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

阅读: 评论:0

现代激光应用技术
姓名:靳本豪
专业:应用电子
学号120103030172

激光技术发展和应用
摘要:激光的发明是20世纪中期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对人类社会文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激光的出现不但引起了光学革命性的发展,冲击了整个物理学,并且对其它学科如化学、生物学和技术及应用学科如电机工程学、材料科学、医学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激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激光已成为科学探测和现代军事战争中极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一、激光的发明和发展
所谓激光就是受激发射的光,是被其它辐射感应而激发的辐射。激光的英文名词为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词首字母构成的新词,其原意是受激辐射光放大器。早期在我国曾被翻译成“莱塞”、“雷射”、“光激射器”、“光受激辐射放大器”等。直到1964年,由钱学森院士提议取名为“激光”,它既反映了“受激辐射”的科学内涵,又表明了它是一种很强烈的新光源。钱学森院士的提议得到国内学术界的一致认同,在中国大陆激光这个新名词就一直沿用至今。
现在我们知道,物质的发光过程有两种:一种称为自发辐射,另一种称为受激辐射。自发辐射是在没有外来光子情况下,原子自发地、独立地从高能级E2向低能级E1的跃迁。自发辐射是随机过程,跃迁时发出的光在相位、偏振态和传播方向上都彼此无关。受激辐射是处于高能级E2的原子,在受到能量为hv=E2-E1的外来光子的激励时,跃迁到低能级E1,并辐射一个与外来光子的频率、相位、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的光子。1916年,爱因斯坦根据物质发光和吸收必须符合能量守恒的基本原则,预言除了大量的自发辐射以外还必然存在着少量的受激辐射,并且这种受激辐射还激光技术的发展历史会进一步引发同类的受激辐射,因此可以获得受激辐射被增强的效应。爱因斯坦的论断为激光的发明提供了理论基础。
直到1960年5月,在休斯公司研究实验室工作的美国科学家梅曼(Theodore Maiman)用红宝石棒作为激光工作介质,在棒两端镀银反射层构成谐振腔,用高强闪光灯作光泵,激励红宝石晶体内的铬原子,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工作的红宝石激光器。此后,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半导体激光器结构由早期的同质结,经历了单异质结、双异质结、量子阱、应变量子阱,直到今天正在发展的自组装量子点和量子级联的单极性结构。目前半导体激光器的可靠性寿命已达数百万小时,波长覆盖从红外到近紫外波段,连续输出功率从若干毫瓦到百瓦水平。半导体激光器发展到今天在诸多领域中,如在光纤通信、光盘存储、全显示、激光传感、激光印刷、激光加工、激光医疗,以及军事领域中的激光武器、测距、制导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半导体激光器发展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发展潜力之大是目前任何其他激光器所无法比拟的。
激光技术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一个产业。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激光产业的发展代表了当今世界激光产业发展的趋势。美国在500瓦以下的中、小功率激光器方面占优势,德国在500瓦以上用于材料加工的高功率激光器方面占优势,而小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则是日本占优势,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这表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与他们自己的工业基础有关。美国由于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工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方面的强势,使它在世界激光产业
的产品研发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日本在以制造技术为基础的半导体产业方面的优势,使它在半导体激光器世界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
二、激光的特点
1.单性纯:光的颜很纯。可见光的激光谱线宽度可以小到千万分之一埃。白炽灯通过 1 毫微米的干涉滤光片,透过光的波长为600毫微米,谱线宽度为 106 兆赫。而 He- Ne 激光器发射激光的波长为 633 毫微米。普通光束的光子简并度不大于 10- 3,相当于“噪音束”,不可能传递大容量信息,只有高简并度的激光才具有可能实现真正光通讯的单性。                             
2.亮度高:从几何光学观点看,高光子简并度就是高亮度。激光焦点处的辐射亮度能比普通光高 108~1010 倍。2 毫瓦 He- Ne 激光器发射光束直径能过 2 毫米,发散角 3*10- 4 弧度,其辐射亮度达到2*105W/cm2.sr。这束激光相当白炽灯的 3 千倍,太阳光的 100 倍。
3.方向性强,发散角小:激光的发散角为毫弧度量级,比普通光及微波的发散角要小2 ~3个数量级。月球到地面的距离远达384,000公里,如果从地球上发射一束激光到月球表面上,光斑直径不超过 2,000 米,如果用探照灯,其光斑直径就要有几千公里。
4.相干性好:从物理学观点看,高光子简并度就意味着相干性好。相干性有两种,即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时间相干性是指不同时刻由同一点发出的光波之间的相干性。空间相干性是指由空间不同点发出的光波的相干性。激光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恒定相位差,单性又纯,所以干涉效应十分明显。
三、激光技术的发展
激光从研究到实际应用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探索阶段:实验室发现的揭示过程。
2.萌芽阶段:探讨激光的效应,为制定有关研究方向提供依据。
3.基础阶段:为系统的阐述和估价激光的应用打下基础。
4.应用阶段:扩大品种,在一些方面付之实际应用。
5.跟上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推广应用。
四十几年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绩。同时,激光器的发展,现在正在高潮,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实用角度看,主要发展小型化、实用化、高效率和价格便宜的激光器件。
2. 从波长角度看,激光器正向长波长和短波长两面三刀端发展,如远红外激光器、紫外激光器和更短波长的 X、γ激光器。
3.从输出功率来看,大功率的激光器近年来不断出现,其中,钕玻璃激光器的最大脉冲峰值输出功率已达 1013 瓦。气体 CO2 激光器的连续输出功率已有 400 千瓦的报导。
4.从新类型激光器的角度看,首先是准分子激光器发展很快,这种激光器的波长范围很宽,功率可以很大。核激励激光器是一种利用核能来激励工作物质从而产生激光的新型激光器,核激励激光器输出的巨大能量可能用于激光武器、核聚变、远距离能量传输等。
四、激光的应用
由于激光具在一系列优异的特性,因而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天文、地理、科研尖
端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良好的方向性,使它在准直和导向方面已获普及应用:由于它的高亮度,使它在各种材料的加工中显示了巨大的威力,使在地球上制造小太阳似的热核聚变有了希望;由于安的相干性好,使全息照相术得到了实际的应用,使长度计量和干涉计量提高了精度。由于它的单性纯,开创了激光光谱学的新领域,使定向和催化化学得到了突飞猛进。
1 激光技术在运输机械制造中的先进性
1.1 汽车工业
以汽车工业为例,在样车的开发和小批量试生产时,用高度柔性的激光三维切割取代冲孔和修边模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模具,同时极大地缩短了新车型的开发周期。传统方法研制开发一代新车一般需要 5~7 年的时间,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后,新车型的开发周期缩短到了 3 年,在此基础上应用激光技术,新车型的开发周期缩短到7 个月。由于激光三维切割取代模具的优势显著,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早在 1986 年就采用了激光柔性机器手切割系统,逐步发展成为汽车制造业巨头。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激光焊接的变速器齿轮替代了花键联接的齿轮,极大地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提高了变速器的整
体质量与性能,降低了变速器齿轮的制造成本;根据车身不同部位的承重和使用要求,利用激光焊接将不同材质、不同厚度和不同表面状态的坯板拼焊在一起,然后一次压制成形制造车身部件,极大地简化了生产工艺流程,节省了大量材料,显著降低了车身重量。汽车工业发达的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生产激光拼焊板的专业公司。在车身总装上,激光焊接取代了电阻点焊工艺使得汽车设计师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性,设计出独特风格的车型。同时激光焊接较之电阻点焊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优异的性能、更小的材料消耗等优势。
1.2 航空工业
空中客车公司拥有 35 年设计和建造飞机的历史,空客 A380 将整体制造工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设计生产的运输力最大的民用飞机,全机最高载客量为 840 人,面积多出 40%以上,机身重量减轻 18%,成本下降 21.4%~24.3%。空客 A380 之所以能大大减轻飞机重量,减少油耗排放,降低营运成本的主要原因就是采用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飞机机身、机翼的内隔板与加强筋的全部连接,取代原有的铆接工艺,被德国宇航界称为航空制造业中的一大技术革命。
2 钢铁行业中的绿短流程制造技术
高速线材轧机被称为钢铁行业的“印钞机”。高速线材行业消耗量最大、价格昂贵的关键部件是硬质合金轧辊(辊环)。对于高速线材来说,线材的轧制温度为 900~1 100 ℃,最终轧制速度为 50~130 m/s,辊环工作时受到每秒高达 300 次的交变外应力和热应力,辊环常出现热疲劳裂纹(表面龟裂)且磨损严重。高速线材辊环在表面磨损量达到 6~10 mm 左右时就整体报废,造成了大量昂贵硬质合金材料的浪费,且钨的回收污染比较严重,费时、费力、耗能源。激光宽带熔覆制造高速线材辊环是采用同步送粉的方法,通过光束整形,得到长条形状的激光束(宽度小于 1 mm,长度在 7~30 mm 可以调整),配置与激光束相应宽度的粉末束流,单道熔覆合金层宽度也在 7~30 mm。该技术效率高,可以在普通合金钢制造的辊环基体外表面熔覆性能优异且与基体结合性能好的硬质合金材料(成形厚度达到10 mm 以上,符合辊环的使用厚度),获得强韧性、耐磨性、抗热疲劳性较高的梯度合金材料,大大降低激光熔覆成形过程的内应力,降低材料开裂的倾向。激光熔覆能够实现涂层与基体有效的冶金结合,在过渡区获得梯度材料,并能实现很高厚度的熔覆成形。材料韧性和强度的提高,增强了材料耐热疲劳、抗冲击性能,可减小辊环表面龟裂现象及涂层脱落现象。成功解决了粉末材料配方、熔覆裂纹的研究及控制、轧辊熔覆及应力状态分
析等多项工艺、技术和机理方面的问题。
3 新型激光器
激光制造系统由激光源、传输与聚焦系统、运动与控制系统、传感与检测系统的组成,其核心是光的产生、传播和控制。其中,激光的能量或功率、光束质量以及对光控制的稳定性是衡量激光制造系统的标准。激光能量或功率表征激光制造系统加工能力的可能性;光束质量直接限定了可能实现的加工方法、可能传输的距离、可能获得的焦斑尺寸,以及最终可以获得加工质量;对光的控制是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条件,这三者是激光制造系统的整体要求,激光这把“刀”的质量,既是工业应用的“金钢钻”,也是激光制造系统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正是激光制造系统与通信激光、医疗激光和军用激光系统的明显区别。

本文发布于:2023-05-05 00:44: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7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激光   激光器   发展   制造   技术   应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