械定时器的下夹板,是在下夹板体1于发条4外端延伸处经切缝形成有半包
围通缝3,该通缝半包围区的下夹板体部分经内翻相对下夹板体平面竖起形成有一竖块,该竖块经切割形成有一发条外钩2。发条外钩2的钩头延伸方向与下夹板体1板面平行并与发条外端部区段垂直,发条外钩2的钩腹主体部分下侧面与钩背主体部分上侧面平行。发条外钩2的钩头端面为圆弧面21,所述钩背主体部分上侧面形成为上限位面23,钩腹主体部分下侧面形成为下限位面25,圆弧面21与上限位面23之间区形成为上导向斜面22,圆弧面21与下限位面25之间区形成为下导向斜面24。
15.装配时发条4外端部的通孔4穿过发条外钩2的钩头端面的圆弧面21 和上、下导向斜面22、25方便又顺势地套于上、下限位面22、25,并止位于钩腹后部台阶,发条本身的弹性趋使其外端部定位于上、下限位面22、25 不至于脱出。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成本低,安装方便,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械定时器的下夹板,其特征是在下夹板体(1)于发条(4)外端延伸处经切缝形成有半包围通缝(3),该通缝半包围区的下夹板体部分经内翻相对下夹板体平面竖起形成有一竖块,该竖块经切割形成有一发条外钩(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夹板,其特征是所述发条外钩的钩头延伸方向与所述下夹板体板面平行,所述发条外钩的钩腹主体部分下侧面与钩背主体部分上侧面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夹板,其特征是所述发条外钩的钩头端面为圆弧面(21),所述钩背主体部分上侧面形成为上限位面(23),钩腹主体部分下侧面形成为下限位面(25),所述圆弧面与上限位面之间区形成为上导向斜面(22),圆弧面与下限位面之间区形成为下导向斜面(24)。
技术总结
一种机械定时器的下夹板,是在下夹板体于发条外端延伸处经切缝形成有半包围通缝,该通缝半包围区的下夹板体部分经内翻相对下夹板体平面竖起形成有一竖块,该竖块经切割形成有一发条外钩。本实用型能方便发条外端连接固定,其构造简单,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使用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
朱忠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汤溪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0.08.27
技术公布日:
2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