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的阻隔性

阅读: 评论:0

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的阻隔性
周强
【摘 要】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氯乙烯(VDC-VC)共聚树脂的阻隔特性及原理,分析了聚合过程、添加剂配方、成型加工工艺等对PVDC阻隔性能的影响.认为采用综合改进措施可以获得阻隔性能优异的PVDC制品,PVDC共聚树脂的未来发展将以多层共挤树脂为方向.
【期刊名称】《化工生产与技术》
【年(卷),期】2012(019)006
【总页数】4页(P51-54)
【关键词】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树脂;阻隔;原理;性能;影响因素
【作 者】周强
【作者单位】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浙江衢州32400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Q325.3
聚偏二氯乙烯,又称聚偏氯乙烯和偏聚氯乙烯,英文名称Polyvinylidene Chloride。纯的聚偏二氯乙烯均聚物熔点较高,一般在198~205℃,且与热分解温度(210℃)非常接近,与常用增塑剂相溶性差,挤压、吹塑加工非常困难,在实际应用领域中价值不大。因此普遍使用的聚偏二氯乙烯是偏二氯乙烯单体(VDC)与其他单体如氯乙烯(VC)、丙烯腈、丙烯酸酸酯类的二元或三元共聚物的总称。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PVDC)树脂由于其加工温度相对较低,约140~175℃,热成型容易,制成的薄膜阻隔性能优异,在食品、药品、电子机械和军工等方面有广阔的用途,是目前市场上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共聚树脂,国内每年的使用量在55~60 kt,且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随着PVDC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尤其是阻隔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影响PVDC的阻隔性因素显得十分迫切。
1 阻隔特性及其原理
1.1 特性
PVDC最大的优点是对众多的气体或蒸汽有很高的阻隔性,是当今世界上塑料包装中综合阻隔性能最好的一种,见表1。
表1 几种聚合物薄膜的阻隔性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several polymer thin film barrier property注1.薄膜厚度为25.4 μm。气体透过测试条件:23℃,相对湿度50%;水蒸汽透过测试条件:38℃,相对湿度100%;2.EVOH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1)乙烯质量分数。水蒸汽透过量/(g·m ·d)PVDC 40~100 1~8 3~7 0.4~1.0尼龙6 350 430~590 93~155聚丙烯 3 000 600 12×10 3.6~10.2聚酯 740~1 380 120~240 350~500 27.4~46.7聚氯乙烯 770~3 100 1 400~4 000 13.2~71.3低密度聚乙烯 5 000~7 000 2 000~4 000 20×10~40×10 15.2~23.4高密度聚乙烯 2 000~5 000 150~3 000 20×10~40×10 3.5~11.1聚苯乙烯 6 000~8 000 400~500 20×10~40×10 10.5~33.6聚苯烯腈 116 60 31.0~47.2 EVOH32%)2 0.2 9 47 EVOH44%)18 1.3 14 95气体透过量/(cm·m·d ·MPa)聚合物 O N CO
从表1可以看出,PVDC的阻隔性能是普通包装材料的几倍、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1]。PVDC既不同于EVOH,随着吸湿增加而使阻气性急剧下降,也不同于尼龙6(PA6)膜由
于吸水性使阻湿性能变差,而是一种阻湿、阻气皆优的高阻隔性能材料。PVDC对称的分子结构和疏水基团的存在,能阻止氧气透过率随湿度而改变。这种性能比EVOH好,EVOH由于—OH会与水形成氢键,所以随湿度的增加阻氧性下降,见图1。PA6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1.2 阻隔原理
塑料的阻隔性,即气体的透过性和2个方面的因素直接相关:
1)聚合物链间的结合强度,即聚合物的凝聚能,它表示聚合物链间的作用力,如果聚合物链间的作用力越强,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气体进入聚合物链间几率越低。聚合物链间的作用力主要有范德华力、极性健和氢键构成。PVDC树脂的分子由[CH2—CCl2]m—[CH2—CHCl]n单元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 80×103~120×103,单个链段长,且呈序列分布,因此不仅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强,而且分子间很容易形成氢键。PVDC分子结构中还有氯原子,可以产生偶极力,进一步增强了分子链间的吸引力,使分子间凝聚力强,氧分子、水分子很难在PVDC分子中移动,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阻氧性和阻水性。
2)聚合物间的间隙即自由空间。PVDC作为一种高聚物,主链大部分由[CH2—CCl2]构成,而[CH2—CCl2]的侧基团的空间位阻小,极性大,极易形成氢键,因此结晶度高。这些微晶结构链的堆积密度高,并且以稳定的形式存在。PVDC的结晶度高和序列结构好导致聚合物堆积密度更加紧密,自由体积减少,并限制链段的运动,动态自由体积也降低,自由空间小,使得气体透过性更小,从而形成高阻隔树脂。
2 阻隔性影响因素
2.1 聚合过程
2.1.1 聚合温度
聚合温度对PVDC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及其的分布,以及分子链段序列结构都有相当的影响。恒温聚合时,随着聚合温度升高,PVDC共聚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中,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和聚合温度T成一定的反比关系,提高聚合温度会导致共聚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从而引起薄膜强度和阻隔性的下降。但聚合温度的升高,共聚物序列结构却变得均匀。这是因为随着聚合温度升高,VDC、VC的竞聚率均增加,但VC增加较快,从而使共聚物的结晶性变差[2]。
低温聚合能有效克服这2个缺陷,但聚合速度慢,生产效率和生产的经济性大为降低。在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中,采用的是升温聚合工艺。升温聚合结合了2者的优点,既能保持高温聚合速度快的优势,又能体现低温聚合的特性,从而得到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适合、结构均匀、阻隔性能好的树脂。升温聚合的温度一般选择在30~80℃。
2.1.2 VDC、VC 的组成
由于VDC分子的对称性,因此VDC均聚物具有很高的结晶性和结晶度;而VC聚合物基本为无定型的聚合物,VC和VDC共聚,降低了链的规整性,使结晶区的缺陷增加,破坏了VDC聚合物的结晶性。有研究表明,当VC的质量分数为30%时,共聚物的结晶度变得很小。
另外,从PVDC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图2)可以发现,其熔融曲线存在着2个熔融峰,表明有2种结晶结构存在,其中高规整度部分的熔融温度较高,而有缺陷的低规整度部分的熔融温度较低,Wessling的实验中也曾得到同样的结果[3]。随着共聚物中VC单元含量的增加,熔融曲线低温峰面积增加,低温峰对应的温度降低;高温峰面积减少,高温峰对应温度降低;如果共聚物中VC单元质量含量进一步增加,熔融曲线的高温峰将完全消失。
高温峰的减少,使得树脂的结晶度降低,自由空间变大,从而使制品的阻隔性能下降,见表2。
表2 25℃时PVDC共聚物中VDC含量变化对阻隔性的影响Tab 2 Effect of VDC content change in PVDC copolymer on barrier property in 25℃透过量/(10 cm ·cm ·s ·kPa)[w(VDC)/%]-[w(VC)/%] O CO 90-10 3.2 22.0 85-15 9.0 45.0 70-30 18.1 50-50 27.0
2.2 添加剂的影响
PVDC树脂在加工时须加入增塑剂、热稳定剂、增强剂等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加工助剂,以有效降低树脂在加工过程的熔融温度,但这些添加剂同时对薄膜的阻隔性会造成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21:2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86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聚合   分子   树脂   性能   质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