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施工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
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或完工后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或总体沉降量严重超标的质量事故特别多,究其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既有
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引起。
3.在制订既有建筑基础控沉加固方案时,需对既有建筑工程桩基单桩承载力进行静载试验检测,以便确定既有工程桩总体承载力,进而确定新补加固桩的承载力及桩数量。
4.现有传统的堆载法和锚桩法针对既有建筑室内工程桩静载检测均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6.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在地基土中的既有工程桩、连接工程桩桩顶的承台或筏板、对应设置在待测既有工程桩上方的反力钢箱梁及设置在反力钢箱梁与承台或筏板之间的加载装置,
所述加载装置对应待测既有工程桩设置,所述承台或筏板上种植有高强锚杆,所述高强锚杆的上端穿出反力钢箱梁的上表面后通过螺栓紧固。
7.进一步地,加载装置包括液压
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上端通过上钢板与反力钢箱梁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液压千斤顶的下端通过下钢板与筏板或承台的上表面连接。
8.进一步地,加载装置对应的承台或筏板为经过水钻取芯法施工后分隔出来的圆形承台或筏板,该圆形承台和筏板与周围的承台和筏板完全分离,仅与待测既有工程桩的桩顶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反力钢箱梁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两端上表面的活动钢板、托板,所述托板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中部位置,面板围成的钢箱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组件。
10.进一步地,加强筋组件包括上加肋筋和下加肋筋,所述上加肋筋分设在面板两端的两侧面上,所述下加肋筋分别与托板及反力钢箱梁的侧壁焊接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同一位置处的上加肋筋的侧壁上还焊接有侧肋加筋,所述反力钢箱梁的内部设置有内加筋板。
12.进一步地,高强锚杆与承台或筏板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钢板。
13.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不受场地空间限制,在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及层高受限的情况下,可替代传统的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和堆载法,易于施工和安装,利用结构自重作为反力,解决既有建筑内工程桩的基桩承载力检测难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a-a剖面图;
16.图中,1-既有工程桩,2-承台或筏板,3-反力钢箱梁,301-面板,302-活动钢板,303-托板,304-上加肋筋,305-下加肋筋,306-侧加肋筋,307-内加筋板,4-高强锚杆,5-螺栓,6-液压千斤顶,7-上钢板,8-下钢板,9-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
18.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该装置安装便捷、成本较低、安全性高,解决了既有建筑地下室空间受限的问题,将传统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技术与植筋技术相结合,提出既有建筑桩基静载试验反力装置技术,为实现既有建筑基桩承载力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19.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该静载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在地基土中的既有工程桩、连接工程桩桩顶的承台或筏板、对应设置在待测既有工程桩上方的反力钢箱梁及设置在反力钢箱梁与承台或筏板之间的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对应待测既有工程桩设置,具体包括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的上端通过上钢板与反力钢箱梁的下表面连接,液压千斤顶的下端通过下钢板与筏板或承台的上表面连接。且加载装置对应的承台或筏板为经过水钻取芯法施工后分隔出来的圆形承台或筏板,该圆形承台和筏板与周围的承台和筏板完全分离,仅与待测既有工程桩的桩顶连接承台或筏板上种植有高强锚杆,高强锚杆的上端穿出反力钢箱梁的上表面后通过螺栓紧固,高强锚杆与承台或筏板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钢板。反力钢箱梁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两端上表面的活动钢板、托板,托板设置在面板下表面的中部位置,面板围成的钢箱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组件,该加强筋组件包括上加肋筋和下加肋筋,上加肋筋分设在面板两端的两侧面上,同一位置处的上加肋筋的侧壁上还焊接有侧肋加筋,下加肋筋分别与托板及反力钢箱梁的侧壁焊接设置,反力钢箱梁的内部设置有内加筋板。
20.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具体的测试方法为:
21.(1)选定被测既有工程桩基;
22.(2)既有工程桩基现场定位;
23.(3)用静力水钻取芯法分离桩顶上部与桩周的筏板或承台;
24.(4)在筏板或承台上种植高强锚杆(根据承载力确定种植高强锚杆数量及锚杆强度级别);
25.(5)根据被测工程桩设计静载值设置既有建筑工程桩基静载试验反力钢箱梁,将锚杆与反力钢箱梁进行连接;
26.(6)利用建筑物自重,通过液压千斤顶对既有工程桩分级加载,对工程桩进行静载检测;
27.(7)静载测试完成后,桩顶上方的混凝土块要求分批凿除,待外围混凝土凿完并安装加载墩加载后方可卸除测试油压千斤顶;
28.(8)筏板或承台结构恢复;
29.(9)既有工程桩基静载测试阶段做好降水工作,将地下水位维持在基础底标高以下500mm。
30.静载测试期间要确保既有工程桩始终保持受荷状态,防止房屋发生突沉,具体步骤如下:
31.第一步:根据既有工程桩的承载力设置反力钢箱梁;
32.第二步:筏板与工程桩脱离采用二次水钻取芯法施工,第一次取芯完成后立即采用千斤顶,通过反力梁对工程桩加载;
33.第三步:待加载完成后进行第二次取芯;
34.第四步:静载测试;
35.第五步:静载测试完成后,桩顶上方的混凝土块要求分批凿除,先凿外围后中间的顺序施工。待外围混凝土凿完并安装加载墩加载后方可卸除测试油压千斤顶;
36.第六步:基础结构恢复,钢筋按等强原则恢复原有钢筋、混凝土恢复。
37.各部件具体材质为,反力梁采用材质q355b的钢板焊接成钢箱梁,高强精轧螺纹钢拉杆及后种植锚杆均采用精轧螺纹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为930mpa。后种植锚杆采用水钻开φ65孔,清孔后插入精轧螺纹钢,然后灌入高强灌浆料锚固。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静载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在地基土中的既有工程桩(1)、连接既有工程桩(1)桩顶的承台或筏板(2)、对应设置在待测既有工程桩(1)上方的反力钢箱梁(3)及设置在反力钢箱梁(3)与承台或筏板(2)之间的加载装置,所述加载装置对应待测既有工程桩(1)设置,所述承台或筏板(2)上种植有高强锚杆(4),所述高强锚杆(4)的上端穿出反力钢箱梁(3)的上表面后通过螺栓(5)紧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装置包括液压千斤顶(6),液压千斤顶(6)的上端通过上钢板(7)与反力钢箱梁(3)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液压千斤顶(6)的下端通过下钢板(8)与筏板或承台(2)的上表面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装置对应的承台或筏板(2)为经过水钻取芯法施工后分隔出来的圆形承台或筏板,该圆形承台和筏板与周围的承台和筏板完全分离,仅与待测既有工程桩(1)的桩顶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钢箱梁(3)包括面板(301)、设置在面板(301)两端上表面的活动钢板(302)、托板(303),所述托板(303)设置在面板(301)下表面的中部位置,面板(301)围成的钢箱梁上还设置有加强筋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组件包括上加肋筋(304)和下加肋筋(305),所述上加肋筋(304)分设在面板(301)两端的两侧面上,所述下加肋筋(305)分别与托板(303)及反力钢箱梁(3)的侧壁焊接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位置处的上加肋筋(304)的侧壁上还焊接有侧肋加筋(306),所述反力钢箱梁(3)的内部设置有内加筋板(307)。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锚杆(4)与承台或筏板(2)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钢板(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既有建筑桩筏基桩的静载测试装置,包括设置在地基土中的既有工程桩、连接工程桩桩顶的承台或筏板、反力钢箱梁及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对应待测既有工程桩设置,承台或筏板上种植有高强锚杆,高强锚杆的上端穿出反力钢箱梁的上表面后通过螺栓紧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不受场地空间限制,在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及层高受限的情况下,可替代传统的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和堆载法,易于施工和安装,利用结构自重作为反力,解决既有建筑工程桩的基桩承载力检测难题。工程桩的基桩承载力检测难题。工程桩的基桩承载力检测难题。
技术研发人员:
张润财 王擎忠 张林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6
技术公布日:
20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