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子中心小学
二、 课程类型:必修类
三、 课程介绍:
我校校本课程《根艺》一书,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特点,简单易学,把艺术教学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学习根雕制作与加工的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本课程在我校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团队活动时间上课,每周1课时,由专业教师任教。 四、课程开发的目的(背景分析)
我乡地处山区,山场资源丰富,能够因地制宜,学生对于根雕很有兴趣。它能运用其形象特点、丰富的联想等因素来展示艺术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去激发人们的美感。多年的实践活
动证明,如果把艺术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老师教讲,学生听,不但很难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其情感内涵,加深对艺术的理解程度,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所以我校提倡“艺术进课堂”,把根艺教学与实践操作、作品欣赏、学生评价等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整个教育的教学效果。又考虑到根雕艺术简单易学,学生自身投入又不高,因此开发了《根艺》这门校本课程。
五、课程开发原则
《根艺》课程开发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作为首次尝试的这一校本课程,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制作技能、审美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课程目标
总目标:激发学生对本项课程的学习兴趣,发展动手操作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亲历生活的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通过制作和加工,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小组学习实践,增强学生对雕刻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
3、了解根雕的起源和发展,认识根艺发展历史。
4、学习知道正确制作过程。将根艺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5、带领学生走进山场,感受大自然,体会祖国大好河山,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6、欣赏同学们的制作作品,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七、课程的内容
(一)情感、兴趣培养
1、激发学习的兴趣,发展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学习根雕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知识传授
1、根雕艺术起源。
2、根雕的制作与加工方法。
(三)技能训练
1、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正确使用雕刻工作。
3、有序的进行加工。
(四)习惯养成
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正确审视的好习惯。
八、课程实施建议及要求
1、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根雕这一艺术形式,要加深对根艺的理解,充分挖掘根艺课程中所蕴涵道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根艺加工艺术传达给学生。
2、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动力。
3、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教授、实践、劳动、展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课程特点。并通过评一评、查一查活动让学生懂得自我评价对学习的帮助。
4、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使本课程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议设立家校联系制度,如教师将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联系制度有利于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5、本课程授课时间每周一节课,上课地点在教室或室外。
6、课时安排
(1)、根雕艺术的起源。(2课时)
(2)、根雕的制作过程。(4课时)
(3)、根材的种类。(1课时)
(4)、工具及辅助材料。(1课时)
(5)、根雕的创作手法。(3课时)
(6)、根雕制作手法。(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