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单元式停车库房。
背景技术:
2.单元式停车库房区别于平面停车场,单元式停车库房是多层建筑里的停车场,把车辆进行立体停放,节约土地并最大化利用的新型停车。现有的立体停车场主要是使用了一套机械式自动升降的停车设备,分若干排,最高可以建造25层。司机把车辆停放在钢板上,机器自动将车辆升至适当的层面,再将车辆和钢板移到层面处。存一辆车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分钟。取车时,车主只要将卡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设备上按车的卡位,再按启动。车就自动降到地面。另外,该设备启动操作时,在停车场出入口处会有红外警告线,如果有车或有人闯入,就会发出蜂鸣的警告声,设备也会自动停止操作。该结构虽然很智能,但是全套下来,使用的机械、电器等成本很高,维护成本更高,所以该种停车场普及性较低,因此需要一种成本较低迎合市场需求的停车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的单元式停车库房。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单元式停车库房,包括用于承载立体停车设备单元的
框架,框架上面是封闭式的,便于遮挡挡雨,优选地框架背面也是封闭的,提高安全性;
所述框架内设有若干个停车板,停车板上下排列,所述停车板将框架分隔为若干个停车房,所述框架一侧面设有连接每一个停车房的逃生楼梯,每一个停车房都与逃生楼梯入口连通;所述框架正面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两侧面设有位于框架两侧的挡杆,优选地挡杆与升降板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升降板两侧面且靠近框架的一侧处主垂直设有主连接杆,所述升降板两侧处均远离框架一侧处设有倾斜的辅连接杆,所述辅连接杆自由端与主连接杆连接;所述主连接杆上面设有拉绳,优选地拉绳为钢绳;所述框架上面两侧处均设有
定滑轮,所述框架上面且位于中间处设有卷扬机,所述拉绳自由端均分别穿过对应的定滑轮上面然后缠绕在卷扬机绕线轴上,所述拉绳缠绕方向相反,优选地,位于高处的拉绳对应的定滑轮要比另一个定滑轮高一些;所述升降板上面前后侧处均设有防止车辆移动的车辆定位结构,所述车辆定位结构为前后对称设置;所述车辆定位结构包括升降板上面设有的第一
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两侧处均铰接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位于两端处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转动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杆铰接,进一步地,液压缸伸出顶起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时候,第二限位杆高度应该至少是车辆高度的二分之一处。
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设置了车辆定位结构,这样在升降汽车的时候,避免汽车会前后移动,从升降板上驶出的问题,避免造成交通事故;本实用新型产
品摒弃传统的单个电梯式升降结构,改为更为宽敞的升降板结构,这样每次可以停更多的车辆,然后一次上升达到拥有空车位的停车房,然后车辆定位结构落下,车辆便可以进入到对应的停车房停车,本实用新型产品整体使用简单,相对比传统的立体式停车库,省去了较多的升降设备、智能设备等设备,其成本较低,便于维护,使用也安全。
6.进一步地,所述辅连接杆、主连接杆和升降板之间组成直角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最为稳固。
7.进一步地,所述拉绳外套接有柔性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外表面设有褶皱,便于随着拉绳变形而变形,优选地防护套直接粘附在拉绳外表面的。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深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便于隐藏液压缸到升降板上,不占用升降板表面的空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组成u字型。
10.进一步地,所述辅连接杆和主连接杆之间设有加固板。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元式停车库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元式停车库房的升降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元式停车库房的升降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14.如图所示:1、框架,2、停车板,3、停车房,4、逃生楼梯,5、升降板,6、挡杆,9、主连接杆,10、辅连接杆,11、加固板,12、拉绳,13、定滑轮,14、卷扬机,15、防护套,16、车辆定位结构,17、第一凹槽,18、第一限位杆,19、第二限位杆,20、第二凹槽,21、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图2、图3,单元式停车库房,包括用于承载立体停车设备单元的框架1,框架1上面是封闭式的,便于遮挡挡雨,优选地框架背面也是封闭的,提高安全性;所述框架1内设有若干个停车板2,停车板2上下排列,所述停车板2将框架1分隔为若干个停车房3,所述框架1一侧面设有连接每一个停车房3的逃生楼梯4,每一个停车房3都与逃生楼梯4入口连通,方便人们离开,以及当升降板维修时候,可以应急离开;所述框架1正面设有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两侧面设有位于框架1两侧的挡杆6,优选地挡杆6与升降板5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升降板5两侧面且靠近框架1的一侧处主垂直设有主连接杆9,所述升降板5两侧处均远离框架1一侧处设有倾斜的辅连接杆10,所述辅连接杆10自由端与主连接杆9连接,所述辅连接杆10、主连接杆9和升降板5之间组成直角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结构最为稳固,所述辅连接杆10和主连接杆9之间设有加固板11;所述主连接杆9上面设有拉绳12,优选地拉绳为钢绳;所述框架1上面两侧处均设有定滑轮13,所述框架1上面且位于中间处设有卷扬机14,所述拉绳12自由端均分别穿过对应的定滑轮13上面然后缠绕在卷扬机14绕线轴上,所述拉绳12缠绕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拉绳外套接有柔性的防护套15,所述防护套15外表面设有褶皱,便于随着拉绳变形而变形,优选地防护套直接粘附在拉绳外表面的;位于高处的拉绳对应的定滑轮要比另一个定滑轮13高一些;所述升降板5上面前后侧处均设有防止车辆移动的车辆定位结构16,所述车辆定位结构16为前后对称设置;所述车辆定位结构16包括升降
板5上面设有的第一凹槽17,所述第一凹槽17内两侧处均铰接设有第一限位杆18,所述第一限位杆18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杆19,所述第一限位杆18和第二限位杆19组成u字型;所述第一凹槽17内且位于两端处均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深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便于隐藏下文的液压缸21到升降板5上,不占用升降板5表面的空间;所述第二凹槽20内均转动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设有液压缸21,所述液压缸21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杆18或第二限位杆19铰接,进一步地,液压缸21伸出顶起第一限位杆18和第二限位杆19的时候,第二限位杆19高度应该至少是车辆高度的二分之一处。
17.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卷扬机启动将升降板停到底面上,车辆开进升降板上,然后启动液压缸顶起第二限位杆和第一限位杆,前后拦截车辆,这样在升降汽车的时候,避免汽车会前后移动,从升降板上驶出的问题,避免造成交通事故;本实用新型产品摒弃传统的单辆车升降以及能够将各个车辆进行移动的电梯式升降结构,改为更为统一的更为宽敞的升降板结构,这样每次可以停更多的车辆,然后一次上升达到拥有空车位的停车房,然后第二限位杆和第一限位杆落下并隐藏到第一凹槽内,此时车辆周围无遮挡,便可以驶入到对应的停车房停车,本实用新型产品整体使用简单,相对比传统的立体式停车库,省去了较多的升降设备、智能设备等设备,其成本较低,便于维护,使用也安全。
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单元式停车库房,包括用于承载立体停车设备单元的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若干个停车板,所述停车板将框架分隔为若干个停车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一侧面设有连接每一个停车房的逃生楼梯;所述框架正面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两侧面设有位于框架两侧的挡杆,所述升降板两侧面且靠近框架的一侧处主设有主连接杆,所述升降板两侧处均远离框架一侧处设有辅连接杆,所述辅连接杆自由端与主连接杆连接;所述主连接杆上面设有拉绳,所述框架上面两侧处均设有定滑轮,所述框架上面且位于中间处设有卷扬机,所述拉绳自由端均分别穿过对应的定滑轮缠绕在卷扬机绕线轴上,所述拉绳缠绕方向相反;所述升降板上面前后侧处均设有车辆定位结构,所述车辆定位结构为前后对称设置;所述车辆定位结构包括升降板上面设有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两侧处均铰接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位于两端处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转动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另一端与第一限位杆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连接杆、主连接杆和升降板之间组成直角三角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外套接有柔性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外表面设有褶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深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组成u字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连接杆和主连接杆之间设有加固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式停车库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为钢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单元式停车库房,所述框架一侧面设有连接每一个停车房的逃生楼梯;所述框架正面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两侧面设有位于框架两侧的挡杆,所述升降板两侧面且靠近框架的一侧处主设有主连接杆,所述升降板两侧处均远离框架一侧处设有辅连接杆,所述辅连接杆自由端与主连接杆连接;所述主连接杆上面设有拉绳,所述框架上面且位于中间处设有卷扬机,所述拉绳自由端均分别穿过对应的定滑轮缠绕在卷扬机绕线轴上;所述升降板上面前后侧处均设有车辆定位结构。优点: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护成本。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郑明 梁凡 潘玲 潘亮 黎立 黎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湖南湘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