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秦代漆器出土较多的是( )。
A.湖北云梦 B.河南安阳 C.陕西临潼 D.四川广汉
A.秦朝 B.战国 C.西汉 D.六朝
3、六朝的染织工艺,由少府下设的( )管理生产。
A.造办处 B.绫锦院 C.平准令 D.文思院
4、下列器物中,与佛教的流行有关的是( )。
A.莲花尊 B.水注 C.唾壶 D.虎子
5、根据《陶录》的记载,“陶至( )而盛,始有窑名”。
A.汉 B.隋 C.唐 D.宋
6、唐锦中数量最多,且具时代特的纹样是( )。
A、联珠纹 B.云气纹 C.忍冬纹 D.凤鸟纹
7、中国人由席地而坐过渡到垂足而坐,大约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8、下列宋代瓷窑中,常用木叶和剪纸装饰的是( )。 A、定窑 B、建窑 C、龙泉窑 D、吉州窑
A、钧窑 B、官窑 C、磁州窑 D、建窑
10、辽代陶瓷主要是仿( )瓷系的。
A、哥窑 B、汝窑 C、耀州窑 D、定窑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汉代铜灯的形式主要有( )。
A、盘灯 B、虹管灯 C、筒灯 D、行灯
2、铜鼓主要流行于我国的( )等省区。
A、云南 B、广西 C、广东 D、贵州
3、常见于汉代瓦当上的装饰纹样有( )。
A、卷云纹 B、四神纹 C、莲花纹 D、文字
4、六朝陶瓷的代表性品种有( )。
A、莲花尊 B、鸡头壶 C、青瓷羊 D、葵花形碗
5、六朝工艺美术具有( )的特。
A、富丽 B、繁缛 C、清秀 D、空疏
6、唐代的彩瓷主要有( )。
A.釉下彩瓷 B.绞胎 C.绞釉 D.斗彩
7、唐锦采用纬线起花的方法,织出复杂的花纹,华丽的彩,形成( )的艺术风格。
A.清新 B.活泼 C.华美 D.流畅
8、下列瓷窑中富有民间彩的有( )。
A.汝窑 B.磁州窑 C.耀州窑 D.钧窑
9、宋代以缂丝闻名的工艺家有( )。
A.朱克柔 B.沈子蕃 C.吴煦 D.朱启钤
10、下列瓷器中具有辽代民族风格的有( )。
A.鸡冠壶 B.鸡头壶 C.鸡腿坛 D.盘口长颈瓶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你认为对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认为错的题后括号内打一个“×”。)
1、秦代的青铜器都是并六国时从别的国家转运来的,没有自己铸造青铜器。( )
2、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大量漆器,代表秦代漆器的发展水平。( )
3、博山炉的大量流行与汉代的神仙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
4、六朝时期丝织纹样与汉代一样,流行高低起伏的云气纹。( )
5、唐三彩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大量用作日常器皿。( )
6、胡床又称交床、绳床,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卧具。( )
7、唐代的牙雕十分精美,创造了拨镂的方法。( )
8、宋代官窑的特征为紫品铁足,器表往往有蟹爪纹开片。( )
9、汝窑是宋代北方较大的民间窑系,有“十里窑场”之称( )
10、宋代缂丝除作实用外,已向装饰方面发展。( )
四、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博山炉
2、四神纹
3、夹缬
4、犀皮漆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六朝时期河南邓县画像砖的题材内容。
2、简述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
3、简述宋代丝织的加工方法。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宋代工艺美术风格与唐代相比有哪些不同?并分析原因。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C 3、C 4、A 5、C
6、A 7、B 8、D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D 3、ABD 4、ABC 5、CD
6、ABC 7、ABCD 8、BC 9、ABC 10、ACD
三、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博山炉是中国汉、晋时期常见的焚香所用的器具。常见的为青铜器和陶瓷器。炉体呈青铜器中的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镂空,呈山形,山形重叠,其间雕有飞禽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而得名。
2、四神纹也称四灵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由这几种动物合成一组的图案。四神纹在汉代极为流行,广泛应用。汉代把四神看成与辟邪求福有关,又表示四季和方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代表冬季。
3、夹缬是盛唐时期极为流行的印染方法,它是用两块雕镂相同的图案花板,将布帛夹在中间,然后入染,也有染成两三种彩的。夹缬的图案特点是花纹对称,具有均衡的美。
4、犀皮漆器是宋代的一种新创造,这是一种斑纹漆器,制方法是,先用稠厚的漆在器胎上涂出凹凸不平的漆层。待干后,再用各种对比鲜明的漆分层涂漆,形成多层多的漆层,最后用磨炭打磨。由于漆层的高度不同,因而打磨后显出各种斑纹。
五、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答:邓县画像砖内容丰富,按其题材可以分为三类:1、车骑出行,以牛车为中心,表现墓主人出行的情景。东汉末年以后,达官贵人风行乘坐牛车。牛车上有卷篷,挂饰璎珞。另有步辇一乘,上支篷盖,下有四足,前后四人抬行。有仪仗、侍卫、鼓吹、仆从等,均身着裤褶,反映出当时劳动阶层的服饰样式。这种盛大而奢侈的出行场面,正是反映了六朝时期豪门士族的兴起和他们的浮华的风尚。2、神话传说和孝子故事,如郭巨埋儿掘地得金,老莱子彩服娱亲等。3、飞天供养和珍禽瑞兽,如飞天伎乐、四神、麒麟、凤凰、天马等。 2、答: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大体可以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多用忍冬纹,做法工整精细,纹样程式化,富于装饰性;中期多以鸟或花朵为中心组成团纹,四周围绕缠枝,具有繁缛、富丽的风格,反映出盛唐时期的华美和丰满;晚期则多为单独的花枝或动物,常采用对称的格式,具有写实作风。
3、答:宋代丝织的制造加工,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经纬线的加拈。即以不同的拈度使织物的幅面产生绉纹的变化。像丝织中的绉,就是利用这种加工原理。同时,还可以利用不同的拈向,使在织物中产生不同的光泽反射效果,像丝织中的闪光缎,就是用这种织造方
法的。二是碾轧技术的应用。当丝织物织造完工后,放入浆桶浸泡,经过捣杵后再进行碾轧。或是在织物未下机前即涂上浆液,然后再下机碾轧。以过碾轧的织物,既能使幅面平整,增强光泽,又能提高织花的装饰感,达到光、平、洁、满的效果。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答: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朴质的造型取胜,很少有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闰。和唐代相比,正好形成两种不同的特。如果把唐代的工艺美术风格概括为“情”,宋代则可概括为“理”。唐代华丽,宋代幽雅。唐代开廓恢宏,宋代严谨含蓄。宋代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尽脱绸缪宛转之度”,从美学的角度看,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政治、经济,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哲学、文学思想,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审美要求和创作思潮。我们从社会的、哲学的、文学的领域来探索形成这种工艺美术特的原因。
宋代由于执行了“安内虚外”“重文抑武”的政策,对于北方的辽、金、西夏等外族的不断侵扰,采取了忍辱苟安的对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软弱的朝代。因此,反映在工艺美术风格上,它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在哲学领域里,理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其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即“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认为旧秩序是体现“天理”,永恒不变的。而讲求经济事业、要求生活条件则是属于邪恶的“人欲”,是伤天害理的。理学家所提出的“言理不言情”,都是与工艺美术的社会任务和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工艺美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