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安全技术作业指导书与氧气管道安装安装作业指导 书
1.0氧气瓶移动搬运
1.1在搬运前,首先要检查瓶嘴气阀和安全胶圈是否齐全,瓶身、瓶嘴是否有油类等杂物;滚动搬运时,滚动方向应与瓶嘴阀门箭头方向保持一致,以防滚动时误开阀门;
1.2在强烈阳光下运输时,要用帆布遮盖。
2.0氧气瓶保管与存放
2.1氧气瓶存放区的周围不得堆放易燃___物品;存放区的温度不得超过40℃。
2.2存放区距离热源或明火必须保持在___米以上;要确保氧气瓶、减压阀、压力表、接头和导管的完好;在未使用状态下,氧气瓶和乙炔瓶的安全距离为___米。存放的时候为分开存放(专库专用)。
3.0氧气瓶的安全使用
3.1使用气瓶前,应稍微打开瓶阀吹出阀口脏物,并立即关闭,然后接上减压器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与乙炔瓶间距为___m,与明火间距为___m,使用中必须配备氧气瓶帽、防震圈、压力表,现场配备灭火器。
3.2使用中应随时观察气瓶、胶管状态,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并保持喷嘴畅通;检查瓶阀时,只准用肥皂水检验;瓶中氧气不准用净,应留___Mpa;氧气瓶不准改用充装其它气体使用。
4.1禁止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进行焊、割作业;禁止在带电 第1 页共10 页
设备、设施上进行焊、割作业;禁止焊___口准对人点火;禁止将燃烧的焊、割___放在工件或地面上。
4.2禁止将带气的焊、割___放在金属容器内;禁止气瓶放空。氧气应留有___Mpa、乙炔应留有___Mpa;禁止用转动方式搬运无防震圈的气瓶。
4.3禁止带油物品与气瓶、气阀、减压器及管路等接触;禁止采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吹工作服、乙炔管道,或用作试压和气动工具的气源。
4.4禁止使用氧气对局部焊接部位通风换气;禁止抛、滑、敲打或碰击气瓶;禁止运输气瓶的车上搭人;禁止、氧气、乙炔及易燃物品同车运输。
4.5禁止在通风不良及有放射线的场所进行焊、割作业;禁止将气瓶放在橡胶等绝缘体上;禁止卧放使用气瓶;禁止采用把焊、割炬的嘴头与地面或其他物摩擦来清除嘴头堵塞物。
5.0应急事故的处理
5.1气瓶着火应迅速关闭气阀门,停止供气,使火自行熄灭。若不能很快自行熄灭的,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不得使用水、泡沫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严禁采用铺盖法进行灭火。
5.2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采取折弯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来将火熄灭。
6.0事故的预防
6.1气焊或气割之前,要认真检查工作场地周围是否有易燃、___物品(如汽油、柴油、木屑、油漆或其它含油物等);焊、割前检查被焊、割工件是否有易燃、___或有毒的污染物,如有应彻底清除干
净后方可进行焊、割作业;焊、割时,操作者必须要戴上护眼镜,以免火星溅入眼睛。
6.2回火防止器如果发现有问题(乙炔流量不足或带水过多等)而影响工作时,应及时进行检修或更换;乙炔容易产生带粘性油质的杂质,因此应经常检查止回阀的密封性;焊、割件刚焊割完后,要避免身体接触工件,以免烧伤。
6.3焊、割作业完毕后,必须关闭好焊、割炬和气瓶,并将胶管等工具挂放到安全的地点。
6.4焊、割完后,必须对整个作业场地及邻近地区进行隐患检查,清理工作场地,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氧气管道安装安装作业指导书
1.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1.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1.4《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
1.5《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监察规定》GB16912-___
1.6《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02-82)
1.7、《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___]号)
2、材料检验
2.1、管道施工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修改设计或材料代用,应征得设计部门同意。
2.2、材料进场检验
2.2.1、管子、管道附件及阀门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无裂纹、缩孔、夹渣、折叠、重皮等缺陷。
2.2.2、合金钢管应有材质标记。
2.2.3、有金属管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针孔、裂纹、分层等缺陷,黄铜管不能有绿锈和严重脱锌。
2.2.4、阀门进场检验
2.2.4.1、阀门要求逐个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介质为洁净无油的水.
2.2.4.2、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___倍,试验时间为___分钟,壳体填料无渗漏为合格.
2.2.4.3、严密性试验为公称压力,阀门密封不漏为合格。
3、管道除锈
3.1、管道及管件为碳钢材质时,管道内壁要进行彻底除锈,除锈方法有喷吵除锈和酸洗化学除锈。
3.2、喷吵除锈
3.2.1、喷砂除锈应符合喷砂除锈的工艺要求.喷砂时金属表面不得受潮,当金属表面低于___温度3℃以下时停止喷砂作业.喷砂作业所用的压缩空气压力不低于___Mpa。
3.2.2、喷砂除锈等级达到Sa3级。
3.3、酸洗化学除锈
3.3.1、酸洗方法一般采用槽式浸泡酸洗方式.
3.3.2、酸洗除锈一般工艺流程
酸洗水冲洗中和处理-钝化处理-水冲洗-吹干或风干
3.3.2.1、根据所处理的管道规格制作合适的酸洗槽、将配制好的酸洗液倒入酸洗槽中,酸洗液量以能淹没所处理管道的周长的2/3为宜。
3.3.2.2、操作人员穿戴好防护衣服、手套等。
3.3.2.3、将管道放于酸洗槽内浸泡,时间根据锈蚀程度为5~
___min为宜
3.3.2.4、用清水冲洗掉管道内外表面残余的酸液。
3.3.2.5、将管道置于专门中和和钝化槽内浸泡,浸泡时间为10~___min为宜
3.3.2.6、再次用清水冲洗干净管道内外表面残余的液体
3.3.2.7、将管道放置于专门地方晾干,再用封口塑料薄膜封闭管口
3.3.2.8、酸洗质量检查
酸洗后管道内壁无附着物
用盐酸、硝酸和硫酸液酸洗后,管道壁呈灰白,用磷酸酸洗后,管内壁呈灰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