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1K36/82 A61P13/08 A61K35/64
1.一种组方,其包含蜂花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桔梗、茯苓、桃仁和红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比的原料(中药以药材计)组成:
蜂花粉17~30份;
蒲公英7~13份;
马齿苋13~23份;
鱼腥草8~15份;
桔梗6~11份;
茯苓11~19份;
桃仁5~9份;
红茶4~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的组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比的原料(中药以药材计)组 成:
蜂花粉:20~26份
蒲公英:9~12份
马齿苋:15~20份
鱼腥草:10~13份
桔梗:8~11份
茯苓:13~17份
桃仁:6~9份
红茶:4~7份。
4.制备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的组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原料中加入相当原料总量5~13倍的水或50-80%乙醇进行提取,提取时间1~3小时,提 取1~3次;提取后的提取液经过滤后进行真空浓缩,60-85℃以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 1.30,浓缩液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即得。
5.权利要求1至4项任一项所述组方在制备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用途,其中所述组方是呈固体制剂的形式,如茶剂、散剂、颗粒剂 等。
一种慢性前列腺炎的植物组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慢性前列腺炎的植物组方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医药技术领 域,特别是属于一种慢性前列腺炎的红茶与中药组方。
背景技术
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统多发病、常见病。急性前列腺炎多为感染性疾病,而慢性 前列腺炎多为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以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疾病。慢性 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指前列腺在病原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 出现以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CP一直是困扰泌尿男科医师 的常见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国内的各项调查研究所应用的流行病 学方法及所选择调查人结构的不同,统计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目前国内报道的CP发病率 约为6.0%-32.9%,高于国外的文献报道。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以及老化等与前列腺炎发病相关。此外, 身心疲劳以及特定工作环境造成的前列腺长期充血,都可能直接参与或影响到前列腺炎的 发生。当然,微量元素Zn的缺乏及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对组织器官的损伤也可能诱发前列腺 炎。目前临床上以抗菌素、α-受体阻滞剂及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作为前列腺炎的常用 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人们非常关注寻及开发用于或改善前列腺炎的中药及 天然药物。
中医学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属淋证、精浊、尿浊、淋浊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常为内外 湿热之邪侵犯下焦引起,湿热之邪长期不清,久郁不泄,而致气血瘀滞。临床症状也多表现 为湿热瘀阻之象,以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为主。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温肾前列腺颗粒及制备方法(申请号:03118313.1),其在胶囊 剂的基础上剂型改革而成,起效迅速,克服了原剂型的服用量大,吞咽困难的不足,但其功 能只有益肾利湿,而无清热,活血,散结等功能,其主要用于肾虚挟湿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用药范围较窄。申请号为20130614446.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 配方,由下述组分制成:沙苑子、川断、益智仁、金樱子、荔枝核、仙灵脾、三棱、莪术、山甲,各 组分协调作用不显著,没有达到标本兼治,治病强身的效果。申请号为200610046086.7的中 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前列腺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配方比较单一,效果 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选用植物王国——美丽云南的纯天然植 物,依《滇南本草》及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秘方,经科学调配,运用现代加工技术精制而 成。所选植物蜂花粉、马齿苋、蒲公英等符合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名单》要求,药食两用,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消肿散瘀,利尿通淋,对前列腺疾病有重大 突破,疗效显著确切、稳定、持久、彻底、安全,远优于现有前列腺疾病的药物,而且治愈 后病情不反复。主要功能:清瘀滞、排毒素、调理补益。按照中医药理论提供一种慢性前 列腺炎的植物组方,该植物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特点,总结数十年临床 慢性前列腺炎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提取,该产品在临床50例病人中经长期观察,证明其 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所述组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组方,其包含蜂花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桔梗、茯苓、桃仁 和红茶。
本发明慢性前列腺炎药物的组方由以下配比的原料(中药以药材计)组成:
蜂花粉:17~30份
蒲公英:7~13份
马齿苋:13~23份
鱼腥草:8~15份
桔梗:6~11份
茯苓:11~19份
桃仁:5~9份
红茶:4~8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慢性前列腺炎药物的组方由以下配比的原料(中药以药材 计)组成:
蜂花粉:20~26份
蒲公英:9~12份
马齿苋:15~20份
鱼腥草:10~13份
桔梗:8~11份
茯苓:13~17份
桃仁:6~9份
红茶:4~7份。
本发明组方的制备方法是:原料中加入相当原料总量5~13倍的水或50-80%乙醇进行 提取,提取时间1~3小时,提取1~3次;提取后的提取液经过滤后进行真空浓缩,60-85℃浓 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30,浓缩液经真空干燥或喷雾干燥,即得。
所述组方在制备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用途。
所述组方是呈固体制剂的形式,如茶剂、散剂、颗粒剂等。
发明人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经过探索性试验,摸索出特定组成、特定用量的 组合,其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方中蜂花粉功能消瘀血、利小便、扶脾助肾,为全方之君;蒲公 英、鱼腥草皆能清热消炎、除湿消肿、通利膀胱,桃仁、马齿苋皆能活血化瘀、破结消痞、利气 散郁,上四者合奏清热消炎、活血散瘀之功,共为全方之臣;茯苓助君药除湿利水又能健脾 使清热药不伤脾胃,兼合桔梗宣发上焦气以“提壶揭盖”助诸药畅通尿道,上二者皆为全方 之佐;使用红茶平和暖胃,调和诸药为全方之使。
本发明组方各组份的主要成份包括:
蜂花粉:氨基酸、糖类和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类、矿物质、酶类、激酶、生长素、黄酮 类等。
蒲公英:三萜类、黄酮类、香豆精类、倍半萜内酯类、植物甾醇类、素类、挥发油、 乙酰酯类等。
马齿苋: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三萜醇类、有机酸类、儿茶酚胺类、微量元素及 无机盐类等。
鱼腥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甾醇类、生物碱、维生素、水溶性多糖、金属元素 及盐类等。
桔梗:挥发油、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皂苷类、酚类、黄酮类、聚炔类等。
茯苓:多糖、三萜、脂肪酸、甾醇、酶等。
桃仁:脂质、苷类、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苦杏仁酶、尿囊素酶等。
红茶: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 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组方临床效果明显:对轻、中度慢性前列腺炎,单独使用可达到抗菌消炎效果;对 重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也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性功能紊乱;改善轻质抑郁症状。使用方 便、疗效可靠,安全无毒,可长期服用。
(2)本发明的组方其组方精当,为常用药食同源的中药和红茶所组成,药源清楚, 来源广泛,安全无毒,价廉易得;
(3)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采用了喷雾干燥等先进技术,服用方便,剂量准确,经济实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生产茶剂
组成(单位克):蜂花粉23、蒲公英11、马齿苋18、鱼腥草12、桔梗10、茯苓16、桃仁9、红茶 7
先将上述八种原料,按处方量称量配齐,放入提取罐中,加7倍量的水提取,提取2次,每 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后过滤,7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喷雾干燥,分装,即得。
实施例二: 生产散剂
组成(单位克):蜂花粉21、蒲公英10、马齿苋17、鱼腥草12、桔梗11、茯苓16、桃仁9、红茶 6
先将上述八种原料,按处方量称量配齐,放入提取罐中,加7倍量70%乙醇提取,提取3 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后过滤,80℃以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真空干燥,粉碎,过 筛,分装,即得。
实施例三:生产颗粒剂
组成(单位克):蜂花粉21、蒲公英10、马齿苋17、鱼腥草12、桔梗9、茯苓16、桃仁8、红茶6
先将上述八种原料,按处方量称量配齐,放入提取罐中,加12倍量60%乙醇提取,提取1 次,每次3小时,合并提取液后过滤,60℃以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真空干燥,粉碎,过 筛,混匀,制粒,分装,即得。
药效学实验及临床疗效评价
(一)该发明对实验性大鼠前列腺炎的影响
通过对大鼠前列腺内注射金黄葡萄球菌和角叉菜胶,分别建立大鼠感染性前列腺炎 (CBP) 和非感染性前列腺炎(CNP)病理模型, 以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前列腺液中 白细胞总数、卵磷脂小体密度以及前列腺组织中Zn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观察该发明对两种 病理模型的影响。TBARS法测定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的丙二醛(MDA)含量,ORAC法测定 抗氧化能力指数。
非感染性前列腺炎模型制备:大鼠腹腔注射异钠1.5ml/kg(浓度3%)麻醉 后,无菌条件下于下腹部正中切开约1cm,提出膀胱及两侧精囊, 暴露附于精囊内侧的前列 腺背叶。将0.2μm滤膜灭菌的1%角叉菜胶以每只大鼠0.1mL的给药量分别注入前列腺双侧背 叶内, 然后将膀胱复位并逐层缝合。
感染性前列腺炎的制备:大鼠腹腔注射异钠1.5ml/kg(浓度3%)麻醉后, 无菌条件下于下腹部正中切开约1cm,提出膀胱及两侧精囊, 暴露附于精囊内侧的前列腺 背叶。将稀释成2×107cell/mL的金黄葡萄球菌液以0.05mL/只大鼠的接种量分别注入前 列腺双侧背叶内,然后将膀胱复位并逐层缝合。
取200-250g SD雄性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 组、模型组、本发明按实施例1制备样品低剂量组250mg/kg,高剂量组500mg/kg)及前列康组 (500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量水溶液。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9d。于第七天 给药后1h,制备非感染性前列腺炎模型。末次给药后1h在乙醚麻醉下,心脏取血测血清酸性 磷酸话梅活性和MDA含量,摘取前列腺测其白细胞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Zn含量和前列腺组 织匀浆中抗氧化能力指数。另取大鼠50只,分组和给药方法与非感染性前列腺炎实验相同, 仅在给药7d后制备感染性前列腺炎模型,实验结束后,取血和前列腺测定相同的指标。
检测指标:
白细胞总数和卵磷脂小体密度的测定:精确称取前列腺50mg,放入手动玻璃匀浆器中, 加入200µL生理盐水研磨后200目网过滤。在漩涡混合器上充分混匀后取20µL加入380µL白 细胞稀释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数并观察卵磷脂小体密度。测定按临床检验标准 分为4级,即满视野为4级, 3/ 4视野为3级, 1/ 2视野为2级, 1/ 4 视野为1级。
血清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心脏采血并静置1h后,在4℃条件下,以3000r/ 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并采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测试盒测定血清中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 性。测定原理为前列腺酸性磷酸酶通过催化α-萘酚磷酸盐水解产生α-萘酚和无机磷酸盐, α-萘酚与重氮盐反应生成有偶氮化合物,在530nm处比测定并计算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的活性。实验结果以1L血清在37℃条件下与底物作用,每分钟产生1μmol的游离酚为一个活 性单位。
Zn含量的测定:将前列腺组织剪碎, 加生理盐水100mg/mL后,在冰浴中用组织匀 浆机制成10%匀浆。该匀浆在4℃条件下,以3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液用蒸馏水稀释 50倍后, 使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并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前列腺组织匀浆中 的Zn含量。
血清及前列腺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测定(TBARS法):用生理盐水制成5%的前列腺组 织匀浆,在4℃下以10000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液稀释成2%后以考马斯亮兰蛋白试剂 盒测定蛋白含量。用MDA检测试剂盒测定前列腺组织匀浆和血清中MDA含量。测定原理为MDA 可与硫代酸(TBA)缩合,形成在53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性质的红产物,通过比法 测定并计算MDA含量。
前列腺组织匀浆中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的测定:以3%高氯酸制备成2%前列腺组 织去蛋白匀浆,在4℃条件下,以10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取上清液作为测定ORAC的 样品。荧光素钠、AAPH和Trolox用75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溶解,并使反应体系中荧 光素钠和AAPH的终浓度分别为63mmol/L和12.8mmol/L。测定步骤为在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 度的20μL前列腺组织匀浆液,再依次加入140μL AAPH和20μL上述磷酸盐缓冲液,最后添加 20μL 荧光素钠后迅速将96孔板置于设置温度37℃条件下的荧光酶标仪中开始测定。每 2min测定一个点,共测定2h。前列腺组织的ORAC值是以1μmol/L的Trolox在荧光衰减曲线上 对应的保护积分面积作为标准对照计算。
统计学处理: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可以看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液中Zn含量、卵磷脂小体 密度及前列腺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水平均明显降低的同时,白细胞(WB)C总数和MDA水 平均显著增加。此外,我们也发现角叉菜胶诱发非感染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MDA水平及前列 腺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明显增加。当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样品两个剂量组(250mg/kg和 500mg/kg)后明显逆转所测指标的变化。本发明实施例1样品两个剂量组能有效地提高大鼠 前列腺组织中Zn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水平,并明显改善血清ACP活性及降低MDA水 平,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本发明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非感染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改善 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液中Zn含量、卵磷脂小体 密度及前列腺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水平均明显降低,WBC总数和MDA水平明显增加的同 时,血清中MDA水平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也明显增加。本发明实施例1两个剂量组均能 明显改善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上述指标改变,本发明具有明显的改善金黄葡萄球菌致 大鼠感染性前列腺炎的作用,前列康也显示出相似的药理活性。
(二)本发明对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病例选择:50例病人,年龄在20-50岁周岁(包括20、50周岁)的男性。病程3个月以上。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试行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 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外科学》(第 7 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写的《2011年前列 腺炎指南》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前列腺炎的分类中Ⅲ型诊断标准制定。1) 排尿异常及尿道分泌物:尿频、尿痛、尿急,夜尿增多,排尿灼热或尿道不适,排尿后尿道口 滴白。疼痛表现: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 2)前列腺触诊(直肠指检)质地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小硬结;可有局限性压痛,大小可 增大、缩小或正常。3) 前列腺液(EPS)镜检WBC>10 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可见减少或 消失。凡具备1-3项中任何一项即可确诊。
纳入标准为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0-50岁。排除标准为不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标准;急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癌、附睾炎、泌尿系结石、尿 道畸形、尿道狭窄及严重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的原 发性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的患者;不能配合者,例如精神病患者。
方法:按上述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样品,每次2袋,每天2次。服用8周。试验 期间,受试者应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憋尿、久坐,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
疗效标准:病人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痊愈: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 EPS 检查连续 2 次以上正常。显效: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显著改善,EPS 检查连续 2 次 以上 WBC 计数较前减少≥60%。有效: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EPS 检查连续2 次以上 WBC 计数较前减少≥30%。无效:前列腺压痛及质地无改善,EPS 检查连续 2 次以上 WBC 计数较前减少<30%或者无变化。
结果:临床治愈17例,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使用中无 毒副作用。结果表明该发明安全有效,不易反弹,可长期服用。
本文发布于:2023-04-01 01:1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49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