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论坛
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Identity,简称“ID”)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大基础性工程,目的在于通过构建统一电网资产身份编码,突破各专业传统管理边界,促进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实现国网公司资产管理跨越式提升。 一、充分认识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重要意义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资产规模庞大,电网实物资产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以构建坚强智能电网为己任,肩负着保障首都供电安全、服务冀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新能源发展“一保两服务”的特殊职责使命,这就决定了资产管理必然是企业精益化管理基础和重点。
建设统一编码标准体系,赋予设备独一无二、贯穿始终的“身份证”,打通跨部门、跨专业信息交互瓶颈,实现资产管理各环节信息有效贯通和高效共享。一是有利于整体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突破传统分段管理模式,解决资产管理业务环节多、管理链条长、业务系统整合难的问题,进一步强化电网资产精益化管理,确保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效落地。二是有利于提高投入产出综合效益,准确掌握企业有效资产,实现对电网主要资产购置安装、运行维护、故障抢修和报废处置全过程成本的精准核算,准确辅助电网投资决策,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工作。三是通过在设备上安装电网资产统一身份 编码电子标签,可以实现移动终端和现场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业务数据自动采集,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奠定基础。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长期形成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每个专业均有自己编码规则,电网资产没有统一身份编码,所以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电网资产身份不唯一。同一台设备数据,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口径,数据五花八门、乱象丛生。二是数据共享困难及应用受限。一台设备多个身份,为数据共享设置人为障碍,也带来重复录入、数据冗余等突出问题。资产身份混乱导致数据混乱,无法有效开展大数据分析。比如电网规划难以获取电网投资后设备负载、运维成本、投资收益等信息,不利于准确开展项目后评估。三是决策支撑不足。企业资产成本缺乏精细管控手段,单体设备成本难以归集,无法实现针对资产组整体投资、维护成本、综合效益等方面精确分析,海量数据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三、扎实开展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相关工作
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难度大、覆盖专业广,冀北公司编制印发实施方案,确定建设范围,落实工作职责,务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优化升级信息系统,打破专业壁垒。
结合信息化典型设计方案,积极组织系统改造及部署工作,完成ERP和PMS2.0中23个功能点、9个集成接口、4个微应用及2个微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实物“ID”编码,贯穿于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编码及资产编码等,实现实物资产在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维检修和退役报废全寿命周期内信息资源大集中和大共享,打破专业管理壁垒,为开展信息溯源等工作提供信息基础保障。
电网资产统一身份编码建设与实践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文 斌 刘少宇 许 鹏 袁 翔
48华北电业
(二)开展设备赋码贴签,赋予设备唯一身份。
冀北公司编制增量、存量实物“ID”标签安装实施方案,确定主网14类和配网两类设备赋码范围,并组织对所有标签供应商及参建方进行二维码和RFID电子标签制作及安装宣贯培训。增量设备,在采购环节ERP中生成实物“ID”编码,实现源头百分百赋码。存量设备,先采取存量设备账卡物一致性核查和治理,在PMS2.0中生成实物“ID”编码,按照整站、整线原则,完成总量10%赋码。通过对增、存量设备实物“ID”标签安装,赋予设备唯一身份,实现对资产全寿命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
(三)开展数据溯源工作,实现跨专业数据共享。
冀北公司编制《存量资产信息追溯方案》,以逆序方式开展信息追溯工作,逆序追溯是以PMS2.0设
备台账为源头,以WBS编码为关键字段,追溯设备信息、资产信息、项目信息、合同信息等进而确认基础码信息,最终实现项目编码、WBS编码、物料编码、设备编码以及资产编码五码对应,从而达到资产全寿命周期内各阶段数据获取和共享的目的,有效提升了资产数据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目前已完成乐亭变电站、澜湾变电站以及桃园变电站等57座变电站,6737台设备的信息追溯,占比总量15.4%,资产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开展专业深化应用,提高决策分析能力。
发展专业应用。以实物“I D”为引导,汇集P M S设备台账数据、ERP项目执行过程、调度设备运行等多方数据,实现了对电网设备资产、电网运行与线损、综合计划项目执行管控等关键指标在线监测与辅助分析,掌握冀北公司存量设备数据情况及变化趋势,促进项目闭环管理与综合计划管理提升,为决策分析提供依据。
财务专业应用。完善固定资产实物“ID”编码规范,统一 一次、二次资产“ID”编码标准,以实物“ID”编码为主线开展资产智能盘点,使用移动终端识别设备铭牌二维码信息,对资产身份进行认证、管理,将实物信息、实物状况与资产台账有机结合,快速精准核实设备台账及资产价值等信息,大幅节省人工效率,盘点时间由以前4小时提高至20分钟,盘点准确率100%。
运检专业应用。基于实物“ID”编码技术及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配电应急抢修指挥平台,构建保电应急
抢修管控系统,通过实物“ID”编码,贯穿抢修资源定位、GIS 多维可视化监控、应急抢修指挥等整个保电抢修过程,实现信息集成化、监视立体化、决策科学化的保供电应急指挥系统。基于实物资产“ID”单体成本归集微应用,通过终端扫描设备实物“ID”编码,选择相应标准化作业卡开展检修作业,对现场检修工器具、材料以及人工时间等进行记录,系统自动计算出当前设备检修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机械成本。
物资专业应用。调整冀北公司数据中心、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取数方式,依托国网安全接入平台、无线网络、智能手持终端等先进技术,开发物资仓储移动作业平台,依托实物“ID”编码,对相关重要物料(设备)进行及时监测以及分析,有效支撑仓库和工程建设现场业务数据的快速收集、实时传输、及时反馈,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建设专业应用。在工程建设环节,根据物料到货情况,依据实物“ID”录入试验报告数据,为设备运行阶段提供技术数据参考。增加基于实物“ID”合同查询功能,实现通过项目定义,查询该项目涉及物资的相关采购信息,并能调出已生成实物“ID”的物料信息明细,及时掌握物料供应信息,提高工程实施进度。
调控专业设备扩展应用。冀北公司编写“存量继电保护装置识别代码编码原则”,在国网系统内推广,实现了存量继电保护编码实施现场的一码两融合。依托OMS系统开展继电保护设备与实物资产“ID”信
息关联溯源微应用,完成移动互联和唯一性标识技术应用开发。目前已对59座变电站共8878台保护设备实物“ID”赋码,利用移动运维终端实现了基于二维码标识的台账核查、专业巡视、精益化评价等微应用。
(五)跨专业深化应用,提高辅助分析能力。
依托运营监测大屏,研发实物“ID”在线监测平台,以实物“ID”为纽带,有效汇集资产全寿命周期全业务、全过程数据,推进资产管理全景信息展示、资产全链条流程监测以及资产问题数据治理等。建立实物“ID”关键环节业务指标,在线监测和辅助分析核心业务数据,提高资产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栏目主持:李 玮 电话:(010)56583592
49
NORTH CHINA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