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及装置

阅读: 评论:0

著录项
  • CN202010354768.4
  • 20200429
  • CN111582819A
  • 20200825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何祥针;陈章国;潘远;江贺彬;董锴;胡超;张维奇;黎可;王志军;梁梓均
  • G06Q10/10
  • G06Q10/10 G06Q10/00 G06Q50/06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梅花路75号
  • 广东(44)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郭帅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地第二OMS检修单;通过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上传至上级调度中心;通过本地调度中心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第二OMS检修单相关联;在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上级调度中心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批复信息填写至第二OMS检修单。解决了靠运行人员手动填写OMS检修单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存在省地主网设备检修风险的技术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所述第二OMS检修单与所述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对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所述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告警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对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所述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的所述批复信息时,作出“上级调度中心尚未批复开工申请,是否批复厂站开工申请?”告警提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完工申请操作,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完工申请?”告警提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还包括:

通过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和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一OMS检修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校核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告警提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校核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的所述批复信息时,作出“上级调度中心尚未批复开工申请,是否批复厂站开工申请?”告警提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校核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完工申请操作,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完工申请?”告警提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流转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和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一OMS检修单。

6.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修单下发模块,用于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所述第二OMS检修单与所述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第一调度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第一流转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第二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对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所述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及装置。

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东中调)与广东省内的19家地调、近70家中调直调电厂等有着调度业务的联系,其中包括输变电设备、发电设备及保护设备等的计划和非计划检修等,调度业务繁忙。据统计,广东电网2019年仅关键设备的计划停电就已经超过了1800项。目前,由广东中调和19家地调各自独立建设的调度智能指挥平台(Dispatching Intelligent Command Platform,DICP)和电网运行管理系统(OperationManagement System,OMS)是实现调度和厂站间业务联系的重要纽带。DICP实现了调度与厂站间的操作指令交互,OMS则实现了输变电设备检修调度执行过程的闭环管控。广东中调与19家地调各自独立建设的DICP和OMS系统,存在着业务功能不一、安全等级参差不齐等现象,同时,各级调控机构之间的DICP、DICP与OMS系统间相互独立,没有实现应用数据的纵向或横向的互联互通。

由于电力现货市场的飞速发展,电网对电力调度操作的安全性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电力调度技术在各级调控机构间的DICP未能实现应用数据横向的互联互通,协同运作效率低下,调度命令和检修单的全生命周期都要依靠工作人员手动流转或者填写,不仅大大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务量,阻碍了调度业务的高效率开展,而且存在工作人员对操作任务来源不明确、不一致的情况,增加了省地主配网设备检修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电力调度技术中各级调控机构之间的DICP与OMS系统未能实现横向的互联互通,使得运行人员手动填写OMS检修单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从而造成省地主网设备检修风险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包括:

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所述第二OMS检修单与所述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对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所述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告警提示。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对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所述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的所述批复信息时,作出“上级调度中心尚未批复开工申请,是否批复厂站开工申请?”告警提示。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还包括:

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完工申请操作,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完工申请?”告警提示。

优选地,所述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还包括:

通过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和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一OMS检修单。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包括:

检修单下发模块,用于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所述第二OMS检修单与所述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第一调度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所述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所述上级调度中心,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第一流转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第二调度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对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所述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二OMS检修单。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校核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告警提示。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校核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上级调度中心的所述批复信息时,作出“上级调度中心尚未批复开工申请,是否批复厂站开工申请?”告警提示。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三校核模块,用于在所述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所述厂站的所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完工申请操作,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完工申请?”告警提示。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流转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上级调度中心将所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和所述批复信息填写至所述第一OMS检修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包括: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与完工申请第一OMS检修单相同;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完工申请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对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本申请提供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在调令控制系统中的DICP系统和OMS系统建立联系,加强输变电系统中的互联互通;下级设备中的所有操作动作都需要层层上报,得到批复,将批复消息层层下传,然后厂站接收批复信息后,方可执行操作指令;并且,每一次的申请、批复和操作指令同时会被记录入OMS检修单上,检修单不仅能够准确且详尽的自动记载停复电申请中的操作指令,还能记录操作的设备,以及操作时间,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单的流转以及填写,避免了工作人员填单的繁琐,且易出现差错的情况。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力调度技术中各级调控机构之间的DICP与OMS系统未能实现横向的互联互通,使得靠运行人员手动填写OMS检修单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从而造成省地主网设备检修风险的技术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的实施例一,包括:

步骤101、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

其中,第二OMS检修单与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调度中心一般指省级调度中心,可以管理下级调度中心的电力调度工作;下级调度中心一般为地方调度中心,或者电力系统的厂站终端;检修单由上级调度中心层层下发至各个下级调度中心,记载电力系统调度过程中的各种调度操作、操作设备,以及操作结果和操作时间等相关因素;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就是为了准确记录操作对象和操作内容,避免了人为判定出错;第二OMS检修单是本地调度中心的检修单,是根据上级调度中心下发的第一OMS检修单得到的,具体的可以是一一对应同步得到,或者是直接接收第一OMS检修单作为本地调度中心的第二OMS检修单。后续根据检修单查看历史操作过程,不仅能具体到执行操作的设备,还能具体到操作时间和操作结果。

步骤102、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

其中,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厂站需要进行输变电设备操作就要申请,在得到批复信息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的操作申请包括停电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完工申请;当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厂站的申请时,需要将这些申请信息审核并按要求修改,然后发送至上级调度中心,等待上级调度中心的批复;申请时层层上传。就是说,本地调度中心是厂站的上一级调度中心,直接接收厂站的申请,然后根据厂站拟写的停复电申请拟写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再上传至上级调度中心,进行批复。例如,在厂站向本地调度中心操作指令申请后,本地调度中心根据厂站的操作指令申请对应需求的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即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该停复电申请上传至上级调度中心。

步骤103、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地调度中心除了上传厂站的停复电申请的同时,需要将得到的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内容填写至第二OMS检修单,要注意的是,填写的第二OMS检修单中记载了包括申请的操作,操作设备、操作结果的关于调度方面的相关内容。

步骤104、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对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调度中心接收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后,需要进行批复或者不批复,批复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后,本地调度中心就会接收到上级调度中心下发的批复信息,本地调度中心就能够根据批复信息批复厂站执行批复信息相对应的指令;如果申请的是开工,厂站就执行开工的操作;如果申请的是完工操作,就执行完工所需要执行的关闭设备动作,以此类推,在此,就不再赘述具体的申请、批复过程。最后将批复信息填写至第二OMS检修单就可以记录操作动作信息和相应操作结果信息。本地调度中心拟写的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会与相应的第二OMS检修单关联,所有的操作设备、操作指令信息、操作动作以及相关的时间都会被记录在OMS检修单中,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流转或者填写检修单增加了工作量且有失准确性的情况。

本申请提供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在调令控制系统中的DICP系统和OMS系统建立联系,加强输变电系统中的互联互通;下级设备中的所有操作动作都需要层层上报,得到批复,将批复消息层层下传,然后厂站接收批复信息后,方可执行操作指令;并且,每一次的申请、批复和操作指令同时会被记录入OMS检修单上,检修单不仅能够准确且详尽的自动记载停复电申请中的操作指令,还能记录操作的设备,以及操作时间,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检修单的流转以及填写,避免了工作人员填单的繁琐,且易出现差错的情况。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电力调度技术中各级调控机构之间的DICP与OMS系统未能实现横向的互联互通,使得靠运行人员手动填写OMS检修单的工作量大且易出错,从而造成省地主网设备检修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方法的实施例二,包括:

步骤201、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

其中,第二OMS检修单与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调度中心一般指省级调度中心,可以管理下级调度中心的电力调度工作;下级调度中心一般为地方调度中心,或者电力系统的厂站终端;检修单由上级调度中心层层下发至各个下级调度中心,记载电力系统调度过程中的各种调度操作、操作设备,以及操作结果和操作时间等相关因素;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就是为了准确记录设备作出什么操作,避免了人为判定出错;第二OMS检修单是本地调度中心的检修单,是根据上级调度中心下发的第一OMS检修单得到的,具体的可以是一一对应同步得到,或者是直接接收第一OMS检修单作为本地调度中心的第二OMS检修单。后续根据检修单查看历史操作过程,不仅能具体到执行操作的设备,还能具体到操作时间和操作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和批复停复电申请填写至第一OMS检修单,每一个层级的调度中心均对调度过程中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记录,每一次的检修单的流转以及填写均是自动完成,不需要人为干预,使得整个调度过程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更加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调度中心除了可以下发检修单外,还能够直接下发停电操作指令,本地调度中心根据上级调度中心的停电操作指令对厂站进行停电操作;同样上级调度中心和本地调度中心均会根据停电操作流转OMS检修单。

步骤202、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

其中,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厂站需要进行输变电设备操作就要申请,在得到批复信息之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具体的操作申请包括停电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完工申请;当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厂站的申请时,需要将这些申请信息审核并按要求修改,然后发送至上级调度中心,等待上级调度中心的批复;申请时层层上传。就是说,本地调度中心是厂站的上一级调度中心,直接接收厂站的申请,然后根据厂站拟写的停复电申请拟写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再上传至上级调度中心,进行批复。例如,在厂站向本地调度中心操作指令申请后,本地调度中心根据厂站的操作指令申请对应需求的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即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该停复电申请上传至上级调度中心。

步骤203、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完工申请厂站的完工申请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告警提示。

步骤204、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完工申请厂站的完工申请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完工申请操作,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完工申请?”告警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3、步骤204的操作是本地调度中心的校核过程,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厂站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该停复电申请中包括了厂站需要进行操作指令等一系列申请,倘若本地调度中心没有收到厂站发送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而此时,本地调度可能会误操作,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上传给上级调度中心,为了避免误操作引起上传动作,本地调度中心需要通过告警的方式提示本地调度中心,是否在未接收到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上传操作。例如,如果上传操作的是操作指令的停复电申请,告警提示的信息是询问“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告警提示均是在本地调度中心完成的,但是在不同的操作阶段进行的告警提示,提示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误操作。其他的停复电申请校核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告警信息仅为了提示本地调度中心“是否继续提交”,是本地调度中心为了避免出现误操作制定的策略。

步骤205、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地调度中心除了上传厂站的停复电申请的同时,需要将得到的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内容填写至第二OMS检修单,需要注意的是,填写在第二OMS检修单中记载了包括申请的操作,操作设备、操作结果的关于调度方面的相关内容。

步骤206、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对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步骤207、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的完工申请批复信息时,作出“上级调度中心尚未批复开工申请,是否批复厂站开工申请?”告警提示。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开工申请的过程中本地调度中心并未接收到上级调度中心的批复信息,那么就需要告警提示本地调度中心,是否需要继续批复厂站的开工申请,以上的校核是防止上传的误操作,此处的校核是为了防止下发停复电申请的误操作,需要确保是在上级调度中心的允许之下执行的开工操作,所以制定了这一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上级调度中心接收到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后,需要进行批复或者不批复,批复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后,本地调度中心就会接收到上级调度中心下发的批复信息,本地调度中心就能够根据批复信息批复厂站执行批复信息相应的指令;如果申请的是开工,厂站就执行开工的操作;如果申请的是完工操作,就执行完工所需要执行的关闭设备动作,以此类推,在此,就不再赘述具体的申请、批复过程。将批复信息填写至第二OMS检修单就可以记录操作动作信息和相应操作结果信息。本地调度中心拟写的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会与相应的第二OMS检修单关联,所有的操作设备、操作指令信息、操作动作以及相关的时间都会被记录在OMS检修单中,从而避免了工作人员流转或者填写检修单增加了工作量且有失准确性的情况。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网输变电设备检修单填单装置的实施例,包括:

检修单下发模块301,用于通过上级调度中心将第一OMS检修单下发至本地调度中心,使得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本地调度停复电申请关联至第二OMS检修单,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与完工申请第一OMS检修单相同;

第一调度模块302,用于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厂站上传的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转化为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并将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与第二OMS检修单关联后上传至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完工申请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包括操作指令申请、开工申请和完工申请;

第一流转模块303,用于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将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第二调度模块304,用于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接收到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对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的批复后,通过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根据批复信息进行批复操作,使得厂站执行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对应的指令,并将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二OMS检修单。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校核模块305,用于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完工申请厂站的完工申请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操作指令申请,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操作指令申请”告警提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校核模块306,用于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的完工申请批复信息时,作出“上级调度中心尚未批复开工申请,是否批复厂站开工申请?”告警提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校核模块307,用于在完工申请本地调度中心未接收到完工申请厂站的完工申请第一DICP停复电申请时,作出“厂站未进行完工申请操作,是否向上级调度中心提交完工申请?”告警提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流转模块308,用于通过完工申请上级调度中心将完工申请第二DICP停复电申请和完工申请批复信息填写至完工申请第一OMS检修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通过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05:3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5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