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7C9/25 G07C9/27 G06T7/292 G06K17/00 G06K9/00 B08B11/00 B08B1/00
1.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包括信息申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申请系统终端连接有信息存储系统,所述信息存储系统终端连接有小区门禁系统;
所述小区门禁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识别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和信息识别系统连接,所述信息识别系统终端和信息存储系统、信息判断系统连接,所述信息判断系统终端连接有物业管理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申请系统包括业主信息申请系统、租客信息申请系统和访客信息申请系统;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二维码采集系统、人脸采集系统、特征采集系统和行为轨迹采集系统;所述信息识别系统包括二维码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特征识别系统和行为轨迹识别系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申请系统通过小程序客户终端(103)进行信息申请,所述信息申请包括二维码信息、人脸信息、特征信息;所述信息存储系统将信息申请系统中的信息存储至信息存储云端(102);所述信息采集系统中采集的实时二维码、人脸、特征和行为轨迹实时输送至信息识别系统和信息存储系统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识别,并通过信息判断系统进行实时判断,判断结果反馈小区门禁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所述小区门禁系统通过门禁道闸终端(101)进行门禁,二维码采集、识别终端进行二维码采集、识别,人脸采集、识别终端进行人脸采集、识别,特征采集、识别终端进行特征采集、识别,行为轨迹采集、识别终端进行行为轨迹采集、识别。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道闸终端(101)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上设有摄像头和通告面板,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摄像头对应的防护组件(3),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通告面板对应的清洁组件(4),所述底座(1)远离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门禁道闸本体(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外环(31)、L型防护框(32),所述外环(31)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靠近摄像头的一侧外壁,所述L型防护框(32)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L型防护框(32)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所述外环(31)远离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罩(33),所述防护罩(33)为半球体中空结构,所述外环(3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呈对称分布的套座(311),所述套座(311)的中部均转动插设有第一轴(34),所述第一轴(34)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弧形框(35),所述弧形框(3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弧形清洁垫(351),所述第一轴(34)远离弧形框(35)的一侧延伸进对应的L型防护框(32)中并固定安装有从动侧齿(34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34)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一座(36),所述第一座(36)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清洁垫(351)和防护罩(33)的外壁紧密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组件(4)包括U型框(41),所述U型框(41)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靠近通告面板的一侧外壁,所述U型框(41)的顶端和L型防护框(32)的底端接触,所述U型框(41)的底部转动卡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螺杆(42),所述螺杆(42)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卡座(43),所述U型框(41)的内侧开设有和卡座(43)配合使用的竖槽(411),且卡座(43)滑动卡接在对应的竖槽(411)中,所述卡座(43)的相对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架(44),所述连接架(44)靠近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长型清洁垫(441),所述螺杆(42)的底部固定套设有链轮(45),两个所述链轮(45)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链条(451),所述U型框(4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6),所述电机(46)的驱动端和其中一个螺杆(42)的底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螺杆(4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和从动侧齿(341)啮合连接的扇形齿轮(42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型清洁垫(441)和通告面板的外壁接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2)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二座(47),所述第二座(47)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
本发明涉及门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中国流动人口与租房管理是当前国内城市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大量难以有效管理的小区常住及流动人口的存在,影响了人民众的生产生活,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公共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案件高发、消防隐患等,
现有的门禁系统部分设置有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广泛采用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神经网络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型。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被测者的人的面像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给出一个相似值,通过这个值来判断是否为同一人,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就是能做到远距离,非接触,高可靠性。利用通用的图像采集设备,比如摄像头,摄像头就能方便采集到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人脸识别算法能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到人脸,并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面部特征提取,基于面部特征就可以进行对比识别人的身份了。
然而现有的门禁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很难实时掌握人口的实时信息,导致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无法做到精准化,为此,我们提出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包括信息申请系统,所述信息申请系统终端连接有信息存储系统,所述信息存储系统终端连接有小区门禁系统;
所述小区门禁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识别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和信息识别系统连接,所述信息识别系统终端和信息存储系统、信息判断系统连接,所述信息判断系统终端连接有物业管理系统。
优选的,所述信息申请系统包括业主信息申请系统、租客信息申请系统和访客信息申请系统;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二维码采集系统、人脸采集系统、特征采集系统和行为轨迹采集系统;所述信息识别系统包括二维码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特征识别系统和行为轨迹识别系统。
优选的,所述信息申请系统通过小程序客户终端进行信息申请,所述信息申请包括二维码信息、人脸信息、特征信息;所述信息存储系统将信息申请系统中的信息存储至信息存储云端;所述信息采集系统中采集的实时二维码、人脸、特征和行为轨迹实时输送至信息识别系统和信息存储系统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识别,并通过信息判断系统进行实时判断,判断结果反馈小区门禁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所述小区门禁系统通过门禁道闸终端进行门禁,二维码采集、识别终端进行二维码采集、识别,人脸采集、识别终端进行人脸采集、识别,特征采集、识别终端进行特征采集、识别,行为轨迹采集、识别终端进行行为轨迹采集、识别。
优选的,所述门禁道闸终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门禁采集识别设备,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上设有摄像头和通告面板,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摄像头对应的防护组件,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通告面板对应的清洁组件,所述底座远离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门禁道闸本体。
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外环、L型防护框,所述外环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靠近摄像头的一侧外壁,所述L型防护框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L型防护框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外壁,所述外环远离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半球体中空结构,所述外环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呈对称分布的套座,所述套座的中部均转动插设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弧形框,所述弧形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弧形清洁垫,所述第一轴远离弧形框的一侧延伸进对应的L型防护框中并固定安装有从动侧齿。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一座,所述第一座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弧形清洁垫和防护罩的外壁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U型框,所述U型框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靠近通告面板的一侧外壁,所述U型框的顶端和L型防护框的底端接触,所述U型框的底部转动卡设有呈对称分布的两个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卡座,所述U型框的内侧开设有和卡座配合使用的竖槽,且卡座滑动卡接在对应的竖槽中,所述卡座的相对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靠近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长型清洁垫,所述螺杆的底部固定套设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链条,所述U型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驱动端和其中一个螺杆的底端同轴固定安装,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和从动侧齿啮合连接的扇形齿轮。
优选的,所述长型清洁垫和通告面板的外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二座,所述第二座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多个辅助摄像头对进入社区内人进行实时拍摄,从而对人进行实时行为轨迹采集,且通过和信息存储云端中的信息存储系统匹配不符合要求时,物业管理终端和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从而有效对社区进行实时掌握人口信息,使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精准化;
2.通过在门禁道闸终端中设置防护罩有效对摄像头进行防护,防止摄像头受损,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的使用效果;
3.通过设置清洁组件,控制并开启电机,驱动其中一个螺杆和链轮进行转动,从而通过链条的传动带动另一个螺杆同步转动,带动卡座和连接架及长型清洁垫进行升降,从而通过长型清洁垫对通告面板外壁进行清洁,防止通告面板外壁附着杂质影响通告面板的展示;
4.螺杆转动的同时,可带动扇形齿轮驱动从动侧齿进行间接性转动,从而驱动第一轴进行间接性转动,带动弧形框和弧形清洁垫进行间接性转动,从而通过弧形清洁垫有效对防护罩的外壁进行缓慢清洁,进而防止防护罩外壁杂质附着影响信息的有效采集,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的使用效果。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门禁道闸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防护组件和清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3中D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中各终端的搭建示意图。
图中:101、门禁道闸终端;102、信息存储云端;103、小程序客户终端;104、物业管理终端;105、辅助摄像头;1、底座;2、门禁采集识别设备;3、防护组件;4、清洁组件;5、门禁道闸本体;31、外环;311、套座;32、L型防护框;33、防护罩;34、第一轴;341、从动侧齿;35、弧形框;351、弧形清洁垫;36、第一座;41、U型框;411、竖槽;42、螺杆;421、扇形齿轮;43、卡座;44、连接架;441、长型清洁垫;45、链轮;451、链条;46、电机;47、第二座。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包括信息申请系统,所述信息申请系统终端连接有信息存储系统,所述信息存储系统终端连接有小区门禁系统;
所述小区门禁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系统、信息识别系统和信息判断系统,所述信息采集系统终端和信息识别系统连接,所述信息识别系统终端和信息存储系统、信息判断系统连接,所述信息判断系统终端连接有物业管理系统。
所述信息申请系统包括业主信息申请系统、租客信息申请系统和访客信息申请系统;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二维码采集系统、人脸采集系统、特征采集系统和行为轨迹采集系统,其中,行为轨迹采集系统通过多个安装在社区内的辅助摄像头105组成,对进入社区的人进行实时行为轨迹采集;所述信息识别系统包括二维码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特征识别系统和行为轨迹识别系统。
所述信息申请系统通过小程序客户终端103进行信息申请,所述信息申请包括二维码信息、人脸信息、特征信息;所述信息存储系统将信息申请系统中的信息存储至信息存储云端102;所述信息采集系统中采集的实时二维码、人脸、特征和行为轨迹实时输送至信息识别系统和信息存储系统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识别,并通过信息判断系统进行实时判断,判断结果反馈小区门禁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其中,物业管理系统终端为物业管理终端104和物业管理人员;所述小区门禁系统通过门禁道闸终端101进行门禁,二维码采集、识别终端进行二维码采集、识别,人脸采集、识别终端进行人脸采集、识别,特征采集、识别终端进行特征采集、识别,行为轨迹采集、识别终端进行行为轨迹采集、识别。
所述门禁道闸终端101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上设有摄像头和通告面板,其中,摄像头可进行自转,以便对人进行信息采集,通告面板用于播放通告,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摄像头对应的防护组件3,所述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和通告面板对应的清洁组件4,所述底座1远离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门禁道闸本体5。
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外环31、L型防护框32,所述外环31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靠近摄像头的一侧外壁,所述L型防护框32设有呈关于外环31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L型防护框32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所述外环31远离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护罩33,所述防护罩33为半球体中空结构,通过设置防护罩33有效对摄像头进行防护,防止摄像头受损,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101的使用效果,所述外环31的中部一体成型有呈关于防护罩33中心对称分布的套座311,所述套座311的中部均转动插设有第一轴34,第一轴34可实现在套座311中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轴34的相对侧固定安装有弧形框35,所述弧形框3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弧形清洁垫351,所述第一轴34远离弧形框35的一侧延伸进对应的L型防护框32中并固定安装有从动侧齿341;所述弧形清洁垫351和防护罩33的外壁紧密接触,通过第一轴34进行间接性转动,带动弧形框35和弧形清洁垫351进行间接性转动,从而通过弧形清洁垫351有效对防护罩33的外壁进行缓慢清洁,进而防止防护罩33外壁杂质附着影响信息的有效采集,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101的使用效果。
所述第一轴34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一座36,所述第一座36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通过设置第一座36提高了第一轴34转动的稳定性。
所述清洁组件4包括U型框41,所述U型框41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靠近通告面板的一侧外壁,所述U型框41的顶端和L型防护框32的底端接触,所述U型框41的底部转动卡设有呈关于通告面板对称分布的两个螺杆42,螺杆42可实现在U型框41的底部进行转动,所述螺杆42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卡座43,所述U型框41的内侧开设有和卡座43配合使用的竖槽411,且卡座43滑动卡接在对应的竖槽411中,卡座43可实现在对应的竖槽411中进行升降,所述卡座43的相对侧一体成型有连接架44,所述连接架44靠近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长型清洁垫441,所述长型清洁垫441和通告面板的外壁接触,通过驱动两个螺杆42同步转动,带动卡座43和连接架44及长型清洁垫441进行升降,从而通过长型清洁垫441对通告面板外壁进行清洁,防止通告面板外壁附着杂质影响通告面板的展示,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101的使用效果;
所述螺杆42的底部固定套设有链轮45,两个所述链轮45的外侧啮合连接有链条451,所述U型框4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电机46,所述电机46的驱动端和其中一个螺杆42的底端同轴固定安装,通过控制并开启电机46,驱动其中一个螺杆42和链轮45进行转动,从而通过链条451的传动带动另一个螺杆42同步转动;
所述螺杆4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和从动侧齿341啮合连接的扇形齿轮421,螺杆42转动的同时,可带动扇形齿轮421驱动从动侧齿341进行间接性转动,从而驱动第一轴34进行间接性转动。
所述螺杆42的外侧转动套设有第二座47,所述第二座47固定安装在门禁采集识别设备2的外壁,通过设置第二座47提高了螺杆42转动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本发明为基于小区门禁系统的人口流动精准掌控系统,首先,进行各终端的搭建,将门禁道闸终端101安装在社区出入口位置,并将多个辅助摄像头105均匀安装在社区内进行社区内人的拍摄,从而对人进行实时行为轨迹采集;
使用时,业主、租客和访客分别通过小程序客户终端103进行二维码信息、人脸信息、特征信息申请,其中,业主需要进行身份数据、房子信息申请,租客需要进行身份数据、房子信息申请以及和被访人员关系等,并将信息同步存储至信息存储云端102;随后,人员通过门禁道闸终端101进行实时信息采集、信息识别、信息判断并通过和信息存储云端102中的信息存储系统进行匹配,判断结果反馈小区门禁系统和物业管理系统,当人员符合要求时,门禁道闸本体5打开,人员进入社区内,并通过多个辅助摄像头105对进入社区内人进行实时拍摄,从而对人进行实时行为轨迹采集,通过和信息存储云端102中的信息存储系统进行匹配不符合要求时,物业管理终端104和物业管理人员进行核查,从而有效对社区进行实时掌握人口信息,使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精准化;
通过在门禁道闸终端101中设置防护罩33有效对摄像头进行防护,防止摄像头受损,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101的使用效果,其中,后续需要对防护罩33和通告面板进行清洁时,控制并开启电机46,驱动其中一个螺杆42和链轮45进行转动,从而通过链条451的传动带动另一个螺杆42同步转动,带动卡座43和连接架44及长型清洁垫441进行升降,从而通过长型清洁垫441对通告面板外壁进行清洁,防止通告面板外壁附着杂质影响通告面板的展示;
螺杆42转动的同时,可带动扇形齿轮421驱动从动侧齿341进行间接性转动,从而驱动第一轴34进行间接性转动,带动弧形框35和弧形清洁垫351进行间接性转动,从而通过弧形清洁垫351有效对防护罩33的外壁进行缓慢清洁,进而防止防护罩33外壁杂质附着影响信息的有效采集,从而提升了整个门禁道闸终端101的使用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0:2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6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