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施工方案
一、现浇箱梁地基处理的方案(见单独上报方案)
1、技术准备
开工前需对支架搭设的横向、纵向、竖向三个方向碗扣脚手架的间距和高度进行排列,根据本现浇箱梁段宽度跨距确定出支架的纵向、横向的计算间距,再由所在位置的地基标高和箱梁底的设计标高确定出立杆的计算高度,初步的方案如下:在横梁处脚手架纵向间距为0.6或0.9,跨中位置1.2m;横向在腹板处间距为0.9m,翼沿板部位间距为1.2m,支架搭设的间距确定后,再根据上部具体的现浇箱梁的结构形式和对应模板支立的方式计算上部荷载,对支架的受力进行验算安全系数取1.3,经验算后若能满足安全要求即可以进行现场的施工,若不能满足安全要求即实际荷载超过碗扣件的允许荷载,需对支架的间距进行调整,直至验算满足要求。 2、试验准备
在搭设支架前,应由试验室对地基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跟综检查,检查石灰土和建筑垃圾的压实情况,确保压实度达到规定标准。
3、测量准备
(1)在技术准备完成后,由测量班根据现场技术人员提供的桩号,在曲线上以不超过4m间距分别测放出该处的中心桩和边桩(边桩以超出现浇箱梁在地面投影的1m为准),再由现场技术员根据规划好的支架安装尺寸,用钢尺测放支架纵向基础的位置(洒灰线标记)以及横向中间支架的位置,为支架搭设做好准备。
(2)跨通行道部分由技术通知测量人员钢支墩的里程和横向宽度,计算出基础中线端头点坐标,为基础测放做好准备。
三、支架搭设和底模铺设
1、碗扣脚手架的搭设
根据石灰线所确定的位置,放好垫底方木或木板,方木一般为15cm×15cm方木或30cm
×3cm木板,支架搭设顺序为纵向从一个支墩向另一个支墩搭设,横向从中间向两边搭设,先安放好可调底托,并按各跨不同的高度调整好底托上的可调螺栓顶面高度,使其在同一水平面上,可调底托与方木间采用铁钉固定,使四个支点必须放到实处;立杆必须保持垂直,必须在第一层所有的立杆、横杆组拼完成后,经检查无误后方可继续向上拼装;拼装至顶层后,安装可调顶托,并依据设计标高调整顶托螺栓。支架搭设完成后用钢管扣件加设剪刀撑,横向剪刀撑纵间距为3.6m左右,纵向剪刀撑顺桥向间距为5.5m,确保支架在横向稳定性,检查合格后,在顶托上铺设15cm×15cm的纵向方木,再在15cm×15cm的方木顶上沿横向间距为25cm铺设10cm×10cm的方木。
2、跨路段支架的搭设
本标段内有多处需跨越通行道路,需要既保证施工的进度安全和质量,同时又不得影响通行车辆及行人的通畅与安全,故我部拟采用钢支墩配工字钢横梁的支架搭设方式,详细情况如下:
技术人员确定好支架的基础位置,由测量坐标法放样,根据现实际情况对地基进行处理,若地基较弱则采取换填石灰土的方法进行处理,待地基处理完成后,再其上浇注40cm
厚宽1.0m,长度为现浇箱梁横截面宽的C20条形砼基础,浇注砼时对应钢支墩钢板边沿位置预埋短钢筋头,待砼达到设计强度的30%后,开始安装钢支墩,钢支墩之间用[8的槽相连,以保持稳定。钢支墩高度一般高度为6m,其上安装砂箱,砂箱上安放横向2[30的支座工字钢,最后再安装纵向横梁工字钢,工字钢采用I40b, 计算跨度l=6.0m,横向间距为0.5m(经初步验算完全满荷载受力),箱梁底标高和通行道之间高度8m以下时通过调整钢支墩高度和砼基础厚度来满足标高要求,在工字钢上铺设15cm×15cm的方木上安装竹胶板底模即可,若箱梁底和通行道之间高度大于8.0m时,则在工字钢上横向铺设15cm×15cm的方木,再在其安装碗扣脚手架,方法同1点。
3、底模安装线型控制
待10cm×10cm的横向方木铺设完成后,由测量班以2m间距(间距由现浇梁区段的曲线半径和支架纵距确定),分别测放出箱梁腹板边砼的边线,再由模板施工人员弹出底模边线,然后再在10cm×10cm的方木上安装尺寸为1.0m×2.0m厚度为1.2cm的竹胶板,先两边再中间,在曲线上时放中间最后一块竹胶板时需用手提刨进行刨边调整,安装好,拼缝严实后,再用手提钻打孔用铁钉固定于10cm×10cm的方木上。
四、支架预压
1、为了确保支架的安全,消除支架的塑性沉降,同时测定支架的弹性沉降量,为支架的预留拱度提供依据,支架预压采用砂包堆载,堆载重量为上部荷载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