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排法施工方案

阅读: 评论:0

轨排法施工方案

轨排法是采用吊装铺设工具轨排并精调合格后,再往模板内浇筑道床板混凝土的无砟轨道施工方法。工具轨为与设计同轨型的25m长或12.5m长定尺轨,采用与设计相同型号扣件组装工具轨排。汽车运输轨枕、钢筋等材料沿线卸存,粗调机初调、精调设备调整轨排,GEDO轨道测量系统进行轨排精调,定位后浇筑道床板混凝土。
一、施工准备
1、沉降观测评估
无砟轨道施工前,必须按照无砟轨道施工标准和无砟轨道铺设评估条件进行路基、桥梁、隧道等轨下基础的质量评估,确保工后沉降、徐变监测及技术评估满足标准要求,具备条件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施工。
1)路基质量评估
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保证满足沉降观测和调整期,确定工后沉降评估合格。逐项核对过渡段施工记录和检查报告,验算过渡段的沉降差异。工后沉降和沉降差异评估分析满足:路基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大于8 mm,设计预测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值不宜大于10 mm,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大于15mm。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预测差异沉降不不应大于5 mm,预测沉降引起沿线方向的折角应小于1/1000时,方可铺设无砟轨道。
2)桥梁质量评估
对桥梁变形进行测量与分析,建立沉降观测基准点,在桥梁基础、墩台、梁部架设等施工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桥涵主体沉降观测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监测墩台在不同荷载、不同阶段的沉降,分析监测数据求出桥梁墩台沉降过程曲线,预测无砟轨道铺设后墩台的均匀沉降量和相邻墩台的沉降量之差,以确定桥上铺设无砟轨道的时间。
当桥涵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差值不大于8 mm,设计预测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值不宜大于10 mm,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箱梁终张拉完成后即开始箱梁徐变上拱监测,桥梁架设后,结合墩台沉降监测,分析箱梁徐变上拱变化,预测每跨梁的最终徐变上拱值,确定无砟轨道施工开始时间,保证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后梁体徐变上拱不大于7mm,终张拉完成时两体跨中弹性变形不宜大于设计值的1.05倍。
3)隧道质量评估
隧道地段的底座与仰拱回填层合为一体,要求置于稳定的基础上。仰拱回填层施工前进行基底检测,待基底稳定后再施作回填层,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对仰拱回填层表面进行凿毛处理。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
2、CPⅢ控制网
无砟轨道施工前对已竣工的路基、桥面、隧道进行全面的线路贯通控制测量,控制测量以施工复测时的导线点和线路中心点作为线路的控制基点,形成闭合的导线网,使用全站仪进行精密导线测量,及时进行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
施工测量控制网完成后按二等测量等级增设线路基标,基标分为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两种。控制基标一般间距60m设置,变坡点、竖曲线起止点均设置控制基标。加密基标间距5.0m,加密基标间距偏差应在相邻两控制基标内调整。
路基的临时控制点设在接触网基础上,待接触网支柱完成后转移;桥上的永久控制点设置在桥面防撞墙顶,每隔一孔梁设置一对;隧道内的永久控制点设置在水沟侧墙顶,每隔60m设置一对;所有永久测量控制点一次测量完成。
二、路基支承层施工
路基水硬性支承层采用特制模板浇筑成型,人工配合机械吊运安装模板,拌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自卸车运输到现场,插入式振捣棒捣固,人工整平抹光、拉毛。
1、施工准备
1)配合比试验
施工前两个月在试验室进行水硬性材料配方试验,铺设前进行现场配合比、密实度、刚度等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开始铺设。
2)检查基床表层
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施工前,目视检查基床表层表面状态,如外表情况和压实性。必要时进行金属板承重试验、现场密度试验和水准测量检查。
3)放样测量
对线下工程的纵横断面进行复核检验,在路基上设置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的放样基准。
2、施工流程
1)安装模板
模板安装前检查是否变形,清除模板表面灰尘和污垢。
2)对基床表层进行喷水处理
清除基床表层上的任何有害材料,在浇筑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材料前对基床表层表面进行喷水湿润。
3)浇筑水硬性支承层
自卸车将水硬性混凝土拌合材料运到现场,人工配合挖掘机喂料入模并粗平,插入式振捣棒捣固
4)养护及整修
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浇筑后,对表面洒水养护,并用土工织物和帆布或其他适当的材料进行遮蔽。混凝土终凝后拆除模板。
5)切缝
拆除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模板后,沿纵向每隔3.27m在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上横向切缝,切口深度不小于HBL厚度的13,宽度5mm
6)表面清洁
清除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表面、接缝、结构伸缩缝的端点、排水管和电缆管道处杂物,不留任何碎片,以免妨碍之后的轨道施工。对水硬性混凝土支承层表面平整度、中线和高程
进行检测。
路基支承层施工工艺流程
3、施工质量检测
路基水硬性支承层应满足以下要求: 厚度±20mm、中线10mm、宽度+15/0mm、顶面高程±5mm、表面平整度10mm(3m直尺量),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实体均匀密实、无蜂窝或缺棱掉角等缺陷。
三、道床板施工
采用汽车运输钢轨、轨枕及道床钢筋、施工机具设备等到达工地,根据施工需要卸车或线间堆放。采用轨排粗调设备粗调轨排,轨道测量系统精调小车配合螺杆调节器精确调整轨排定位。特制钢模板安装就位,混凝土集中搅拌、罐车送到现场、泵送入模现场浇筑成型。
路基上无砟轨道结构组成:水硬性支承层、道床板、轨枕、扣件、钢轨。路基地段支承层采用3800mm宽、300mm厚的水硬性材料支承层;道床板采用2800mm宽、240mm厚的C35混凝土;轨枕采用旭普林双块式轨枕;扣件采用WJ-8型扣件;钢轨采用60Kg/m钢轨。
路基地段曲线超高设置在基床表层,根据曲线半径设置不同超高值(R-9000m为140mm,R-10000m为125mm),水硬性支承层和道床板不设超高。
1、工艺性试验
正式施工前先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试验段的试铺,确定施工成套设备及机具、人员配置,确定水硬性材料及道床板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双块式轨枕运输和存储、道床板钢筋运输和存储方式,掌握下部结构清洗、道床板纵向钢筋安装、散枕、放置工具轨、轨枕位置检查和工具轨扣件安装、螺杆调节器运输和散布、轨排粗调、轨道精调、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11:18: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8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沉降   施工   进行   混凝土   轨道   水硬性   支承   轨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