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床位的兴起
当前,很多居家⽼⼈虽然达到了去住养⽼院的标准,但他们出于经济、观念、⽣活习惯等⽅⾯的原因不愿去养⽼机构,但是他们已经部分或全部丧失⽣活⾃理能⼒,他们需要由外界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家庭照护床位模式”正是针对这部分⽼⼈的需求,将养⽼机构的“床位”概念搬到⽼⼈家中,由养⽼服务企业上门提
供“准”养⽼院的⽣活照料服务、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等,还可以在⽼⼈家中安装物联⽹环境监测探头、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值守设备,对居家⽼⼈进⾏24⼩时安全⾃动值守。
家庭养⽼床位的城市实践
(⼀)南京
南京市⾸先实践了家庭养⽼床位服务模式,在政策⽀持,服务标准制定和资⾦筹措等都做出了探索。
1.政策⽀持
南京市⿎楼区在执⾏江苏省、南京市专项补贴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出台⿎楼区级《关于加快养⽼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步完善养⽼服务补贴政策的意见》《⿎楼区家庭养⽼床位管理办法细则(试⾏)》等居家养⽼扶持政策细则,以落地成效检验政策成效。
2.资⾦补贴
南京市⿎楼区采取政府补贴“家庭养⽼床位”⼀次性建设费、常规性运营费相结合的⽅式,引导专业养⽼机构把养⽼设施、标准化服务“搬”进⽼⼈的居家卧室。⽬前对每张家庭养⽼床位,政府配套补贴3000元;对于⾯向半失能、失能⽼⼈提供家庭床位的养⽼机构,政府的补贴标准分别从200元/⼈/⽉提⾼到400元/⼈/⽉、从400元/⼈/⽉提⾼到600元/⼈/⽉;对于⾯向半失能、失能⽼⼈提供家庭床位的社区居家养⽼中⼼,分别新增运营补贴480元/⼈/⽉、720元/⼈/⽉。
3.服务标准
南京市⿎楼区研制了“家庭养⽼床位”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对⽣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电⼦信息化、精神慰藉、⽂化娱乐等⽅⾯做了严格规定,并从团队建设、岗位职责、分级护理标准、⼯具表单等⽅⾯制定了《操作指南》。
4.⼈员保障
⿎楼区相关社区卫⽣服务中⼼与养⽼机构签订医护服务协议,激励医护⼈员每周2次上门为⽼⼈巡诊,提供⼀体化医护型养⽼服务。瀚瑞⽼年⼈服务中⼼则组建了家庭养⽼床位服务⼩组,50个⼈分为5个⼩组,每⼀⼩组负责⼀个⽚区,配有护⼠、康复师、护⼯和⾏政⼈员,每两个⼩组配备⼀名医⽣,每位签约⽼年⼈每天都能享受。
5.家庭养⽼床位建设内容
南京市家庭养⽼床位的建设范围包括烟感探测器、床头⼀键呼叫设备、红外⼈体感应探测器、语⾳视频通话设备、⼈体
南京市家庭养⽼床位的建设范围包括烟感探测器、床头⼀键呼叫设备、红外⼈体感应探测器、语⾳视频通话设备、⼈体感应⼩夜灯、适⽼扶⼿、防滑设施等15项内容的“家庭养⽼床位硬件清单”,并增加运营管理系统⽹络接⼊、专⽤直联紧急呼叫、体征监测等设施设备,进⼀步提⾼⽼⼈安全保障。
6.服务内容
⽬前南京能够为家庭养⽼床位⽼年⼈提供助餐、保洁、代购、健康档案、定期巡诊、医疗康复等“机构式”服务套餐,同时还提供紧急呼叫、精神慰藉、⽂化娱乐等服务项⽬。截⾄2020年4⽉,南京全市开设家庭养⽼床位5684张,等于新增50家中等规模养⽼院。
(⼆)⼴州
1、服务对象
⼴州市家庭养⽼床位服务对象主要是有养⽼专业服务需求但因各种原因⽆法⼊住养⽼机构,或⽬前家庭有⼀定的照料条件暂时不需要⼊住养⽼机构,且经⽼年⼈照顾需求等级评定评估照顾等级2-5级的居家⽼年⼈提供家庭养⽼服务。
2.养⽼机构的筛选及服务职能
为加快推动养⽼服务业综合改⾰试点⼯作,⼴州市海珠区筛选出了4家星级专业养⽼服务机构作为试点机构,由养⽼服务机构挖掘服务对象,通过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护理服务、康复服务和与床位相配套的照料服务,满⾜有特殊需求的⽼年⼈在家中接受符合⼀般养⽼机构服务标准的养⽼服务。
3.资⾦保障
对于满⾜要求的服务对象,由专业养⽼机构进⾏评估后,免费为申请⼈进⾏家庭床位适⽼化智能化家居改造,提供⽣活照料、个⼈护理、健康管理等家庭养⽼服务。
针对具体服务项⽬及收费标准,由服务机构根据养⽼服务需求,制定服务⽬录清单或服务套餐,并与居家⽼年⼈协商签订协议。验收合格的家庭养⽼床位,按照每张床位3000元的标准给予⼀次性建床补贴。其中适⽼化智能化改造验收合格后给予80%补助,⼀年质保期满后再给予20%补助。家庭养⽼床位收住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居住的60周岁及以上居家⽼年⼈,且按标准提供服务的,按照⽼年⼈的照顾等级2-3级、4-5级分别给予每⼈每⽉150、250元护理补贴。
4.服务内容
养⽼服务机构将为符合条件的⽼年⼈家庭进⾏必要的适⽼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如安装紧急呼叫、语⾳或视频通话、⽣命体征监测和门磁、烟雾、燃⽓感应报警等设备设施,并进⾏安全扶⼿、地⾯防滑等居住环境的适⽼化改造。
同时,养⽼机构将家庭养⽼床位纳⼊24⼩时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并根据需求提供⽣活照料、个⼈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六⼤类服务,每天时间不少于1⼩时,每⽉累计不少于30⼩时。
家庭养⽼床位建设要点
(⼀)适⽼化硬件设备服务
在适⽼化硬件设备服务⽅⾯,养⽼机构在提供基本的养⽼床位之外,还包括提供安装紧急呼叫、语⾳或视频通话、⽣命体征监测和门磁、烟雾、燃⽓感应报警等设备设施,并进⾏安全扶⼿、地⾯防滑等居住环境的适⽼化改造。
(⼆)专业化养⽼服务
在专业化养⽼服务⽅⾯,养⽼家庭养⽼服务供给与养⽼机构的服务标准相⼀致,具体包括供⽣活照料、个⼈护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化娱乐和定期巡访等服务。
(三)建⽴⽼年⼈健康档案
“家庭照护床位模式”要为⽼⼈建⽴完备的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的基本信息、⼦⼥或监护⼈信息、疾病史、⽤药史、诊疗史、⾝体指标的动态数据库等。
药史、诊疗史、⾝体指标的动态数据库等。
健康档案是动态变化的,借助⽇常体检、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等服务和技术⼿段,对⽼⼈的健康状况进⾏长期跟踪、监测、预测,与养护⽅案实现联动,实现⽼⼈健康状况的主动⼲预,确保⽼⼈的⾝体状况、健康状况保持在较好⽔平。
(四)稳定的服务团队
“家庭照护床位模式”的主体服务是由⼀个养⽼服务企业提供的,⽽不是“呼叫中⼼服务模式”那样,由不同的服务商提供不同的服务项⽬。⽽且⽼⼈签署服务协议后,养⽼服务企业会为⽼⼈安排专⼈提供服务,让⽼⼈与企业之间形成信赖关系。
(五)智能化、互联⽹化服务
“家庭照护床位模式”服务是由⼀个智慧养⽼平台来进⾏统⼀调度、跟踪和管理的,通过平台的智能化调度,确保养⽼服务企业的⼈⼒资源最⼤化利⽤,有效降低⼈⼒成本。
服务⼈员⼿机端可及时收集各类服务实绩,记录服务过程,有利于企业对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服务⼈员的管理。
对经济条件允许或健康状况确有必要的⽼⼈,可在⽼⼈家中安装各类物联⽹环境感知探头、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与线下救助团队相结合,实现24⼩时安全⾃动值守,确保⽼⼈独⾃在家的情况下,⼀旦发⽣意外,企业可以快速响应,及时赶到现场进⾏处置。如果时间宽裕,坐⽕车硬卧最适宜,既⽐飞机便宜很多,⼜节省住宿费⽤,增添旅途内容。
观点
家庭养⽼床位的建设是增强居家养⽼服务能⼒,提⾼居家⽼⼈医疗养⽼服务保障⽔平的重要途径。南京、⼴州在家庭养⽼床位的建设⽅⾯积累了⼗分丰富的经验。从经验中我们发现,家庭养⽼床位的建设⾸选需要硬件设置的保障,其次是专业化的医养结合服务,⽽这⼜要求需要⼀直稳定的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同时,家庭养⽼床位的智能化、互联⽹化是提⾼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南京市家庭养⽼床位试点实施办法(暂⾏)
第⼀条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服务业完善养⽼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39号)《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宁政发〔2014〕216 号)制定本办法。
第⼆条家庭养⽼床位是指按照普通养⽼机构的服务标准,由养⽼服务机构为居家的失能失智、半失能⽼⼈提供养⽼服务的家庭床位。
第三条家庭养⽼床位⽼⼈应与⼊住机构⽼⼈统⼀评估、统⼀协议、统⼀服务内容、统⼀服务流程、统⼀⼈员调度,在信息平台上纳⼊统⼀空间管理。
第四条建设标准
1、在服务对象同意的前提下,对家庭设施和床位给予必要的适⽼化改造,基本满⾜失能失智、半失能⽼⼈居家养⽼服
务需求。
2、安装必要的⽹络信息服务系统和电⼦信息服务设备。主要包括呼叫应答、信息传输和服务监控监督等设备。服务监管统⼀纳⼊市、区级平台,实时监管。
第五条家庭养⽼床位⼊住⽼⼈应接受养⽼服务机构每天24⼩时管理和服务,养⽼服务机构随时掌握⽼⼈⾝体和服务情况。⾮每天24⼩时服务的,按普通居家养⽼服务规范执⾏。
第六条服务内容
按照服务协议为居家⽼年⼈提供⽣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化娱乐等服务。
1、⽣活照料服务:⼀是每⽇三餐服务。协助⽼⼈制作或送餐上门;⼆是清洁服务。保持室内空⽓流通、卫⽣整洁⽆异味:清扫房间、洗⾐服务、换洗窗帘、晾晒被褥等;三是照料护理。晨间护理(洗脸、刷⽛、穿⾐、梳头)、晚间护理(洗脸、刷⽛、脱⾐、洗脚、会阴清洁、熄灯)、理发、修剪指甲、洗澡、洗头等;四是代购代送。帮助⽼⼈购买必要的⽣活⽤品;五是协助外出。每周安排户外活动(限能⾏⾛和能坐轮椅且根据⽼⼈情况⽽定)。
2、电⼦信息化服务:安装紧急呼叫服务、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设备,紧急呼叫及时上门,常态掌握⽼⼈⽣理及活动情况。
3、康复护理服务:建⽴健康服务档案,每周⼀次上门巡诊(量⾎压),每⽉⼀次测量⾎糖。根据⽼⼈病情提供康复理疗。为⽼⼈提供代开药品服务;⼤⼩便处理,⽪肤护理(防褥疮等),⿐饲,⼝腔护理。
4、医疗护理服务:根据失能半失能⽼⼈的护理要求,按照《关于开展社区居家养⽼综合护理中⼼建设试点的意见》(宁民福[2017]98号)的相关居家护理项⽬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服务。
5、精神慰藉、⽂化娱乐等服务:为⽼⼈提供亲情关怀服务,每天⼀次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并作记录,做好与⽼⼈家属(或单位)的交流沟通⼯作,定时向家属(或单位)汇报⽼⼈的⽣活、⾝体状况并做好记录;社⼯介⼊服务(每个星期⾄少组织⼀次⽼⼈集体娱乐活动);⽣⽇关怀、节⽇关怀、法律咨询等。
第七条服务流程
1、⽼⼈向符合条件的养⽼服务机构提出申请。
2、养⽼服务机构上门调研服务需求。
3、养⽼服务机构评估确定⽼⼈护理等级。
4、⽼⼈与养⽼服务机构签订服务协议。
5、养⽼服务组织对家庭养⽼床位进⾏适⽼化和信息化改造。
6、养⽼服务机构提供家庭养⽼床位服务。
第⼋条基本要求
1、服务主体:经民政部门设置批准的A级以上养⽼机构、AAA级以上居家养⽼服务中⼼。
2、服务对象:本市户籍失能失智、半失能⽼年⼈。
3、服务⼈员持证上岗。
4、安装必要的信息化服务和监管设施及紧急呼叫服务设备。
5、签订家庭养⽼服务协议3个⽉以上。
5、签订家庭养⽼服务协议3个⽉以上。
6、护理⼈员每⽇时间不少于1⼩时,⽉累计时间不少于30⼩时,服务组织应将家庭养⽼床位纳⼊每天24⼩时管理,并提供24⼩时紧急服务需求。
7、满⾜家庭养⽼床位服务基本内容,⿎励各养⽼服务机构按照⽼⼈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不低于90%。
第九条服务收费标准,参照《南京市养⽼机构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宁价规〔2017〕1号),⿎励养⽼服务机构通过协议收取相关费⽤。
第⼗条补贴标准
家庭养⽼床位综合运营补贴:养⽼机构收住本市户籍半失能、失能失智⽼⼈,基准运营补贴分别按每⼈每⽉160元、240元的标准发放,其中收住对象为本市户籍低保“双失”(失能、失智)⽼⼈的,按每⼈每⽉400元标准发放。AAA级以下、AAA级、AAAA级、AAAAA级养⽼机构运营补贴分别享受基准补贴的0.9倍、1倍、1.1倍、1.2倍。补贴经费由市、区各承担50%。服务对象已经享受政府购买居家照护服务的不得申报运营补贴。居家养⽼服务机构相关补贴按居家养⽼服务相关补贴⽂件执⾏。
第⼗⼀条补贴申报程序
养⽼机构开展服务的家庭养⽼床位补贴纳⼊养⽼机构床位综合运营补贴统⼀申报:
1、养⽼服务机构向区民政局提出申请。
2、区民政局委托第三⽅专业机构对⼊住⽼年⼈进⾏评估。
3、区民政局在受理养⽼服务机构申请之⽇起30⽇内完成审核后上报市民政局。
4、市民政局委托第三⽅专业组织对综合运营补贴进⾏评估。
5、市民政局⾃收到区民政局上报材料60⽇内公布评估结果。
第⼗⼆条资⾦监管
各区民政、财政部门要建⽴健全补助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各⾃监督管理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对专项资⾦管理使⽤情况进⾏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建⽴健全补助资⾦信息公开制度,资⾦的分配、使⽤和管理情况,⾃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有关部门审计。对违反财务规定,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回补助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员的法律责任。
第⼗三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章内容综合来源于⽹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