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
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而现今城市的运转,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而污水在污水池内经过一定的时间的沉淀后,污水池底部会积攒大量淤泥,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定期对污水池内的淤泥进行手工清理,这不便于排泥,同时也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通过让污水沉淀,待淤泥沉底后再将水抽出,而后再对淤泥进行收集,这种方式也需要较长的等待时间,导致降低了排泥的效率,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4.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5.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进水管和污水池,
所述污水池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右侧下端,且所述进水管连通设置于所述罐体顶部,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板,且所述内板的边缘与罐体贴合,所述内板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根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支撑杆,且两根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均与罐体底部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柱底部的左右两侧与罐体的底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而两根所述支撑杆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根所述第一弹簧之间,所述污水池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罐体连通设置的连接框,所述连接框的底部开设有呈圆形状的漏水口,所述污水池的内部左侧开设有上下两个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前后两根固定杆,并且上下两端的两根固定杆之间分别设置有套筒,而上端的所述套筒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上连接杆,而下端所述套筒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下连接杆。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上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正滤板,且两个所述下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正
底板,并且两个所述上连接杆远离所述正滤板的一侧和两个所述下连接杆远离所述正底板的一侧分别与污水池的内部贴合。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水池内部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上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并且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连接有牵引杆,同时所述牵引杆贯穿所述正底板,而所述正滤板的下端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的下端贯穿连接有滚珠,且所述牵引杆远离所述正底板的一端与所述滚珠连接,所述污水池的右下端开设有
排水口,且所述排水口位于支撑板的右上端,而所述排水口的上端开设有排泥口,且所述排泥口位于挂板的右下端。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根所述上连接杆偏向于所述正滤板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轨
道槽,而前后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之间设置有副滤板,并且所述副滤板位于所述正滤板的下端,同时两根所述下连接杆偏向于所述正底板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轨道槽,两个所述第二轨道槽之间设置有副底板,两个所述第二轨道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挡板,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偏向于所述副底板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第四弹簧,两根所述第四弹簧远离所述第二挡板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而所述副底板的一侧分别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同时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偏向于所述副滤板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而两根所述第三弹簧远离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且所述副滤板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副滤板远离所述正底板一侧的前后两端和所述副底板远离所述正底板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凹口,而每个所述凹口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滚轮,并且每个所述凹口内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滚轮贯穿连接的支杆,而所述滚轮的边缘分别凸出于所述副底板和所述副滤板0.2~0.3cm,同时上下两端的两个所述滚轮远离所述副滤板和所述副底板的一侧分别与污水池贴合。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污水池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上端固定连接有竖杆,而所述污水池右侧设置有装料箱,且所述装料箱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插口,并且所述竖杆贯穿至所述插口内,同时所述装料箱位于所述排泥口的右下端。
11.有益效果:
12.(1)本发明通过对污水池的着重改进,可在过滤污水的同时增加正底板的受力,使得正底板因受力而致使其一侧向排水口处倾斜,与此同时,淤泥可被正滤板过滤,当正底板因受压而倾斜至排水口处时,则正底板上的污水便能通过排水口排出,使得污水可以自动排出,在此基础上,每落至正底板上的污水都会实时增加正底板的受压,进而也能使污水较为快速的排出,提升了排出污水的效率。
13.(2)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当正底板因受压而倾斜时,其会通过牵引杆一并带动正滤板向排泥口处同步倾斜,当正底板倾斜至排水口处排水时,则正滤板亦能倾斜至排泥口处,使淤泥可顺着正滤板的表面滑向排泥口,以通过排泥口将淤泥排出,进而在排出污水的同时起到排出淤泥的作用,以便于排泥,且在此过程中无需人力参与,节约了人力成本支出。
14.(3)本发明在上述基础上,待污水通过排水口流净时,则正底板不会受到压力,在此情况下,通过第二弹簧的回弹可促使正底板一侧向上复位,在此基础上,亦能带动正滤板一并复位,而在正底板和正滤板向上复位的同时,可借助滚轮与污水池内面的贴合而避免正底板和正滤板向上复位时与污水池产生摩擦,提升了两者复位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剖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连接框底部斜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污水池正剖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正滤板和副滤板斜视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的套筒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轨道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的正底板和副底板斜视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的图8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轨道槽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的图4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的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的装料箱正剖结构示意图。
28.图1-13中:1-罐体;2-进水管;3-内板;4-支撑柱;5-支撑杆;6-第一弹簧;7-连接框;701-漏水口;8-污水池;801-凹槽;8011-固定杆;8012-套筒;8013-正底板;802-上连接杆;8021-正滤板;803-下连接杆;804-挂板;805-滚珠;806-牵引杆;807-支撑板;808-第二弹簧;809-副底板;810-排泥口;811-排水口;812-装料箱;8121-插口;813-副滤板;8131-凹口;8132-支杆;8133-滚轮;9-插杆;10-第一轨道槽;1011-第一挡板;1012-第三弹簧;1013-第一固定板;11-第二轨道槽;1101-第二挡板;1102-第四弹簧;1103-第二固定板;12-横轴;13-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13:
30.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进水管2和污水池8,污水池8设置于罐体1的右侧下端,且进水管2连通设置于罐体1顶部,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板3,且内板3的边缘与罐体1贴合,内板3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两根支撑柱4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支撑杆5,且两根支撑杆5远离支撑柱4的一侧均与罐体1底部连接,两根支撑柱4底部的左右两侧与罐体1的底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而两根支撑杆5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根第一弹簧6之间,污水池8的上端设置有与罐体1连通设置的连接框7,连接框7的底部开设有呈圆形状的漏水口701,污水池8的内部左侧开设有上下两个凹槽801,且两个凹槽801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前后两根固定杆8011,并且上下两端的两根固定杆8011之间分别设置有套筒8012,而上端的套筒8012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上连接杆802,而下端套筒8012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下连接杆803。
31.两个上连接杆802之间连接有正滤板8021,且两个下连接杆803之间设置有正底板8013,并且两个上连接杆802远离正滤板8021的一侧和两个下连接杆803远离正底板8013的一侧分别与污水池8的内部贴合,需要说明的是,正滤板8021表面为光滑面设置,通过此种设计,污水可经进水管2落入到罐体1内,而落入到罐体1内的污水会落入到内板3上,而落入到内板2上的污水会流进连接框7内,而流入到连接框7内的污水会经漏水口701向下落入到正滤板8021上,而落入到正滤板8021上的污水可经正滤板8021过滤,而后被过滤的污水可向下落入到正底板8013上。
32.在上述基础上,污水池8内部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07,且支撑板807上端设置有第二弹簧808,并且第二弹簧808远离支撑板807的一侧连接有牵引杆806,同时牵引杆806贯穿正底板8013,而正滤板8021的下端设置有挂板804,挂板804的下端贯穿连接有滚珠805,且牵引杆806远离正底板8013的一端与滚珠805连接,污水池8的右下端开设有排水口811,且排水口811位于支撑板807的右上端,而排水口811的上端开设有排泥口810,且排
泥口810位于挂板804的右下端,通过此种设计,落入到正底板8013上的污水会使得正底板8013承压,使正底板8013承受污水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正底板8013所承受的压力会经牵引杆806而压至第二弹簧808上,使得第二弹簧808受压而被压缩,在此情况下,则正底板8013会朝排水口811一侧倾斜,与此同时,在正底板8013朝向排水口811一侧倾斜时,会通过牵引杆806一并下拉滚珠805,使得正滤板8021随正底板8013的倾斜而倾斜,进而使正滤板8021朝向排泥口810一侧倾斜,当正底板8013在倾斜至排水口811后,则正底板8013上的污水会经排水口811流出,以排出污水,而当正滤板8021倾斜至排泥口810后,则正滤板8021上被过滤出的淤泥便会顺着正滤板8021的光滑表面而滑向排泥口810处,使淤泥经排泥口810排出,进而在排出污水的同时可使淤泥同步经排泥口810排出,使排污水和排淤泥同步完成。
33.两根上连接杆802偏向于正滤板8021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轨道槽10,而前后两个第一轨道槽10之间设置有副滤板813,并且副滤板813位于正滤板8021的下端,同时两根下连接杆803偏向于正底板801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轨道槽11,两个第二轨道槽11之间设置有副底板809,两个第二轨道槽1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挡板1101,两个第二挡板1101偏向于副底板809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第四弹簧1102,两根第四弹簧1102远离第二挡板110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103,而副底板809的一侧分别与第二固定板1103连接,同时两个第一轨道槽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011,两个第一挡板1011偏向于副滤板8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1012,而两根第三弹簧1012远离第一挡板1011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13,且副滤板813的一侧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013连接,通过此种设计,可使得正底板8013和正滤板8021并不直接与污水池8触碰,而是分别经过副滤板813和副底板809与污水池8触碰,进而避免了副滤板813和副底板809与污水池8产生摩擦,而第三弹簧1012和第四弹簧1102的弹性收缩力会分别传递至副滤板813和副底板809上,当正滤板8021在向排泥口810一侧倾斜时,受于第三弹簧1012的弹力伸出则会促使副滤板813在正滤板8021倾斜时伸出,使得副滤板813与污水池8间的间距能实时接近密封,以免污水或淤泥经副滤板813与污水池8间的间隙外漏,同时,当正底板8013在向排水口811一侧倾斜时,受于第四弹簧1102的弹力伸出则会促使副底板809在正底板8013倾斜时伸出,使得副底板809与污水池8间的间距能实时接近密封,以免污水经副滤板813与污水池8间的间隙外漏。
34.在上述基础上,副滤板813远离正底板8013一侧的前后两端和副底板809远离正底板8013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凹口8131,而每个凹口8131内部分别活动连接有滚轮8133,并且每个凹口8131内部分别设置有与滚轮8133贯穿连接的支杆8132,而滚轮8133的边缘分别凸出于副底板809和副滤板8130.2~0.3cm,同时上下两端的两个滚轮8133远离副滤板813和副底板809的一侧分别与污水池8贴合,通过此种设计,在正底板8013上的污水排净后,则可解除正底板8013所受的压力,在此情况下,使第二弹簧808在没有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会回弹,在回弹的过程中,则会对正底板8013施以向上的撑力,使得正底板8013向上移动,当正底板8013在向上移动时,则会一并通过牵引杆806对正滤板8021施以同步的撑力,使得正滤板8021一并向上移动,使得正底板8013和正滤板8021复位,而当正底板8013和正滤板8021在向上移动时,滚轮8133会贴合于污水池8内面而滚动,以减少正滤板8021和正底板8013上移时与污水池8产生的摩擦,同时减少正滤板8021和正底板8013下移时与污水池8产生的摩擦,使得正滤板8021和正底板8013能顺畅的移动。
35.在上述基础上,污水池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轴12,横轴12上端固定连接有竖杆
13,而污水池8右侧设置有装料箱812,且装料箱81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插口8121,并且竖杆13贯穿至插口8121内,同时装料箱812位于排泥口810的右下端,通过此种设计,装料箱812可安装于污水池8上,在安装时,将竖杆13插入至装料箱812一侧底部开设的插口8121内,使得装料箱812放置于横轴12上,通过横轴12对装料箱812进行支撑,以利于装料箱812的安装和卸取,而从排泥口810落下的淤泥则可落入到装料箱812内,使得淤泥通过装料箱812进行盛装,待后续排泥完毕后,将装料箱812卸下取出即可对淤泥进行处理。
36.工作原理:
37.在使用本发明时,污水可经进水管2落入到罐体1内,而落入到罐体1内的污水会落入到内板3上,而落入到内板2上的污水会流进连接框7内,而流入到连接框7内的污水会经漏水口701向下落入到正滤板8021上,而落入到正滤板8021上的污水可经正滤板8021过滤,而后被过滤的污水可向下落入到正底板8013上,当水落至内板3上时,内板3所受的冲击力会作用于支撑柱4上,使得支撑柱4所受的重压会转移至第一弹簧6上,进而使得第一弹簧6将压力转移至罐体1上,以提高罐体1在污水落入其内的瞬间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在支撑柱4受压而下移时,可使得支撑杆5插入至支撑柱4内,使得支撑杆5可对支撑柱4施以一定的限制,以免支撑柱4在受压的情况下偏位,落入到正底板8013上的污水会使得正底板8013承压,使正底板8013承受污水的压力,在此情况下,正底板8013所承受的压力会经牵引杆806而压至第二弹簧808上,使得第二弹簧808受压而被压缩,在此情况下,则正底板8013会朝排水口811一侧倾斜,与此同时,在正底板8013朝向排水口811一侧倾斜时,会通过牵引杆806一并下拉滚珠805,使得正滤板8021随正底板8013的倾斜而倾斜,进而使正滤板8021朝向排泥口810一侧倾斜,当正底板8013在倾斜至排水口811后,则正底板8013上的污水会经排水口811流出,以排出污水,而当正滤板8021倾斜至排泥口810后,则正滤板8021上被过滤出的淤泥便会顺着正滤板8021的光滑表面而滑向排泥口810处,使淤泥经排泥口810排出,进而在排出污水的同时可使淤泥同步经排泥口810排出,使排污水和排淤泥同步完成,而从排泥口810落下的淤泥则可落入到装料箱812内,使得淤泥通过装料箱812进行盛装,待后续排泥完毕后,将装料箱812卸下取出即可对淤泥进行处理;
38.同时,在正底板8013上的污水排净后,则可解除正底板8013所受的压力,在此情况下,使第二弹簧808在没有受到压力的情况下会回弹,在回弹的过程中,则会对正底板8013施以向上的撑力,使得正底板8013向上移动,当正底板8013在向上移动时,则会一并通过牵引杆806对正滤板8021施以同步的撑力,使得正滤板8021一并向上移动,使得正底板8013和正滤板8021复位,而当正底板8013和正滤板8021在向上移动时,滚轮8133会贴合于污水池8内面而滚动,以减少正滤板8021和正底板8013上移时与污水池8产生的摩擦,同时减少正滤板8021和正底板8013下移时与污水池8产生的摩擦,使得正滤板8021和正底板8013能顺畅的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进水管(2)和污水池(8),所述污水池(8)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右侧下端,且所述进水管(2)连通设置于所述罐体(1)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板(3),且所述内板(3)的边缘与罐体(1)贴合,所述内板(3)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两根所述支撑柱(4)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支撑杆(5),且两根所述支撑杆(5)远离支撑柱(4)的一侧均与罐体(1)底部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柱(4)底部的左右两侧与罐体(1)的底部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而两根所述支撑杆(5)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根所述第一弹簧(6)之间,所述污水池(8)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罐体(1)连通设置的连接框(7),所述连接框(7)的底部开设有呈圆形状的漏水口(701),所述污水池(8)的内部左侧开设有上下两个凹槽(801),且两个所述凹槽(801)的内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前后两根固定杆(8011),并且上下两端的两根固定杆(8011)之间分别设置有套筒(8012),而上端的所述套筒(8012)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上连接杆(802),而下端所述套筒(8012)的前后两侧均连接有下连接杆(8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连接杆(802)之间连接有正滤板(8021),且两个所述下连接杆(803)之间设置有正底板(8013),并且两个所述上连接杆(802)远离所述正滤板(8021)的一侧和两个所述下连接杆(803)远离所述正底板(8013)的一侧分别与污水池(8)的内部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8)内部的右侧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07),且所述支撑板(807)上端设置有第二弹簧(808),并且所述第二弹簧(808)远离所述支撑板(807)的一侧连接有牵引杆(806),同时所述牵引杆(806)贯穿所述正底板(8013),而所述正滤板(8021)的下端设置有挂板(804),所述挂板(804)的下端贯穿连接有滚珠(805),且所述牵引杆(806)远离所述正底板(8013)的一端与所述滚珠(805)连接,所述污水池(8)的右下端开设有排水口(811),且所述排水口(811)位于支撑板(807)的右上端,而所述排水口(811)的上端开设有排泥口(810),且所述排泥口(810)位于挂板(804)的右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上连接杆(802)偏向于所述正滤板(8021)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轨道槽(10),而前后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10)之间设置有副滤板(813),并且所述副滤板(813)位于所述正滤板(8021)的下端,同时两根所述下连接杆(803)偏向于所述正底板(8013)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轨道槽(11),两个所述第二轨道槽(11)之间设置有副底板(809),两个所述第二轨道槽(11)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挡板(1101),两个所述第二挡板(1101)偏向于所述副底板(809)的一侧中部均设置有第四弹簧(1102),两根所述第四弹簧(1102)远离所述第二挡板(1101)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103),而所述副底板(809)的一侧分别与第二固定板(1103)连接,同时两个所述第一轨道槽(10)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011),两个所述第一挡板(1011)偏向于所述副滤板(813)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三弹簧(1012),而两根所述第三弹簧(1012)远离所述第一挡板(1011)的一侧均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13),且所述副滤板(813)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01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滤板(813)远离所述正底板(8013)一侧的前后两端和所述副底板(809)远离所述正底板(8013)一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开设有凹口(8131),而每个所述凹口(8131)内部分别活动连
接有滚轮(8133),并且每个所述凹口(8131)内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滚轮(8133)贯穿连接的支杆(8132),而所述滚轮(8133)的边缘分别凸出于所述副底板(809)和所述副滤板(813)0.2~0.3cm,同时上下两端的两个所述滚轮(8133)远离所述副滤板(813)和所述副底板(809)的一侧分别与污水池(8)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池(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轴(12),所述横轴(12)上端固定连接有竖杆(13),而所述污水池(8)右侧设置有装料箱(812),且所述装料箱(812)底部的左侧开设有插口(8121),并且所述竖杆(13)贯穿至所述插口(8121)内,同时所述装料箱(812)位于所述排泥口(810)的右下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排泥的市政给排水用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罐体、进水管和污水池,污水池设置于罐体的右侧下端,且进水管连通设置于罐体顶部,罐体的内部设置有内板,且内板的边缘与罐体贴合,内板下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根支撑柱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支撑杆,且两根支撑杆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均与罐体底部连接。本发明可在过滤污水的同时增加正底板的受力,使正底板因受力而致使其一侧向排水口处倾斜,与此同时,淤泥可被正滤板过滤,当正底板因受压而倾斜至排水口处时,则正底板上的污水便能通过排水口排出,使得污水可以自动排出,同时使淤泥一并排出,提升了排出淤泥和污水的效率。提升了排出淤泥和污水的效率。提升了排出淤泥和污水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徐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石家庄大壮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