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


背景技术:



2.功能性面料是一种多用于户外运动装备上的面料,主要采用该类面料制作登山服、滑雪服、冲锋衣等,通过其自身面料的功能性,适用于探险和恶劣环境下使用,对人体起到各方面的保护作用;
3.常见的功能性面料包括速干面料、防紫外线面料、防水面料、透气面料、防风的抓绒面料以及常规抓绒面料;同时也有不少厂家在对面料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在面料的针织工艺中进行改进,掺入功能性材质,使其具备除臭、芳香等其他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功能。
4.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120541853.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除臭面料,包括面料本体、花边层、防水层、保温层、除臭层、吸水层和毛皮层,所述面料本体顶部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外侧固定连接花边层,所述防水层底部通过缝纫固定连接保温层,且保温层底部通过缝纫固定连接吸水层,且吸水层底部通过缝纫固定连接毛皮层。该种除臭面料设有防水层,可以有效的对面料进行防水处理,且水不会通过面料传入面料内部,从而产生异味,该种装置还设有除臭层,除臭层内的除臭香料可以有效的净化面料内的异味,且除臭香料具有香味,可以增加面料的香味,方便用户使用。但是上述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仅通过不同材质的功能性面料进行多层复合以达到对应的功能性效果,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使用寿命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解决现有功能性面料上存在的结构改进较少而单靠材质替换会导致除臭功能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复合的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及第三面料层,所述第二面料层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三面料层之间,所述第一面料层包括以相互沉浮、交错方式编织的经纱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垂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之间编织形成透气通孔,所述第二面料层的上下表面均喷涂有抗菌银离子颗粒,所述第三面料层为纯棉布层,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之间通过纯棉纱线进行编织缝合,所述纯棉纱线穿透部分所述透气通孔。
7.进一步的,所述经纱的密度为35根/cm-46根/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28根/cm-40根/cm,对应形成的透气通孔的孔径为0.1平方毫米-0.15平方毫米。
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面料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三面料层。
9.进一步的,所述纯棉纱线包括棉纱和活性炭纤维,所述棉纱螺旋缠绕于所述活性炭纤维上。
10.进一步的,所述面料本体厚度在0.8-1.2mm。
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有三层复合的面料,为面料本体提供了功能性及防护性;第一面料层包括相互沉浮、交错方式编织的经纱和纬纱,其编织方式所形成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且具备良好的抗拉扯能力,同时相互垂直编织的结构在交叉处自然形成透气通孔,透气通孔可以增强面料本体的透气性能,同时也可以为纯棉纱线的缝合提供穿透空间,而不会破坏第一面料层的结构;通过在第二面料层的上下表面上喷涂有抗菌银离子颗粒,抗菌银离子颗粒为公知材质,将其喷涂在第二面料层的上下表面,由于银离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银离子的抗菌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3.1)干扰细胞壁的合成。细菌细胞壁重要组分为肽聚糖,银离子抗菌剂对细胞壁的干扰作用,主要抑制多糖链与四肽交联有连结,从而使细胞壁失去完整性,失去了对渗透压的保护作用,损害菌体而死亡。
14.2)可损伤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菌细胞生命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如细胞膜收到损伤、破坏,将导致细菌死亡。
15.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变更、停止、使细菌死亡。
16.4)干扰核酸的合成。总的说是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包括dna、rna的合成,以及dna模板转录mrna等。
17.众所周知,面料产生异味多由于其自身面料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滋生细菌,细菌的呼吸作用产生异味,故采用银离子进行杀菌可以有效抑制异味的产生,同时通过将银离子喷涂于第二面料层上,上下通过第一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进行保护,延长了银离子的作用时间。
18.2、经纱的密度为35根/cm-46根/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28根/cm-40根/cm,对应形成的透气通孔的孔径为0.1平方毫米-0.15平方毫米,合理的编织数量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证成品的面料的整体抗拉扯能力得到提高,不会因为外部的拉扯而发生变形。
19.3、由于第二面料层为主要功能面料层,且喷涂于其上下表面的抗菌银离子颗粒会渗透进面料层内部,故适当增加其厚度能够提供更多的抗菌银离子的容置空间,并且适当提升其厚度有利于提升第二面料层的自身强度。
20.4、纯棉纱线包括棉纱和活性炭纤维,所述棉纱螺旋缠绕于所述活性炭纤维上,活性炭纤维的作用与抗菌银离子颗粒相似,其抗菌功能较弱,故仅用作缝合线使用,但其自身具备吸附异味、除臭的功能,将其作为缝合各个面料层的复合纱线,为面料层整体带来除臭的功效。
21.5、所述面料本体厚度在0.8-1.2mm,面料层的厚度控制在0.8-1.2mm,适用于制作内裤或者袜子等日常领域,发挥其除臭功能。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层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面料层结构俯视图;
24.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面料层结构俯视图;
26.图5是纯棉纱线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8.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复合的第一面料层1、第二面料层2及第三面料层3,所述第二面料层2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层1与所述第三面料层3之间,所述第一面料层1包括以相互沉浮、交错方式编织的经纱12和纬纱11,所述经纱12和所述纬纱11相互垂直,所述经纱12和所述纬纱11之间编织形成透气通孔13,所述第二面料层2的上下表面均喷涂有抗菌银离子颗粒21(抗菌银离子为公知抗菌材质,在此不多赘述,将其喷涂于第二面料层2上其会粘附于第二面料层2的表面和渗透进第二面料层2内部),所述第三面料层3为纯棉布层,所述第一面料层1、第二面料层2和第三面料层3之间通过纯棉纱线14进行编织缝合,所述纯棉纱线14穿透部分所述透气通孔13;
29.所述纯棉纱线14包括棉纱141和活性炭纤维142,所述棉纱141螺旋缠绕于所述活性炭纤维142上,活性炭纤维为公知产品,其作用是能够抗菌及吸附异味,抗菌作用同时也可以避免由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异味,在此不多赘述;同时棉纱141采用加捻的方式螺旋缠绕在活性炭纤维142上,两条棉纱141相互加捻能够带来更强的结构强度同时能够保护活性炭纤维142;纯棉纱线14直接透过透气通孔13对各个面层进行缝合加固,故会存在对部分透气通孔13的遮挡,但对面料本体上透气通孔13所带来的透气性能影响不大。
30.上述第一面料层厚度为0.3mm、第二面料层厚度为0.5mm、第三面料层厚度为0.3mm,面料本体整体厚度为1.2mm,实际生产中由于各个面料层中不同材质的替换,可能会导致各个面料层的厚度发生改变,但第二面料层2的厚度始终大于第一面料层1和第三面料层3,且维持面料本体的整体厚度在0.8-1.2mm即可;上述经纱12的密度为35根/cm,所述纬纱11的密度为28根/cm,对应形成的透气通孔13的孔径为0.15平方毫米,实际生产过程中,经纱12的密度范围可以是35-46根/cm,纬纱11的密度范围可以是28-40根/cm,对应形成的透气通孔13的孔径为0.1-0.15平方毫米。
3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复合的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及第三面料层,所述第二面料层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三面料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层包括以相互沉浮、交错方式编织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垂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之间编织形成透气通孔,所述第二面料层的上下表面均喷涂有抗菌银离子颗粒,所述第三面料层为纯棉布层,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之间通过纯棉纱线进行编织缝合,所述纯棉纱线穿透部分所述透气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密度为35根/cm-46根/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28根/cm-40根/cm,对应形成的透气通孔的孔径为0.1平方毫米-0.15平方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料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三面料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棉纱线包括棉纱和活性炭纤维,所述棉纱螺旋缠绕于所述活性炭纤维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厚度在0.8-1.2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性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臭的复合网布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层叠设置且相互复合的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及第三面料层,所述第二面料层置于所述第一面料层与所述第三面料层之间,所述第一面料层包括以相互沉浮、交错方式编织的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垂直,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之间编织形成透气通孔,所述第二面料层的上下表面均喷涂有抗菌银离子颗粒,所述第三面料层为纯棉布层,所述第一面料层、第二面料层和第三面料层之间通过纯棉纱线进行编织缝合,所述纯棉纱线穿透部分所述透气通孔。解决现有功能性面料上存在的结构改进较少而单靠材质替换会导致除臭功能寿命不长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丁小伟 林春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惠安县大林鞋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21

技术公布日:

2022/10/4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8:5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4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面料   所述   经纱   纬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