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A 施工方案
1 施工布置: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其施工分为:
烟囱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及内衬砌筑、隔热层的施工
其它项目的施工
2 施工方法
基础施工
施工程序: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基础承台施工→土方回填。
土方施工:采用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200mm,然后采用人工修整边坡,清理浮土,破除桩头。边坡放坡系数采用1:1,开挖过程中,根据地下水涌水量大小,沿周长均匀设置排水井,排水井低于基底1m,待基础土方挖至设计标高后,沿基础周边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集中排水,水泵选用φ100离心式水泵2台进行排水。 承台基础钢筋砼施工:
在桩基承载力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人工修整土方至设计标高,露出的桩头用人工和风镐凿除。基础模板采用竹胶合板大模板为主,斜面铺以木模,钢管扣件式架子做支撑。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预制砂浆块,间距@800×800,模板的内外围箍采用φ25园钢放样制作。基础内用钢管搭设主筋用骨架30片,以6道弧形管控制钢筋位置接头,浇筑在砼内。基础钢筋全部在现场钢筋车间用机械加工成型,运至现场清点绑扎。水平钢筋采用对焊或搭接焊,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绑扎前先用经纬仪在基础底阶模板上测出烟囱中心线,环向钢筋以钢筋定尺长度加工成型后直接绑扎,所有筒身立筋按四种长度配置,并保证接头错开符合设计要求。砼采用两台500升自落式搅拌机和两台500升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搅拌,一次浇筑成型,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砼采用输送泵泵送,辅以人力胶轮车运输。配合比经试验部门试配后提出,场内搭设二道3m宽运输道,砼由布料杆和串筒下料,分四个捣固组按斜面分层对称进行捣固,砼每次浇筑厚度不超过300mm,同时在砼中掺加缓凝剂,延长初凝时间,确保砼浇筑质量。砼浇筑完后,派专人浇水养护,草袋覆盖。基础内搭设的架立钢管架裸露在砼基础外面的钢
管,用氧割割除。
基础支模图详见附图一。
基础大体积砼施工措施:
烟囱基础砼量达1740m3,基础厚度较厚,属大体积砼,为控制温度应力,确保砼施工质量,采取如下措施:
(1) 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或特种水泥拌制砼。
(2) 使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石子粒径5~40mm,中砂),砂含泥量小于3%,石子含泥量小于1%,外掺Ⅱ级粉煤灰(掺量试验定),再掺FDN-2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3) 斜面分层浇筑砼,并注意在初凝前接上第二层砼,采用二次投料,二次振捣,尽量消除砼沉缩。
(4) 温度控制:
A、沿基础东、西、南、北四向布置测温孔。测温孔用φ48钢管埋设而成,钢管底部焊δ=8mm厚钢板,钢管分节预埋,每节长度,节与节之间用活动接头连接,上部用一木塞塞紧,防止水分浸泡。
B、测温:温度测量采用温度计测温,每两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C、温度控制:温度控制采用外保的方法进行控制,即用塑料膜覆盖,上铺草袋,即通入冷水进行降温。外保即在砼表面覆盖薄膜、草袋等方法来控制砼表面与外界温度及砼中心温度的差值小于25℃,从而有效控制有害裂的出现。
D、拆模后及时进行土方回填,并采取淋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昼夜。
土方回填:基础施工完后,并经隐蔽验收,即可组织回填。回填前清除基坑内积水、淤泥及杂物等,回填土选用粘土,测定填土含水率,确定最佳含水量,填土虚铺厚度控制在200~300mm范围,机械夯实,夯实不少于4遍,机械夯实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夯实。土方回填时,进行防雷接地施工。
3 筒壁施工
几种筒壁施工工艺的比较:
液压滑模施工工艺:
液压滑模施工工艺在烟囱、筒库及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工效高、速度快、工序搭接紧凑、连续施工等突出特点,在烟囱施工中得到普遍使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彻底解决的技术难题及质量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模板体系在滑升中,模板和低龄期砼间的垂直摩擦和横向推挤作用,甚至是内外两模板间的夹持拉伸作用导致筒壁砼出现初凝裂缝,甚至拉裂,严重影响了筒壁砼的内在质量。
(2) 难以避免的平台飘移、扭转、支撑杆失稳或晃动,对砼施以推挤作用,有损于砼的质量及与钢筋的粘结强度。
(3) 千斤顶的不同步提升,整个体系的倾斜、偏中、扭转,严重地影响筒身几何尺寸的准确及砼质量,而纠正这些偏差所依靠的又是模板和低龄期砼的相互作用,这又给砼本身带来内的在不利影响。
(4) 从滑模工艺本身来看,高耸烟囱施工安全保障率不高。滑模工艺要求出模砼强度较低,而施工安全又要求筒壁砼强度高,这一矛盾,只有在适当的施工速度及十分精心的施工管理情况下才能得到相对的协调。
外滑内翻施工工艺:
外滑内翻是传统的单滑施工的工艺改进,其体系大体不变,只是将内模改为移置模板,避免了双滑施工中内模板与砼的摩擦、推挤作用,及内外模板的夹持拉伸作用。对筒身砼(特别是内侧砼)的内在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外模和砼的摩擦推挤作用,千斤顶的不同步,支承杆失稳和晃动,平台飘移、偏中、扭转等影响烟囱筒身砼质量的因素依然存在,而且在施工操作中加大了难度,降低了工效,施工速度受到了影响。
移置施工工艺:
移置翻模施工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工艺。该工艺适用范围广,施工管理和操作技术较简单易行,施工质量好。其缺点是劳动强度大,安装拆卸、提升模板、安装内钢管竖井架费力,施工速度慢。成本高,但经我公司在翻模工艺上进行了技术革新。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在钢筋砼烟囱施工中,已将该技术成功地施工了多座烟囱,改进后的翻模是采用大模板及机械提升的方法,从而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相比之下有如下优点:
(1) 工程质量方面:
A、由于翻模体系在提升时,模板与砼脱离,完全避免了滑模工艺砼受磨擦、推挤作用可能产生的拉裂。砼系一次性浇灌,在静态下养护凝固,其内在质量可以确保。
B、支模扎钢筋的工艺,符合常规施工程序,操作方便,可确保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便于检查验收。
C、由于取消了支承杆受力方式,避免了因其晃动可能带来对筒壁质量的影响。
D、模板系统容易调整,烟囱的中心线及筒壁半径的控制精度可大大提高,而且在施工中能得到超前控制。
(2) 技术管理方面:
A、系统操作控制、支模、拆模简易可行,容易掌握使用。
B、砼配合比控制干扰因素大大减少。
C、各工种系单班作业,配合简单,易于安排管理。
D、可以实现筒壁、内衬结构,烟囱爬梯、讯号平台等一次性同步施工。
(3) 其他方面:
A、由于体系的受力点是已凝固的具有较高强度的前三天的筒壁砼上,安全保障有了充分保证。
B、平台结构可以简化,节约全部支承杆,经济效益可观。
C、速度快、工效高。
综合上述烟囱施工工艺的优缺点,电动提升翻模施工工艺提高了烟囱筒身砼的抗裂缝能力。烟囱的垂直度、半径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同时,我公司在武钢四烧、二热轧等多座烟囱中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该工艺可确保蒲圻电厂240m烟囱的施工质量及安全产生。
电动提升翻模体系及原理:
电动提升翻模体系由内外操作提升系统、随升井架及操作平台系统(包括砌筑平台)、单元模板组体、垂直运输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等六个系统组成。电动提升翻模体系总装图详见附图二。
(1) 内外操作提升系统:
每个单元操作提升系统由操作架、提升架及提升动力机械组成。操作架分为内、外操作架。内操作架顶部支承平台辐射梁承受随升井架、操作平台及全部施工荷载。内外操作架对称布置,沿圆周均匀分布,操作架数量根据筒身直径大小计算确定。操作架各榀之间设环向平台操作通道。内操作架下吊砌筑平台,外操作架下设吊架安装爬梯及信号平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