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信息联动系统、联动方法及其子系统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1910126614.7
  • 20190220
  • CN111601067A
  • 20200828
  • 泽世百易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赵浩;左琳
  • H04N7/15
  • H04N7/15 H04L29/06 H04M11/00

  •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院9号楼27层3105内1
  • 北京(11)
  •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武玉琴;王月春
摘要
本申请提供急救信息联动系统、联动方法及其子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申请所述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
权利要求

1.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申请所述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包括: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用于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

中心视频会议终端,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还包括:

第一医生工作站,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和所述超媒体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个人移动终端,安装会诊APP,配置给专家医生,接收所述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包括:

医院内视频终端,接收所述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第二医生工作站,用于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包括: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接收所述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申请所述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还包括:

车载急救监护设备,检测急救对象基础体征,必要时提供生命支持;所述车载急救监护设备包括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所述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根据需要检测急救对象的体征;

定位设备,将所述急救车辆的位置定位信息送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

所述移动视频通信终端可移出所述急救车辆进行室外的视频会议通信,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将所述车载急救监护设备所产生的实时图像信号与所述移动视频通信终端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同步发送。

10.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

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

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

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呼叫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专科医生,实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与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时视频会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呼叫配置给专家医生的个人移动终端,实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实时视频会议。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所述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

14.一种指挥调度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包括: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用于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

中心视频会议终端,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通信,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指挥调度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还包括:

第一医生工作站,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和所述超媒体数据。

16.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包括: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载急救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还包括:

车载急救监护设备,检测急救对象基础体征,必要时提供生命支持;所述车载急救监护设备包括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所述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根据需要检测急救对象的体征;

定位设备,将急救车辆的位置定位信息送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

所述移动视频通信终端可移出所述急救车辆进行室外的视频会议通信,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将所述车载急救监护设备所产生的实时图像信号与所述移动视频通信终端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同步发送。

18.一种个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安装会诊APP,配置给专家医生,接收指挥调度中心的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信息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急救信息联动系统及其联动方法及其子系统。

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在医院内部范围形成了以满足临床诊疗、药品管理、经济管理、综合管理、外部接口等不同需求的各类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将各系统形成互联互动,提高了医院的运转效率,优化疾病诊疗过程的质量管理。

发明人发现,与医院内信息系统形成鲜明对比的,服务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仍处于初级阶段,既无法满足业务所需,也未形成患者信息的有效共享。在整个院外信息化体系中,院前的急救信息系统尤为薄弱,多地城市急救中心调研发现,有很大部分地区的急救系统完全不具备信息化能力。

并且与院前急救信息系统同样欠缺的,是院前急救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差异性大,现有系统难以良好配置资源,发挥优势,提高效率。

现有技术中,专利CN103136438B一定程度上实现院前急救信息的及时响应与互联互通。然而此专利仍有几个缺陷:一是该系统对院内的信息化依赖程度较高,网络组成过度复杂,且对软件耦合性依赖性强,不利于开放互联;二是响应的时效性较差,系统部署难度高,不利于推广。

在这样一种基础环境差、模式不统一的背景下,需要一种成本低、易于部署,对系统化程度要求低,实施过程立竿见影,后期又具备较强扩展能力的急救信息联动系统,实时性强、响应快、既能实现患者信息的有效流转,又能快速响应接诊医生需求能够快速有效为城市、跨区域急救建立联动,提高急救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申请所述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申请所述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参与会诊,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又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个人移动终端,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申请所述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安装会诊APP,配置给专家医生,接收所述指挥调度中心的请求,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呼叫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专科医生,实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与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时视频会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又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指挥调度中心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呼叫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专科医生,实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与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时视频会议;呼叫配置给专家医生的个人移动终端,实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实时视频会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指挥调度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中心视频会议终端,所述急救呼叫中心系统用于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中心视频会议终端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通信,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指挥调度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第一医生工作站、服务器,所述急救呼叫中心系统用于接收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所述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所述中心视频会议终端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通信,接收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所述第一医生工作站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所述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和所述超媒体数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急救子系统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车载急救监护设备、定位设备,所述移动视频通信终端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所述远程协助;所述车载急救监护设备检测急救对象基础体征,必要时提供生命支持;所述车载急救监护设备包括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所述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根据需要检测急救对象的体征;所述GPS定位设备将急救车辆的位置的定位信息送到所述指挥调度中心。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个人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移动终端,安装会诊APP,配置给专家医生,接收指挥调度中心的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与所述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绿通道”的无缝连接支持远端专家和医生对现场急救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将急救车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途中救治/路况的音视频和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实现多方参与、指导途中救治,填补了急救现场“孤立无援”的发展空白,达到提高急救质量和急救效率的目标。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再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再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挥调度中心组成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挥调度中心组成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清楚的说明。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其只是包含了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申请的各种变化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语可使用于本文中用来描述各种元件或组件,但这些元件或组件不应被这些用语所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以区分一个元件或组件与另一元件或组件。因此,下述讨论之第一元件或组件,在不脱离本发明之内容下,可被称为第二元件或第二组件。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

指挥调度中心11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

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在急救车达到任务地点并实施救援活动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救护措施。当此时病情超过急救车内团队的救治能力时,通过车载急救子系统12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指挥调度中心11接到请求后,调度中心值班医生参与远程指导。此时为使双方更好的共享患者当前生命体征信息,由急救现场医生为患者佩戴车载监护仪,并将监护仪信息通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入视频通信终端,使用视频通信终端的多流视频信号传输功能与调度中心的值班医生实现视频数据共享。对于高龄、肥胖、胸腹异常等患者,需要通过静态心电图进行辅助检查的,由现场医生使用静态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心电图采集,结束后由心电图机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发送至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医生可下载并查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与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绿通道”的无缝连接支持远端专家和医生对现场急救提供指导和帮助;解决将急救车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途中救治/路况的音视频和相关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实现多方参与、指导途中救治,填补了急救现场“孤立无援”的发展空白,达到提高急救质量和急救效率的目标。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

指挥调度中心11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

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信令控制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在急救车达到任务地点并实施救援活动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救护措施。当此时病情超过急救车内团队的救治能力时,通过车载急救子系统12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指挥调度中心11接到请求后,调度中心值班医生参与远程指导。此时为使双方更好的共享患者当前生命体征信息,由急救现场医生为患者佩戴车载监护仪,并将监护仪信息通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入视频通信终端,使用视频通信终端的多流视频信号传输功能与调度中心的值班医生实现视频数据共享。对于高龄、肥胖、胸腹异常等患者,需要通过静态心电图进行辅助检查的,由现场医生使用静态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心电图采集,结束后由心电图机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发送至指挥调度中心11,值班医生可下载并查看。

指挥调度中心11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12。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具体而言,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警来自居民的120急救电话,根据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指派各地区的急救车前往救援。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用于实现与急救车辆的实时视频会议,进行急救操作的远程指导与重大事故的应急指挥。

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用于与指挥调度中心11进行实时视频会议,沟通急救过程患者信息,请求远程指导,并将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发送给指挥调度中心11。多流信号处理,就是一种多媒体通信终端设备具备同时接入多个多媒体信号源,比如多个视频信号或多个音频信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中,移动视频通信终端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支持车载急救监护装备、便携B超机、静态心电图计等各类医学装备的实时图像接入,将医学装备所产生的实时图像信号与视频通信终端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同步发送至视频会议的各参与方,实现不同种类医疗器械的即插即用,减少面对不同通信协议的器械间无法通信问题,不用对每款器械的独立开发。

图3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

指挥调度中心11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

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指挥调度中心11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第一医生工作站113、服务器114。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12。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第一医生工作站112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组成对块状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

服务器114用于存储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和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具体而言,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警来自居民的120急救电话,根据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指派各地区的急救车前往救援。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用于实现与急救车辆的实时视频会议,进行急救操作的远程指导与重大事故的应急指挥。第一医生工作站用于记录及查询车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患者病程,以及查看车内患者急救过程产生的各类超媒体数据,如医学影像、心电图等。人口学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职务、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户主及与户主的关系、住址等,以及项目的登记、注销、变更、更正等信息。

在急救车达到任务地点并实施救援活动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救护措施。当此时病情超过急救车内团队的救治能力时,通过车载急救子系统12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指挥调度中心11接到请求后,调度中心值班医生参与远程指导。此时为使双方更好的共享患者当前生命体征信息,由急救现场医生为患者佩戴车载监护仪,并将监护仪信息通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入视频通信终端,使用视频通信终端的多流视频信号传输功能与调度中心的值班医生实现视频数据共享。对于高龄、肥胖、胸腹异常等患者,需要通过静态心电图进行辅助检查的,由现场医生使用静态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心电图采集,结束后由心电图机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发送至指挥调度中心11的服务器114,值班医生可下载并查看。

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定位设备123。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并接收远程协助。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检测急救对象基础体征,必要时提供生命支持。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将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所产生的实时图像信号与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同步发送。定位设备123将急救车辆的位置的定位信息送到指挥调度中心11。定位设备123包括但不限于GPS定位设备,以便指挥调度中心11可以实时获得急救车辆的位置,使急救任务调度实现就近就急原则。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支持车载急救监护装备、便携B超机、静态心电图计等各类医学装备的实时图像接入,将医学装备所产生的实时图像信号与视频通信终端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同步发送至视频会议的各参与方,实现不同种类医疗器械的即插即用,减少面对不同通信协议的器械间无法通信问题,不用对每款器械的独立开发。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具备移动能力,对于大型应急指挥过程,可以移出车体外进行室外的视频会议通信,比如采用平板电脑的形式,方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

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包括但不限于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根据需要检测急救对象的体征,还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类急救设备,在急救过程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指挥调度中心可以通过定位设备实时获得急救车辆的位置,使急救任务调度实现就近就急原则,提高了急救效率。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

指挥调度中心11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接收指挥调度中心11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参与会诊,与指挥调度中心11与车载急救子系统12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当急救患者出现重大专科疾病时,急救现场医生与指挥调度中心11的值班医生无法准确评估结果,由值班医生通过视频终端向医院专科医生申请远程协助,邀请指定科室医生参与急救会诊:此时值班医生通过指挥中心内视频终端呼叫医院内指定科室的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科室内的值班医生参与急救视频会议,以实现急救现场、急救指挥中心、医院指定专科三方的急救会议,联合对急救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及紧急救治。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三方会议的实现,通过视频终端建立的急救信息联动,可以有效利用已有的资源,以降低本系统的接入成本,提高利用率;并且使用本身具备外部网络通信能力的设备接入急救信息联动系统中,避免对部分不具备外部网络接入能力医院的网络架构产生挑战,降低了系统的布署成本。

图5是本申请再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

指挥调度中心11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接收指挥调度中心11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参与会诊,与指挥调度中心11与车载急救子系统12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指挥调度中心11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第一医生工作站113、服务器114。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12。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第一医生工作站112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服务器114用于存储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和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用于后期的视频回放,区分各方的责任,作为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有效证据。

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定位设备123。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并接收远程协助。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检测急救对象基础体征,必要时提供生命支持。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具备多流信号处理及通信能力,将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所产生的实时图像信号与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本身的图像、语音信息同步发送。

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包括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根据需要检测急救对象的体征。定位设备123将急救车辆的位置的定位信息送到指挥调度中心11。定位设备123包括但不限于GPS定位设备。

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包括医院内视频终端131、第二医生工作站132。

医院内视频终端131接收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指挥调度中心11与车载急救子系统12实现实时视频会议。第二医生工作站132用于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其中,第二医生工作站132、医院内视频终端131还通过无线路由设备与互联网进行通信,解决当前大部分医院的科室内不具备的外部网络通信能力,以此将医院科室接入急救信息联动系统。

图6是本申请再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组成示意图,系统包括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个人移动终端14。

指挥调度中心11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12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车载急救子系统12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11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接收指挥调度中心11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指挥调度中心11与车载急救子系统12实现实时视频会议。个人移动终端14安装会诊APP,配置给专家医生,接收指挥调度中心11的请求,与指挥调度中心11、车载急救子系统12、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13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通过H323网络协议建立,或通过sip协议接入同一个视频会议子系统内建立。

如此时医院专科医生不在线的,或急救患者为专病、特殊病而需要指定医生参与急救会诊的,可由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医生或医院科室值班医生通过中心视频会议终端再次呼叫,通过传呼专病专家医生的已安装急救会诊会议移动应用的个人移动终端,使专病专家医生快速参与急救会诊,形成四方急救会诊,以满足特殊患者特殊病情的诊治需求。

另一方面,本急救信息联动系统也可以应用于危重患者的转运过程。

因各地区、各医院的诊疗水平差异,常出现本地医院无法满足危重患者的诊疗需求的,为避免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需要对危重患者转运至其他医院进行救治。而该类型患者又多是病情复杂且不稳定的,容易在转运过程产生急剧变化的,故此时应当由转出医院与转入医院联合对转运过程的患者进行联合监护,以保证转运过程的病情变化得以快速处理,规避转运过程的医疗风险。

转运过程,可由参与转运的急救车内医生,通过视频会议终端连线转出医院科室的院内移动会诊车(小型视频会议终端),再有转出医院科室的医生呼叫并邀请转入医院的科室(一般为急诊科)的院内移动会诊车(小型视频会议终端),以此来实现转运急救车、转出医院科室、转入医院科室三方的联合监护。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方会议的实现,通过视频终端建立的急救信息联动,更充分的利用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急救效率及急救成功率。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710中,指挥调度中心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

指挥调度中心接警来自居民的120急救电话,记录及查询车内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患者病程,以及查看车内患者急救过程产生的各类超媒体数据,通过口头询问或GPS定位获取患者位置。

在步骤S720中,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

指挥调度中心根据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指派各地区的急救车前往救援。GPS定位设备可以将急救车辆的位置的GPS定位信息送到指挥调度中心,以便指挥调度中心实时获得急救车辆的位置,使急救任务调度实现就近就急原则。

指挥调度中心通过中心视频会议终端呼叫急救车辆,进行急救操作的远程指导与重大事故的应急指挥。

在步骤S730中,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

车载急救子系统达到任务地点并实施救援活动时,根据患者病情实施救护措施;当此时病情超过急救车内团队的救治能力时,由急救医生通过车载急救子系统向指挥调度中心申请远程协助。

指挥调度中心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与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进行急救操作的远程指导与重大事故的应急指挥。

在步骤S740中,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指挥调度中心与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调度中心值班医生参与远程指导。此时为使双方更好的共享患者当前生命体征信息,由急救现场医生为患者佩戴车载监护仪,并将监护仪信息通过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接入视频通信终端,使用视频通信终端的多流视频信号传输功能与调度中心的值班医生实现视频数据共享。对于高龄、肥胖、胸腹异常等患者,需要通过静态心电图进行辅助检查的,由现场医生使用静态心电图机对患者实施心电图采集,结束后由心电图机通过文件传输协议(FTP)发送至调度中心服务器,值班医生可下载并查看。存储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810中,指挥调度中心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

在步骤S820中,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

在步骤S830中,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

在步骤S840中,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在步骤S850中,呼叫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专科医生,实现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与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时视频会议。

当急救患者出现重大专科疾病时,急救现场医生与指挥调度中心11的值班医生无法准确评估结果,由值班医生通过视频终端向医院专科医生申请远程协助,邀请指定科室医生参与急救会诊:此时值班医生通过指挥中心内视频终端呼叫医院内指定科室的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科室内的值班医生参与急救视频会议,以实现急救现场、急救指挥中心、医院指定专科三方的急救会诊,联合对急救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及紧急救治。存储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810、S820、S830、S840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710、S720、S730、S740相同,不再赘述。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急救信息联动系统的联动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910中,指挥调度中心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

在步骤S920中,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急救车辆的车载急救子系统。

在步骤S930中,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

在步骤S940中,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在步骤S950中,呼叫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邀请专科医生,实现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与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时视频会议。

在步骤S960中,呼叫配置给专家医生的个人移动终端,实现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与个人移动终端实时视频会议。

如此时医院专科医生不在线的,或急救患者为专病、特殊病而需要指定医生参与急救会诊的,可由指挥调度中心值班医生或医院科室值班医生通过中心视频会议终端再次呼叫,通过传呼专病专家医生的已安装急救会诊移动应用的个人移动终端,使专病专家医生快速参与急救会诊,形成四方急救会诊,以满足特殊患者特殊病情的诊治需求。存储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910、S920、S930、S940、S950与上述实施例中步骤S810、S820、S830、S840、850相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挥调度中心组成示意图,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与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通信,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挥调度中心组成示意图,包括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第一医生工作站113、服务器114。

急救呼叫中心系统111用于接收120急救电话的描述信息,基于描述信息分发急救任务到车载急救子系统。中心视频会议终端112与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通信,接收车载急救子系统的远程协助申请,并实现实时视频会议提供远程协助。第一医生工作站112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服务器114用于存储实时视频会议的数据和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GPS定位设备123。

移动视频通信终端121接收急救任务并传送给现场医生,根据需要向指挥调度中心申请远程协助,并通过实时视频会议接收远程协助。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检测急救对象基础体征,必要时提供生命支持。车载急救监护设备122包括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B超机、静态心电图机根据需要检测急救对象的体征。GPS定位设备123将急救车辆的位置的GPS定位信息送到指挥调度中心。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医院内视频终端131。

医院内视频终端131接收指挥调度中心的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指挥调度中心与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组成示意图,包括医院内视频终端131、第二医生工作站132。

医院内视频终端131接收指挥调度中心的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邀请专科医生,与指挥调度中心与车载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第二医生工作站132用于记录急救过程产生的超媒体数据。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个人移动终端,个人移动终端安装会诊APP,配置给专家医生,接收指挥调度中心的中心视频会议终端的请求,与指挥调度中心、车载急救子系统、医院内移动急救子系统实现实时视频会议。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而非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对本申请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范围之内。此外,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以单数形式出现的词包括复数形式,反之亦然。另外,除非特别说明,那么任何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结合任何其它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来使用。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6:5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65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