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1。作业过程中执行不到位。 2.人员检验能力和检验力度有待提高;3。人员检验意识性不够强和主动发现问题不积极; 4。检验发现问题的处理与追踪进度缓慢;5。人员团队合作精神不够强;6.检验人员对检验的作业流程不够熟悉;7。量测手法上统一性有待加强;8.SIP的更新与制定不及时;9.样品建立完整性不够。
改善:
1.制定品管日常工作稽核记录表,由班长每天对所有QC人员进行督导工作。--工作督导 2.对所有QC人员进行培训品质意识和检验流程。--培训提高
3.IPQC对产线加工后产品进行巡检,确认作业员现场加工产品的品质,发现不良进行标示隔离及通知产线线长进行改善.——制程控制 4.制定不良图片管控标准,取不良实物对检验员进行讲解此重点管控要点。要求制程作业中 做重点监控。--不良管控预防
5.QC人员在抽检时对每一盘产品进行抽检,产线作业员在加工过程中要求QC人员进行确认,要求IPQC加大抽检数量,按AQL 0.15进行抽。--规定检验方法
6.强化班组长的工作落实;班长主要负责QC人员工作安排和首/巡检的落实力度,尺寸的复核等;组长主要负责监控工作力度,异常处理等. --工作督导
7.班组长对QC首件、巡检每天2次的稽核督导工作,对客诉过的尺寸不良由班长进行再复测确认动作. —-工作督导
8.白夜班交接时以样品提供作交接,交接的问题记录完整正确的记录在交接本中。 —-交接要求
9.检验产品要求每一袋作抽检动作;两班交接时的产品需要由当班盖章人员进行复检。—-检验要求
10.QC人员工作纪律管理强化。—纪律要求
11.产品折弯测试脆断问题增加管控。--产品功能管控
12.对削好毛边的产品要求检验员每2H进行巡检作业员的作业手法和加工好的产品,
控制毛边加工不良或漏加工产品流出;—-制程管控
13.开机或调机品由品管人员取出标准样品进行比对外观结构,确认OK后生产。-首件确认
14.对IPQC/作业员取不良产品在现场实物教育指导,并制定不良看板挂于产线上。
15.首件确认时要求IPQC画出毛边样,由产线进行按照毛边样进行加工毛边/刺,加工过程中由IPQC进行抽检每一穴产品是否加工到位.
16.规定IPQC抽检方法,要求IPQC人员对每箱产品的上/中/下位置进行抽检
17.要求IPQC检验人员首件确认产品外观结构时需比对标准样品,巡检IPQC每班每两小时必须检验确认并保留整模样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便于追溯。
18.规定检验产品结构外观的方法,每班IPQC在确认检验产品每一处位置时需要用 白笔
点到此处(检验过的位置); 即:每班要求比对样品检到的位置需要用白笔点到此处,以防止漏检
19.前期在SIP中备注毛边位置增加在履历表中. 检验员在比对样品同时依SIP要求检验。
20.要求检验人员在巡检时需要核对首件样品,并保留巡检样品,由白/夜班人员进行互检,以便立即发现问题作改善,班长进行每天确认一遍.
21.产线送到FQC检验的产品(未打包产品)需用标签标示清楚料号,检验好后打包人员根据对应的标示进行确认打包;打包好的产品由QC检验实物与外箱标签及纸板一致性,并要求在纸板和外箱标签上签上工号.
22.制定出产品的对比图,以便于识别产品的区别,防止标签与实物不符问题再发生.
23.对于标签贴错/混料问题对所有Qc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结构相似对比图作核对管控;同时要求产线在送检FQc产品贴上料号标签,并对其检验Ok后在纸板上签名.
24.要求首件确认时需要核对穴号,确保取出一模产品(所有穴号)作量测,班长进行复检确认。
25.制定管控标准,制定异常履历,将其纳入重点管控项目
26.SIP的更新与制定,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的要求适当的作修改,以预防问题重复性发生;制程检验规范(SIP)的标准化,增加功能性测试和客户要求重点项目检验。
27.样品的收集及不良看板的制定;以及制作不良外观限度样本并提供给客户或我司项目签样,品管检验以此外观限度样严格执行
28.报表的正确填写与归档完整性
29.制定部门内部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评估以及月度KPI指标
30.规划检验工作台,将相关资料标示/摆放合理化,完善目视化管理
31.宣导员工机位、工作台以及样品放置盒禁止私人物品,样品盒放置的必须是当班机位生产样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