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
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
纤维。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传统混凝土存在抗拉强度低、韧性差和易开裂等缺点,导致混凝土结构物在低于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开裂,使结构物服役寿命和耐久性能降低。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掺入合成纤维能改善其脆性,抑制其早期塑性开裂,提高其抗裂、抗渗、韧性、抗疲劳和抗冲击等性能。
3.在申请号为:201210150184.0的专利中就公开过一种在表面设置锚片,通过增加形成粗糙的表面与制备异型截面来提高其在混凝土中握裹力,从而发挥出粗纤维的增强效。但是该专利中,嵌入效果有限。不能在多维度实现混凝土的抗冲击和抗疲劳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使用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包括纤维
本体,纤维本体的周围设置凸起,
所述凸起为环状或者扇状,多个所述凸起沿着纤维本体的轴向分布。
6.优选的,所述凸起以纤维本体的轴向中点为中心,中心两侧的环状物或扇面凸起为异向设置。
7.优选的,所述相邻凸起的中心间距为纤维主体直径的-0.5-2.0倍。
8.优选的,所述凸起的最高点为纤维主体直径的0.1-2.0倍。
9.优选的,所述凸起还可以是平行于粗纤维的轴向的条带状,且条带状凸起角度与中心轴的水平夹角不大于30
°
。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1)、该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的凸起与纤维轴向的方向成合理夹角,纤维随机分布在混凝土基体中,可以双向或多向锚固粘结,纤维不容易被拔出,从而显著提高粘结强度。
12.与常规表面凸起的粗纤维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凸起与本体纤维结合得更紧密,不容易被损伤,因此在受力过程中,锚固效果更佳,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抗裂增韧效果。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纤维本体、2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7.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8.实施例一:
1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纤维本体1。聚合物纤维本体1的材质可为通过熔融纺丝、半熔融纺丝、冻胶纺丝等方法成型的聚合物。纤维本体1的周围设置凸起2,凸起2为环状或者扇状,多个所述凸起2沿着纤维本体1的轴向分布。凸起2与纤维主体1材质可以相同可以不同。环状凸起2或扇面凸起2的形状可以规整或不规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相同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凸起2以纤维本体1的轴向中点为中心,中心两侧的环状物或扇面凸起2为可以为同向或异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异向设置。相邻凸起2的中心间距为纤维主体1直径的-0.5-2.0倍。负值表示可以交叉存在。凸起2的最高点为纤维主体1直径的0.1-2.0倍。
20.实施例二:
21.在基于实施例一的前提下,在本实施中,提供另一种凸起2的形状。凸起2是平行于粗纤维的轴向的条带状,且条带状凸起2角度与中心轴的水平夹角不大于30
°
。此条带的数量不做限定。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包括纤维本体(1),其特征在于:纤维本体(1)的周围设置凸起(2),所述凸起(2)为环状或者扇状,多个所述凸起(2)沿着纤维本体(1)的轴向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以纤维本体(1)的轴向中点为中心,中心两侧的环状物或扇面凸起为异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其特征在于:相邻凸起(2)的中心间距为纤维本体(1)直径的-0.5-2.0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的最高点为纤维本体(1)直径的0.1-2.0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还可以是平行于粗纤维的轴向的条带状,且条带状凸起(2)角度与中心轴的水平夹角不大于30
°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增强增韧工程纤维,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包括纤维本体,纤维本体的周围设置凸起,所述凸起为环状或者扇状,多个所述凸起沿着纤维本体的轴向分布。凸起与纤维轴向的方向成合理夹角,纤维随机分布在混凝土基体中,可以双向或多向锚固粘结,纤维不容易被拔出,从而显著提高粘结强度。与常规表面凸起的粗纤维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凸起与本体纤维结合得更紧密,不容易被损伤,因此在受力过程中,锚固效果更佳,从而表现出更好的抗裂增韧效果。的抗裂增韧效果。的抗裂增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王勇忠 杨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申湘混凝土纤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3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