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与提高,人们的生活逐渐得到了提升,电力的使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传递电力的介质大多数采用线缆,线缆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目前在电力建设中线缆一般都是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3.现有的线缆固定装置不便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或拆卸,使线缆在装卸的过程中比较繁琐,从而降低了人们对于缆线拆装的效率,使人们使用起来不是很顺手,使人们在工作中不是很省心,且不易根据线缆的粗细进行紧密的夹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或拆卸,且不易根据线缆的粗细进行紧密的夹持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板箱,所述板箱内腔底壁的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板箱内腔的顶壁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贯穿板箱的顶壁,所述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架,所述螺纹管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板箱顶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作用块,两组所述作用块的相视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侧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块,所述调节架的顶端位于下侧夹持块的底壁,左右两侧所述滑槽内腔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作用齿轮,上侧所述夹持块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齿条,下侧所述夹持块顶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齿条,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齿条位于第一齿条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均和作用齿轮相啮合,两组所述夹持块的相视侧均开设有圆弧形凹槽。
6.优选的,所述板箱内腔的底壁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位于螺纹管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螺纹管的下侧,下侧所述夹持块的底壁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板箱的顶壁并位于通孔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作用管,所述作用管顶端设置有限位块。
7.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均设置有限位杆,下侧所述夹持块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限位槽,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杆位于左右两侧限位槽的内腔。
8.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转管,所述第一齿轮设置设置于转管的外壁,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作用架,所述转管设置于作用架内腔的上下侧壁,所述板箱的底壁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位于作用架底壁的右侧。
9.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外壁呈椭圆形设置,所述转管的内壁与转杆的外壁相匹配。
10.优选的,所述作用架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齿块,下侧所述限位齿块与第三齿轮相啮合。
11.优选的,上下两侧所述夹持块相对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作用槽与第二作用槽,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二作用槽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齿条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一作用槽的内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板箱、电机和转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或拆卸,避免线缆发生偏移产生打结缠绕,便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4.2、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螺纹杆、第三齿轮和作用管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不同粗细的线缆进行紧密的夹持,避免线缆夹持不够紧密发生偏移;
15.3、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转管、作用架和气缸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调节,有利于装置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调节传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集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00、板箱;101、电机;102、转杆;103、第一齿轮;104、螺纹管;105、调节架;106、第二齿轮;107、作用块;108、夹持块;109、第二齿条;110、螺纹杆;111、第三齿轮;112、作用管;113、限位块;114、限位杆;115、转管;116、作用架;117、气缸;118、限位齿块;119、第一齿条;120、作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板箱100,板箱100内腔底壁的右侧设置有电机101,电机101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102,转杆10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103,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03便于带动第二齿轮106旋转,板箱100内腔的顶壁设置有螺纹管104,通过设置螺纹管104便于带动调节架105移动,螺纹管104的顶端贯穿板箱100的顶壁,螺纹管104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架105,螺纹管10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06,通过设置第二齿轮106便于带动螺纹管104旋转,第一齿轮103与第二齿轮106相啮合,板箱100顶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作用块107,通过设置作用块107便于对夹持块
108进行支撑,两组作用块107的相视侧开设有滑槽,通过设置滑槽便于对夹持块108的移动进行限位,滑槽的上侧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块108,调节架105的顶端位于下侧夹持块108的底壁,左右两侧滑槽内腔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作用齿轮120,通过设置作用齿轮120便于带动第一齿条119进行移动调节,上侧夹持块108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齿条119,下侧夹持块108顶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齿条109,通过设置第二齿条109便于带动作用齿轮120旋转,左右两侧第二齿条109位于第一齿条119的左右两侧,第一齿条119与第二齿条109均和作用齿轮120相啮合,两组夹持块108的相视侧均开设有圆弧形凹槽,通过设置圆弧凹槽便于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
25.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板箱100、电机101和转杆102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或拆卸,避免线缆发生偏移产生打结缠绕,便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6.实施例二,板箱100内腔的底壁设置有螺纹杆110,螺纹杆110位于螺纹管104的内腔,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111,第三齿轮111位于螺纹管104的下侧,下侧夹持块108的底壁开设有通孔,螺纹杆110的顶端贯穿板箱100的顶壁并位于通孔的内腔,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作用管112,作用管112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13。
27.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螺纹杆110、第三齿轮111和作用管112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不同粗细的线缆进行紧密的夹持,避免线缆夹持不够紧密发生偏移。
28.实施例三,限位块113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均设置有限位杆114,下侧夹持块108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限位槽,左右两侧限位杆114位于左右两侧限位槽的内腔。
29.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杆114便于对限位块113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偏转。
30.实施例四,转杆102的外壁设置有转管115,第一齿轮103设置设置于转管115的外壁,转杆102的外壁设置有作用架116,转管115设置于作用架116内腔的上下侧壁,板箱100的底壁设置有气缸117,气缸117的伸缩端位于作用架116底壁的右侧。
31.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转管115、作用架116和气缸117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带动第一齿轮103进行调节,有利于装置带动第一齿轮103进行调节传动。
32.实施例五,转杆102的外壁呈椭圆形设置,转管115的内壁与转杆102的外壁相匹配。
33.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转杆102的外壁为椭圆形,可以使转管115移动不影响旋转,有利于装置稳定运行。
34.实施例六,作用架116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齿块118,下侧限位齿块118与第三齿轮111相啮合。
35.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限位齿块118,可以使装置便于对第二齿轮106或第三齿轮111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在夹持固定使发生松动。
36.实施例七,上下两侧夹持块108相对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作用槽与第二作用槽,左右两侧第一齿条119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二作用槽的内腔,左右两侧第二齿条109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一作用槽的内腔。
37.本实施例中:该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作用槽与第二作用槽便于对第一齿条119与第二齿条109的移动进行限位固定,避免发生偏移导致装置运行故障。
38.工作原理:通过电机101带动第一齿轮103旋转,通过第一齿轮103带动第二齿轮106旋转,通过第二齿轮106带动螺纹管104,通过螺纹管104带动调节架105移动,通过调节架105带动旋转夹持块108移动,通过下侧夹持块108带动第二齿条109移动,通过第二齿条109带动作用齿轮120旋转,通过作用齿轮120带动第一齿条119移动,通过第一齿条119带动上侧夹持块108移动,通过夹持块108移动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打开气缸117带动作用架116移动,通过作用架116带动转管115移动,通过转管115带动第一齿轮103移动,使第一齿轮103与第三齿轮111相啮合,使第二齿轮106与上侧限位齿块118相啮合,通过第一齿轮103带动第三齿轮111旋转,通过第三齿轮111带动螺纹杆110,通过螺纹杆110带动作用管112移动,通过作用管112带动限位块113移动对不同粗细的线缆进行紧密的夹持。
39.需要带动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板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箱(100)内腔底壁的右侧设置有电机(101),所述电机(101)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102),所述转杆(10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103),所述板箱(100)内腔的顶壁设置有螺纹管(104),所述螺纹管(104)的顶端贯穿板箱(100)的顶壁,所述螺纹管(104)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架(105),所述螺纹管(104)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齿轮(106),所述第一齿轮(103)与第二齿轮(106)相啮合,所述板箱(100)顶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作用块(107),两组所述作用块(107)的相视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上侧两侧分别设置有夹持块(108),所述调节架(105)的顶端位于下侧夹持块(108)的底壁,左右两侧所述滑槽内腔的前后侧壁均设置有作用齿轮(120),上侧所述夹持块(108)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一齿条(119),下侧所述夹持块(108)顶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二齿条(109),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齿条(109)位于第一齿条(119)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119)与第二齿条(109)均和作用齿轮(120)相啮合,两组所述夹持块(108)的相视侧均开设有圆弧形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箱(100)内腔的底壁设置有螺纹杆(110),所述螺纹杆(110)位于螺纹管(104)的内腔,所述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齿轮(111),所述第三齿轮(111)位于螺纹管(104)的下侧,下侧所述夹持块(108)的底壁开设有通孔,所述螺纹杆(110)的顶端贯穿板箱(100)的顶壁并位于通孔的内腔,所述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作用管(112),所述作用管(112)顶端设置有限位块(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113)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均设置有限位杆(114),下侧所述夹持块(108)顶壁的左右两侧开设有限位槽,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杆(114)位于左右两侧限位槽的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02)的外壁设置有转管(115),所述第一齿轮(103)设置设置于转管(115)的外壁,所述转杆(102)的外壁设置有作用架(116),所述转管(115)设置于作用架(116)内腔的上下侧壁,所述板箱(100)的底壁设置有气缸(117),所述气缸(117)的伸缩端位于作用架(116)底壁的右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02)的外壁呈椭圆形设置,所述转管(115)的内壁与转杆(102)的外壁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架(116)左侧壁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限位齿块(118),下侧所述限位齿块(118)与第三齿轮(111)相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侧所述夹持块(108)相对侧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作用槽与第二作用槽,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119)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二作用槽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第二齿条(109)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一作用槽的内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固定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本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装置,包括板箱,所述板箱内腔底壁的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板箱内腔的顶壁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顶端贯穿板箱的顶壁,本新型方案能够通过设置板箱、电机和转杆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线缆进行固定或拆卸,避免线缆发生偏移产生打结缠绕,便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螺纹杆、第三齿轮和作用管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对不同粗细的线缆进行紧密的夹持,避免线缆夹持不够紧密发生偏移。避免线缆夹持不够紧密发生偏移。避免线缆夹持不够紧密发生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

赵廷武 饶军 周毛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镇江顺通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31

技术公布日:

2022/11/17

本文发布于:2022-11-27 18:2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4/8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齿轮   螺纹   齿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