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呼救器作为一种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已经成为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必不可少的重要装备,该装备可以保证消防员在执行任务自身遇到危险时及时得到救助,从而有效保障消防员的生命安全 。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开始生产销售第一代消防员呼救器。但体积大、可靠性较差、自身防护性能薄弱。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第二代产品,该呼救器具有声光报警和方位显示功能,可靠性和自身防护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近年,一种无线通信消防员呼救器已研制成功,这种呼救器除了具备了普通呼救器的功能外,还有发射和接收无线报警信号的功能。而国外已研制出GPS定位的个人随身紧急呼救器,该呼救器可帮助消防员在危险时及时报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其定位精度可达10米以内。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进步,消防员呼救器的功能必将朝着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消防员呼救器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爆、阻燃以及抗冲击性能,符合GA 401-2002《消防员呼救器》标准规定的要求。
消防员呼救器的电路设计原理是根据检测佩戴者运动与否来执行相应的报警任务,消防员呼救器采用IC控制电路(或单片机)作为核心器件,配合周边电路,实现了运动检测、预报警、强报警、手动报警等功能,电路中还采用了两只呈垂直放置的振动传感器,用来检测佩戴者运动状态,保证了消防员呼救器在任何方位状态下都可以准确的感应运动状态。 1. 普通型消防员呼救器工作原理
开启呼救器电源,计时电路开始工作,在静止状态30s内,振动传感器一旦受到振动,计时电路回至初始状态重新开始计时;如果在静止状态30s内,振动传感器未受到振动,计时电路进入15s的预报警状态,在15s的预报警状态中,振动传感器一旦受到振动,计时电路再次回至初始计时状态重新开始计时;如果在15s的预报警状态中,振动传感器静止状态未受到振动,电路自动进入强报警状态,开始强报警。
2. 无线通信消防员呼救器工作原理
开启呼救器电源,计时电路开始工作,在静止状态30s内,振动传感器一旦受到振动,计时电路回至初始状态重新开始计时;如果在静止状态30s内,振动传感器未受到振动,计
时电路进入15s的预报警状态,在15s的预报警状态中,振动传感器一旦受到振动,计时电路再次回至初始计时状态重新开始计时;如果在15s的预报警状态中,振动传感器静止状态未受到振动,电路自动进入强报警状态,开始强报警。在强报警期间,强报警和无线收/发交替进行。数字显示网络内呼救器编号,如果其中一部呼救器处于强报警状态,其它网络内呼救器都处于无线循环接收显示状态。无线通信消防员呼救器的无线发射接收距离大于800米。
一、消防救援装备 组成与结构 培训讲义
消防员呼救器分为普通型消防员呼救器和无线通信消防员呼救器两种。
1. 结构
消防员呼救器(4)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前壳体:透明聚碳酸酯材料(或阻燃PVC材料)。
按键:橡胶按键。
发音腔:左右下角双侧共振发音。
压电晶体峰鸣片:谐振频率3.1KHZ-3.7KHZ。
单元线路板: 驱动控制电路。
中盖:透明聚碳酸酯材料(或阻燃PVC材料)。
充电插孔及阻塞电路(如使用充电电池)。
电池及PTC保护电路。
后盖:透明聚碳酸酯材料(或阻燃PVC材料)。
铁卡子:锰钢。
⑪无线天线(无线通信消防员呼救器)
其中,壳体包括前壳体、中盖和后盖三个部分。
4 消防员呼救器内部结构
1-引脚插针;2-单元线路板;3-压电晶体峰鸣片;4-发音腔;5-壳体;6-电路模块;7-电池;8-无线天线;9-传感器;10-按键;11-铁卡子
2. 消防员呼救器电路组成
(1)普通型消防员呼救器电路结构(5)
普通型消防员呼救器电路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大规模集成电路(ATU)。
充电输入隔离电路。
防爆电路电池组。
稳压电路。
欠压显示电路。
欠压指示电路。
复位电路。
声响报警电路。
强制报警电路。
方位灯频闪电路。
⑪欠压检测电路。
5 普通型消防员呼救器电路原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