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与施工方法

阅读: 评论:0

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施工方法
摘要:本文分别就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路基挡土墙设计分析、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以及挡土墙防护施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
一、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性
1、路基防护是保护道路的重要举措之一
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与施工是公路路基施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影响公路工程路基是否稳定的关键因素。一般情况下,道路防护的重点都是路基的边坡,由于道路建设需要适应地形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根据公路建设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选择合适的挡墙类型并对此进行设计,促进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的实现,进而为公路交通的有序、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2、健全路基挡土墙施工技术
健全路基挡土墙技术主要是针对工程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路基设计、优化路基挡土墙设计方案,以此提高公路工程整体质量和保障公路路基稳定性,达到缩减工程填土坡脚、减少填土面积、减少占地面积、保护施工周围建筑物等目的。因此,不断调整和完善挡土墙防护技术,有利于健全公路路基挡土墙施工技术。
二、路基挡土墙设计分析
1、设计原则
由于路基挡土墙会随着道路的修建和施工到达城市的各个区域,因此,挡土墙设计与施工对道路的保护作用比较大。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挡土墙在公路路基和市政道路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路基施工技术不能单纯地考虑经济效益,还需要将社会生态环境纳入施工体系中,在保证经济合理、道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在考虑路基挡土墙设计方案时,相关设计人员要采用一种绿环保的概念保护和防护路基,才可以使城市道路更加美观、环保、安全。总体来说,“安全稳定”“恢复自然”“生态环保”等是进行路基土挡墙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
2、挡土墙类型和适用范围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根据挡土墙的使用场合,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山坡墙和浸水挡土墙等。墙顶位于路肩的挡土墙称为路肩墙(如图1所示),用于陡山坡上,保证路基稳定,收缩坡脚,避免与其他建筑物干扰或防止多占农田;设置于路堤边坡的挡土墙称为路堤墙,用于受地形限制或因与其他建筑物相干扰,必须约束坡脚时,防止陡坡路堤下滑;设置于路堑边坡的挡土墙称为路堑墙,用以降低边坡高度,减少山坡开挖,避免破坏山体平衡,地质条件不良时,用以支档可能坍滑的山坡土体;设置于山坡上,支承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覆盖层土体或破碎岩层的挡土墙称为山坡墙;设置于沿河路堤,需收缩坡脚,以免水流冲刷和淘刷的挡土墙称为浸水挡土墙。除了以上类型之外,还可以根据结构特点、墙体材料、受力方式等对挡土墙类型进行划分。
图1路基护肩
三、道路路基挡土墙防护设计
云南省某公路改扩建工程挡墙设计,设计人员按设计要求对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条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充分收集路基设计所需的资料。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进行路基挡土墙设计以保证路基的稳定。
路线区地处于云贵高原滇中地带,项目区属构造、剥蚀断陷盆地湖积区地貌为主及低中山、沟谷地貌组成,地势周围山体高,中间坝子低,地面高程1720~1785米,相对高差5~30米,自然坡度10~15°。地面起伏较小,沟壑不发育,路线区多呈浑圆状。路线整体走向呈北东--南西向,段落为旱地,少量为水田,沿途村落分布较多,植被发育一般,交通较为方便。通过本项目地勘报告分析,项目区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复杂,地层结构稳定,地基土不均匀,地基稳定性一般,适宜工程建设。
由项目沿线的地形地质情况确定挡墙形式如下:
填方地段:项目路线经过田地,为节约占地,设置重力式路肩挡土墙,地面横坡较为平缓,为降低挡墙高度,可设置路堤式挡土墙,根据地形条件,部分平缓地段坡脚可设置石砌护脚收坡。为使道路更加美观,挡墙外侧用地范围内均设置行道树,选择树冠冠幅大的绿叶树与落叶树品种科学搭配,并选择绿叶树种和彩树种搭配种植,以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
挖方地段:土质及软质岩边坡高度大于8m或地面横坡较陡地段坡脚设置上挡墙加固。上挡墙高度根据边坡高度、地形、地质等条件确定。由于项目涉及挖方地段较少且上边坡土质松散,挖方边坡均设置2米的路堑挡土墙,且挡墙顶设置花台,用来种植三角梅,红叶石楠等灌木,并种植常春藤等攀援植物来遮蔽混凝土挡墙,使现状道路更加美观。
挡土墙材料及设计要求
1、挡墙墙体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片石混凝土片石掺量不大于20%,路肩挡土墙顶部60cm厚C30混凝土不含片石,根据栏杆立柱埋置情况预留孔。
2、毛石之间严禁直接堆砌,应分层均匀排列,使大面向下,小面向上,间距不小于100mm,距离模板或槽壁距离不小于150mm,然后用混凝土填充、振捣。
3、掺用毛石应选用坚硬、未风化、无裂缝、干净的石料,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
4、在浇捣混凝土之前应预埋设好透水管,并避免水泥浆液进入管内。
5、挡土墙应分段砌筑,一般分段长度为10~15m(可根据现场开挖情况确定),在挡土墙和地基性状高度变化的位置布置宽度2cm的沉降缝,并使用防水材料或沥青麻筋进行填充,填塞深度要控制在15cm以上。
6、墙后填料(填石)的内摩擦角Φ≥35°应符合设计指标要求,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上,方可填筑夯实,以确保墙体稳定。
7、施工前应做好地面排水措施,保证地面及坡面干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做好坡顶及坡底排水体系,防止地水渗入。
8、如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地质不符合上述规定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等各建设方进行协商变更。
9、某工程地形较为复杂,对挡墙防护进行动态设计,根据挡墙施工进程,结合施工现场揭
露土层实际情况及其它相关环境条件变化,对挡墙设计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补充和完善设计。
四、挡土墙防护施工
1、开挖基坑
在开挖基坑时采用人工和机械配合的方法进行开挖施工,开挖前先由测量人员使用全站仪将边线和中线、起点和终点放出,设定桩标,并经开挖深度和高程标注出来。开挖过程中先使用挖掘机开挖导设计标高以上30cm,然后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为了避免出现超挖的情况,要随时对基底的宽度和高度进行检查,保证其达到设计要求。在基底设置集水井和排水沟,避免基底被水浸泡。
2、处理基底
为保证挡墙的整体稳定性,挡墙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先对挡墙基底进行处治。将基底处理到设计标高后,立即夯实基底,保证基底密度达到90%。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底的摩擦力,可以使用碎石垫层铺设在底部,铺设厚度不宜过厚,然后利用打夯机夯到
地基土中,对顶面高程进行精确测量后进行混凝土垫层的浇筑。
3、安装模板
挡土墙使用钢模板,对钢模板表面进行除锈和抛光后涂擦脱模剂,在钢模板外部使用方木作为外衬,并利用钢管对四周的墙壁进行支撑,内部增设拉杆进行加固。使用厚度为1.2cm的竹胶板作为墙身模板,并使用方木横向布置作为加劲肋。尤其墙体高度比较大,某工程设计使用吊车辅助安装。侧模使用直径16cm的螺栓进行定位,螺栓按照80cm的间隔距离进行布置,使用内径为20cm的PVC管进行螺栓穿孔。模板拼装好以后,将螺栓旋紧,为了避免漏浆,拼缝处使用海绵条进行粘贴。
4、浇筑混凝土
挡土墙基础要一次性浇筑完成,墙身分成三次进行浇筑作业。在每次进行浇筑之前要先凿毛底层混凝土;进行基础浇筑施工时,可以设置滑槽入模;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分层,每层浇筑厚度保持在30cm,并做好振捣工作,不能出现过振或漏振的情况,振捣过程中表面不能出现泛浆的情况,当混凝土不再冒气泡,并且不再沉降后终止振捣。另外,对于高度比大的挡土墙还要做好泌水的排放工作,以免出现松顶的情况。
结束语
在工程设计中,必须重视挡墙的设计质量,设计时一定要依据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合理选型、认真设计,同时严格对挡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制定出安全可行经济合理的方案,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减小挡土墙事故造成的危害。此外,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化、系统化的施工方案,选择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施工人员,以保障挡墙施工工艺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蒋鑫,耿建宇,曾诚.山区公路拓宽路基与衡重式挡土墙动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4,36(S1):443-450.
[2]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公路设计手册  路基》(第二版),1996年5月.
[3]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2008年3月。

本文发布于:2023-05-06 15:57: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9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挡土墙   设计   进行   施工   挡墙   使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