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失眠障碍的应用现况与分析

阅读: 评论:0

穴位贴敷疗法失眠障碍的应用现况与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穴位贴敷失眠78例临床疗效的观察,为穴位贴敷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7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组和对照组,各39例。组采用穴位贴敷神阙穴,对照组给予舒乐。结果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伴随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穴位贴敷;失眠;神阙穴
针对失眠来说,其主要是由于心神失养或者心神不安而导致的经常出现失眠将会使人呈现病态情况,由于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所以无法对于人体自身的疲劳进行销售,而并未满足恢复体力与精力的条件。就当前的失眠患者来说,首先提议轻者患者来说,其入睡困难,对于失眠患者来说,其还存在岁而不实10岁时醒或醒后不能继续入睡的情况,如果在患者失眠加重则是显示彻夜无法进行入睡,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者睡眠不够成熟,醒后患者经常会出现精神匮乏,头晕头痛的情况,这样一来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将会呈现心神不宁,从而导致不良事故发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78例,均来自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针灸门诊病人。随机分为组与对照组各39例。其中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5周,最长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对于当前的失眠判断来说,主要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的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失眠,但是,并为连续失眠时不不可对其进行判断,为失眠而如其进,受限即发于失眠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等情况将会可以断定为失眠,按照国家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判定。根据判定情况,如上述患者不能持续入眠或连续入眠不深等情况,每周发生在三次以上,并且此情况持续一个月以上,将可判断为即为失眠症。患有失眠症的患者经常伴有
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并且妨碍社会活动。在过程中应保证患者并未具有其他躯干型疾病或者精神障碍的并发症等。
1.3纳入标准
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4条)要求者,诊断明确,年龄在18~65岁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均可纳入观察病例。
1.4方法
1.4.1穴贴药膏的制备
以疏肝、理气、养心、安神为原则,选取酸枣仁、柴胡等多味中药,根据药物的有效成分,分别采用水、乙醇为溶媒提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成份,取提取物置乳钵中,加入羊毛脂研匀,冰片用适量酒精溶解后研入,在加入白凡士林,研匀,加入氮酮适量,即得。该软膏每克含生药材3.26g。
1.4.2方法
组选取患者的神阙穴(肚脐),用75%酒精棉球消毒局部后,将自制药膏涂在穴位上,涂敷直径2~3cm,厚度4mm,外以医用纱布,胶布固定,3~5天更换一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天,连续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舒乐2mg,每晚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连续3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标准
依据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1(失眠)判定,分级如下。临床痊愈∶睡眠时间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但睡眠时间较疗前增加不足3小时;无效∶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连续后睡眠均有改善,具体临床疗效对比结果。结果表明,两组均能改善失眠症的症状,组显效率比对照组高,无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总有效率优于对
照组。
2.3某患者,女,24岁,2020年1月23日典型病例
初诊。主诉∶失眠2个月,加重一周。两月前由于与男友发生争吵,情志不遂,思虑过度而致失眠,断断续续已两月,近一周失眠加剧,彻夜难眠,精神抑郁。诊见∶两眼无神,胸闷胁胀,善惊易恐,喜太息,脉弦细,苔薄。西医诊断∶失眠证;中医诊断∶不寐(肝郁气滞型)。经穴位贴敷肚脐一疗程,辅以心理疗法,睡眠时间恢复在6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3讨论
对于患有失眠症的患者来说,其主要的病因多在心由于其心神失养或者心神不安所导致,而这样一来即将会引发的病症为肝郁胆怯肾虚,脾亏虚的,并且与胃肠系统也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失眠症来说,即虽然引发于心淡,造成的身体健康将是不可逆的,中医普遍认为,由于肝郁化火,五志化火郁热,内由阴虚火旺等,所以导致心神不安,现在的人生活步调在不断加快,社会的整体竞争力也在提升,所以导致失眠的各种因素较多,造成失眠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所以合理选用中穴位贴敷等方式来完成对失眠症状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中穴位的方式,使得身体五脏六腑可以接受到药物的刺激和,从而保证药物可以传遍全身以此改善五脏六腑当中的身体状况,目前中医认为入籍中固籍与肝相通,右旗下的静脉重连接于门静脉,所以在胎儿时期,脊静脉直达肝脏,现代医学证明即为复辟最后关闭和最薄指数,所以可以有效的利用药物是是到七步并且刺激局部的末端神经。以此来进入到活动的状态,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和传导,从而达到人体机能的调节和免疫机能的提升,全面改善内脏以及组织的生理功能。
祖国医学认为,脐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从经络学说看,任督冲三脉为“一源三岐”,任脉过脐,督脉行于脊背,贯脊入脑,故脐络于脑《灵枢营气》“气从太阴出,上行至肝,……上过毛中,入脐中"故脐与肝相通。又脐下的静脉丛连结于门静脉,在胎儿时期,脐静脉直达肝脏。现代医学证明,脐为腹壁最后关闭和最薄之处,最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脐靠近腹腔和盆腔,内有植物神经的主要神经丛及神经节存在,当药物施于脐部时,能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使其进入活动状态,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和传导,促进人体的体液调节和免疫机能,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功能。
本研究通过对78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已初步证实穴贴对失眠症确实有较好的作用,并且患者也乐意接受。现代医学临床使用的失眠症的镇静剂的副作用较大,易致成瘾性,患者难以长期服用。穴位贴敷作为一种不直接刺激胃黏膜,通过综合调整机体而达到失眠症的有效防治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病人容易接受的优点,应该在临床推广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对穴位贴敷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为其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疗法对于失眠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整体的疗效较好,通过对于好大数据量的结果分析,尽管大部分文献针对诊断判断和疗效评估等都有着详细的说明,所以从研究上还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该方法来说,应从药方和穴位的不同角度进行细致化的观察,并非中穴位,即可全面的完成对失眠的,其他多种穴位同样具有相关的作用,但具体研究内容不足,所以通过刺激患者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完成调节,达到共同产生,未来可通过对药物经皮吸收。穴位局部完成,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的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穴位贴敷疗法失眠的关键问题探讨[J].王芳,于姚,毛水先,马欣,黄朝萍,杨光,陈颖.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01)
[2]穴位贴敷疗法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沈慧,张捷.时珍国医国药.2017(06)
[3]穴位贴敷疗法对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J].黄英,陈建雄,陈美珠,任晓山,张丽丽.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6)
[4]中药穴位贴敷疗法联合盆底康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J].邹亚波,魏东艳.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06)
[5]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柳萍,孙静,刘青,张鹏飞,栾霞.社区医学杂志.2020(10)

本文发布于:2023-05-07 02:0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90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治疗   失眠   穴位   患者   临床   睡眠   疗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