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辊
轴承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防止
漏油的精开松
辊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2.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一次性消费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刺无纺布因其独特的工艺,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纸、医用敷料及其他产业用品,laroche精开松机被广泛应用于以粘胶和涤纶为原材料的水刺生产线,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原料随设备的运转会四处飞散,但原料缠绕设备轴承,影响设备的使用和生产质量,定期清洁耗费时间较长,且高速旋转纤维会缠绕轴头密封处磨檫发热造成橡胶密封圈老化、脱落,产生漏油,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以解决在原料缠绕设备轴承,影响设备的使用和生产质量,定期清洁耗费时间较长,且高速旋转纤维会缠绕轴头密封处磨檫发热造成橡胶密封圈老化、脱落,产生漏油,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包括:
5.轴承端盖,位于轴承本体上端表面,
所述轴承端盖下端面凸起端通过第二密封圈与轴承本体紧密贴合;
6.吸油环块,位于轴承本体上端表面,所述吸油环块外侧面包裹有垫圈;
7.第一密封圈,位于轴承端盖内侧壁,所述第一密封圈内侧贴合有辊轴。
8.进一步的,所述轴承本体下端焊接有轴承底座,所述轴承底座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轴承本体上端面和轴承端盖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
9.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端盖表面设置有第二槽槽孔;且第二槽槽孔通过定位销与轴承本体上表面相固定,所述环形凹槽内部贴合有橡胶材质垫圈。
10.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环块下端通过固定钉插接固定有下盖,所述下盖中部嵌入固定有多孔面板;且多孔面板与轴承本体相贴合。
11.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环块内部填充有吸油纤维填充层;且吸油环块采用软质橡胶制成,所述垫圈内侧壁与第一密封圈相贴合。
12.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端盖表面设置有第一槽槽孔;且第一槽槽孔位于垫圈上端中部处,所述轴承端盖上端面呈平面状;下端面呈凹凸不平状。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利用轴承端盖固定在轴承外圈表面,平端面的轴承端盖扩大了轴承底座距离墙板的间距,使得设备运转过程中,原料纤维不易在狭小的部位缠绕,不影响设备运转,不产生污棉,降低了质量风险,同时提高该部位原料纤维清洁效率,从而不会产生焦棉,黑棉增加布面疵点等情
况,通过吸油环块压在轴承端盖和轴承表面,使吸油环块内部的纤维填充层进行吸收轴承内圈漏出的油液,通过轴承端盖表面的第一槽槽孔挤压吸油环块,使油液重新挤压流入轴承内圈内,阻止油液的漏出,便于维持轴承的正常运转,解决了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正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承端盖的下端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垫圈和吸油环块的局部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17.1、轴承本体;11、固定孔;12、轴承底座;13、辊轴;2、轴承端盖; 21、第一槽槽孔;22、第二槽槽孔;23、环形凹槽;3、垫圈;4、吸油环块; 41、吸油纤维填充层;42、下盖;43、多孔面板;44、固定钉;5、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正视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承端盖的下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垫圈和吸油环块的局部剖面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包括:轴承端盖2、吸油环块4和第一密封圈5。
21.轴承端盖2,位于轴承本体1上端表面,轴承端盖2下端面凸起端通过第二密封圈51与轴承本体1紧密贴合。
22.吸油环块4,位于轴承本体1上端表面,吸油环块4外侧面包裹有垫圈3。
23.第一密封圈5,位于轴承端盖2内侧壁,第一密封圈5内侧贴合有辊轴 13。
24.原料缠绕设备轴承,影响设备的使用和生产质量,定期清洁耗费时间较长,且高速旋转纤维会缠绕轴头密封处磨檫发热造成橡胶密封圈老化、脱落,产生漏油,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利用轴承端盖固定在轴承外圈表面,平端面的轴承端盖扩大了轴承底座距离墙板的间距,使得设备运转过程中,原料纤维不易在狭小的部位缠绕,不影响设备运转,不产生污棉,降低了质量风险,同时提高该部位原料纤维清洁效率,从而不会产生焦棉,黑棉增加布面疵点等情况,通过吸油环块压在轴承端盖和轴承表面,使吸油环块内部的纤维填充层进行吸收轴承内圈漏出的油液,通过轴承端盖表面的第一槽槽孔挤压吸油环块,使油液重新挤压流入轴承内圈内,阻止油液的漏出,便于维持轴承的正常运转,解决了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
25.轴承本体1下端焊接有轴承底座12,轴承底座12表面设置有固定孔11,轴承本体1上端面和轴承端盖2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3。
26.固定孔11可将轴承底座12进行固定。环形凹槽23内部压合有垫圈3,使轴承本体1与轴承端盖2之间衔接紧密,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轴承本体1 内部。
27.轴承端盖2表面设置有第二槽槽孔22;且第二槽槽孔22通过定位销与轴承本体1上表面相固定,环形凹槽23内部贴合有橡胶材质垫圈3。
28.轴承端盖2与轴承本体1相固定,扩大了轴承底座距离墙板的间距,使得设备运转过程中,原料纤维不易在狭小的部位缠绕,不影响设备运转,不产生污棉,降低了质量风险,同时提高该部位原料纤维清洁效率。
29.吸油环块4下端通过固定钉44插接固定有下盖42,下盖42中部嵌入固定有多孔面板43;且多孔面板43与轴承本体1相贴合。
30.下盖42表面的多孔面板43,方便油液的进出,使轴承本体1内漏出的油液进入吸油环块4内,或者将吸油环块4内的油液挤压出去。
31.吸油环块4内部填充有吸油纤维填充层41;且吸油环块4采用软质橡胶制成,垫圈3内侧壁与第一密封圈5相贴合。
32.吸油纤维填充层41可以吸收轴承内圈漏出的油液,避免油液漏出造成浪费。第一密封圈5用于阻止漏出的油液向辊轴13之间的间隙漏到外侧。
33.轴承端盖2表面设置有第一槽槽孔21;且第一槽槽孔21位于垫圈3上端中部处,轴承端盖2上端面呈平面状;下端面呈凹凸不平状。
34.使用柱体从第一槽槽孔21处插入,进行挤压垫圈3内部的吸油环块4,使吸油纤维填充层41吸收的油液从多孔面板43排出,并流入轴承内圈内,便于阻止油液的漏出,维持轴承的正常运转。
35.本实用新型的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可有效解决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降低了质量风险,同时提高该部位原料纤维清洁效率,维持轴承的正常运转,适用于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端盖(2),位于轴承本体(1)上端表面,所述轴承端盖(2)下端面凸起端通过第二密封圈(51)与轴承本体(1)紧密贴合;吸油环块(4),位于轴承本体(1)上端表面,所述吸油环块(4)外侧面包裹有垫圈(3);第一密封圈(5),位于轴承端盖(2)内侧壁,所述第一密封圈(5)内侧贴合有辊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下端焊接有轴承底座(12),所述轴承底座(12)表面设置有固定孔(11),所述轴承本体(1)上端面和轴承端盖(2)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凹槽(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端盖(2)表面设置有第二槽槽孔(22);且第二槽槽孔(22)通过定位销与轴承本体(1)上表面相固定,所述环形凹槽(23)内部贴合有橡胶材质垫圈(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环块(4)下端通过固定钉(44)插接固定有下盖(42),所述下盖(42)中部嵌入固定有多孔面板(43);且多孔面板(43)与轴承本体(1)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环块(4)内部填充有吸油纤维填充层(41);且吸油环块(4)采用软质橡胶制成,所述垫圈(3)内侧壁与第一密封圈(5)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端盖(2)表面设置有第一槽槽孔(21);且第一槽槽孔(21) 位于垫圈(3)上端中部处,所述轴承端盖(2)上端面呈平面状;下端面呈凹凸不平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包括:轴承端盖,位于轴承本体上端表面,所述轴承端盖下端面凸起端通过第二密封圈与轴承本体紧密贴合;吸油环块,位于轴承本体上端表面,所述吸油环块外侧面包裹有垫圈;第一密封圈,位于轴承端盖内侧壁,所述第一密封圈内侧贴合有辊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原料缠绕设备轴承,影响设备的使用和生产质量,定期清洁耗费时间较长,且高速旋转纤维会缠绕轴头密封处磨檫发热造成橡胶密封圈老化、脱落,产生漏油,缺乏不易缠绕、防止漏油的精开松辊轴承结构的问题。轴承结构的问题。轴承结构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鲍希望 陈锐 江培辉 李虎 高克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4
技术公布日:
20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