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及发热
背心。
背景技术:
2.服装是穿戴在人体身上的衣服,以达到遮羞、保暖或修饰的效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服装的生产加工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且市面上的服装样式呈现多样化,大大的丰富了服装市场,比如:衬衫、羽绒服、真丝睡衣以及发热背心等等,发热背心是以石墨烯为材料的保暖衣,主要是对石墨烯发热片通电后,石墨烯发热片对背心进行加热,进而对穿戴者进行保暖;
3.但是目前现有的发热背心,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不足之处:用于连接相邻石墨烯片的电线以及用于连接供电
机构和石墨烯片的电线均处于外露状态,造成穿戴者将现有的发热背心穿戴在身上后,电线与穿戴者身体或衬衣接触摩擦,甚至造成电线外皮受损,使得外皮破损的电线对穿戴者传电,降低了穿戴者穿戴现有的发热背心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以及石墨烯发热片是缝制在现有的背心上,或者将石墨烯发热片缝制在外层和内衬之间,进而造成不便于穿戴者对石墨烯发热片的拆卸,降低现有的发热背心的使用状态,且使得穿戴者在清洗现有的发热背心时会对石墨烯发热片造成不好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发热背心存在电线外露与穿戴者身体或身上衬衣接触摩擦而造成的外皮受损,降低穿戴者穿戴现有发热背心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及发热背心。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包括,
7.第一隐藏机构;包括第一软性防护筒和第二粘毛贴;以及,
8.第二隐藏机构;包括第二软性防护筒和第三粘毛贴。
9.作为本实用新型
所述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软性防护筒后侧设置有第二粘毛贴。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软性防护筒后侧设置有第三粘毛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软性防护筒对第二电线进行隐藏防护,以及通过第二软性防护筒对第一电线进行隐藏防护,避免了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因外露与穿戴者身体或穿戴者身上的衬衣接触摩擦而造成的外皮破损,进而避免了因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外皮破损而造成的对穿戴者造成的传电,进而提升了穿戴者穿戴背心机构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12.鉴于上述现有发热背心存在石墨烯片不便与现有发热背心拆分的问题,提出了本
实用新型。
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发热背心,背心机构;包括左衣片、主衣片和右衣片;以及,
14.供电机构;包括第二口袋和充电宝;以及,
15.第一加热机构;包括第一袋子和第一石墨烯片;以及,
16.第二加热机构;包括第二袋子和第二石墨烯片。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发热背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主衣片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左衣片和右衣片,左衣片前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口袋,左衣片前部另一侧从上到下等间距缝制有第一扣子,右衣片前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口袋,右衣片前部另一侧从上到下等间距开设有扣眼,第一扣子数量与扣眼数量均为三个,第一扣子位置与扣眼位置一一对应。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发热背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主衣片后部上侧等间距缝制有第二扣子,第二扣子数量为三个,主衣片内部设置有绒毛,绒毛分别与第二粘毛贴和第三粘毛贴粘接。
19.作为本实用新型发热背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口袋缝制在主衣片内部下侧一角落,第二口袋内部有充电宝,充电宝一侧上部有开关按钮,充电宝一侧中间开设有插孔。
20.作为本实用新型发热背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袋子后侧连接有第一粘毛贴,第一粘毛贴与主衣片内部上侧中部绒毛粘接,第一袋子内部有第一石墨烯片,第一石墨烯片下侧连接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贯穿第一袋子下侧中间,第一袋子下侧中部与第二软性防护筒上侧连接。
21.作为本实用新型发热背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袋子后侧连接有第四粘毛贴,第四粘毛贴与主衣片内部下侧绒毛粘接,第二袋子内部有第二石墨烯片,第二石墨烯片上侧中间连接有第二接头,第二接头贯穿第二袋子上侧中间,第二石墨烯片一侧中间连接有第三接头,第三接头贯穿第二袋子一侧中间。
22.作为本实用新型发热背心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袋子上侧中部有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头、第一电线和第二插头;
23.第一电线上侧第一插头与第一接头插接,第一电线下侧第二插头与第二接头插接,第一电线位于第二软性防护筒内部;以及,
24.第二袋子一侧中部有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插头、第二电线和第四插头;
25.第二电线一侧第三插头与插孔插接,第二电线另一侧第四插头与垫接头插接,第二电线位于第一软性防护筒内部。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粘毛贴使得第一袋子与主衣片之间可拆式连接,通过第四粘毛贴使得第二袋子和主衣片之间可拆式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均与背心结构可拆式连接,进而便于对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的拆卸,进而使得背心机构可以多用,即背心结构能够当作常规背心进行使用,也能够当作加热背心使用,并且防止了在对背心机构进行清洗时,对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造成的损害,有利于提升第一加热机构和第二加热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及发热背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及发热背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0.图3为本实用所述的主衣片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加热机构拆解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加热机构拆解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袋子和第二隐藏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袋子和第一隐藏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供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9.实施例1
40.参照图3、6、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包括第二隐藏机构500和第一隐藏机构400。
41.具体地,第二隐藏机构500包含有第二软性防护筒501以及设置在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后侧的第三粘毛贴501a,且通过第三粘毛贴501a和绒毛102b配合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和主衣片102连接,便于穿戴者对第二隐藏机构500和主衣片102之间的拆装;第一隐藏机构400包含有第一软性防护筒401以及设置在第一软性防护筒401后侧第二粘毛贴401a,且通过第二粘毛贴401a与绒毛102b的配合第一软性防护筒401和主衣片102连接,便于穿戴者对第一隐藏机构400和主衣片102之间的拆装。
42.进一步的,第二软性防护筒501的尺寸与第三粘毛贴501a的尺寸相同,以便于第二软性防护筒501更加稳定的粘接在背心结构100上,第一软性防护筒401的尺寸与第二粘毛贴401a的尺寸相同,以便于第二软性防护筒401更加稳定的粘接在背心结构100上。
43.操作步骤:当需要第二隐藏机构500对第一电线602b进行隐藏防护时,穿戴者将第一电线602b对准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将第一电线602b完全插入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内部,即第一电线602b完全隐藏在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内部,防止了穿戴者穿戴背心机构100时,因第一电线602b外露与穿戴者身体或穿戴者身上的衬衣接触摩擦而造成的第一电线602b外皮受损,进而防止了穿戴者因第一电线602b传电而造成的不适,进而提升了穿戴者穿戴背心机构100时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且将第三粘毛贴501a粘接在绒毛102b上后,防止了第二隐藏机构500移动;同样的,当需要第一隐藏机构400对第二电线603b进行隐藏防护时,穿戴者将第二电线603b对准第一软性防护筒401,将第二电线603b完全插入第一软性防护筒
401内部,即第二电线603b完全隐藏在第一软性防护筒401内部,防止了穿戴者穿戴背心机构100时,因第二电线603b外露与穿戴者身体或穿戴者身上的衬衣接触摩擦而造成的第二电线603b外皮受损,进而防止了穿戴者因第二电线603b传电而造成的不适,进一步提升了穿戴者穿戴背心机构100时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且将第二粘毛贴401a粘接在绒毛102b上后,防止了第一隐藏机构400移动。
44.实施例2
45.参照图3、10,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提供了供电机构300,通过供电机构300向第一石墨烯片202和第二石墨烯片604提供电能,进而保证第一石墨烯片202和第二石墨烯片604供电正常,对背心机构100进行加热,即实现背心机构的发热效果。
46.具体地,供电机构300包括充电宝302以及套设在充电宝302外部的第二口袋301,第二口袋301缝制在主衣片102内部下侧一角落,充电宝302完全隐藏于第二开口袋301内部,但不影响开关按钮302a和插孔302b的使用,便于穿戴者将充电宝302从第二口袋301内部取下来,进而防止了穿戴者在清洗背心机构100时对充电宝302造成损伤,有利于增加充电宝302的使用寿命,且充电宝302一侧上部连接有按钮开关302a,以便于穿戴者对充电宝302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防止了充电宝302一直工作而造成的电能浪费,同时充电宝302一侧下部开设有插孔302b,用于充电宝302和第二电线603b之间的连接。
47.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相同。
48.操作过程:穿戴者用手对充电宝302施加远离第二口袋301方向的外力,即可将充电宝302从第二开口袋301内部取下来;反之,将充电宝302放入第二开口袋301内部。
49.实施例3
50.参照图1、2、3、4、5、8、9,该实施例不同于以上实施例的是:提供了用于发热的第一加热机构200和第二加热机构600,且第一加热机构200和第二加热机构600均与背心结构100可拆式连接,进而便于对第一加热机构200和第二加热机构600的拆卸,进而使得背心机构100可以多用,即背心结构能够当作常规背心进行使用,也能够当作加热背心使用,并且防止了在对背心机构100进行清洗时,对第一加热机构200和第二加热机构600造成的损害,有利于提升第一加热机构200和第二加热机构600的使用寿命。
51.具体地,背心机构100包括有主衣片102,以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主衣片102左右两侧的左衣片101和右衣片103,其中,左衣片101前部下侧和右衣片103前部下侧均缝制有第一口袋103a,便于穿戴背心机构100的穿戴者携带随身物品,左衣片101前部内侧等间距分布的第一扣子101a位置与右衣片103前部内侧等间距开设的扣眼103b位置一一对应,通过第一扣子101a和扣眼103b之间的扣合,背心机构100前部闭合,提升了穿戴者暖和的感受,通过第一扣子101a和扣眼103b之间的脱离,背心机构100前部敞开,便于穿戴从身上脱下背心机构100,且在主衣片102后部上侧沿主衣片102上衣领等间距缝制有第二扣子102a,便于穿戴者将带有挂绳的帽子配置在主衣片102上,同时,便于穿戴者将带有挂绳的帽子从主衣片102上取下来,同时,在主衣片102内部设置有绒毛102b;第一加热机构200包括第一袋子201以及第一袋子201内部的第一石墨烯片202,且第一石墨烯片202完全隐藏于第一袋子201内部,第一石墨烯片202下侧中间连接有第一接头202a,且第一接头202a贯穿第一袋子201下侧中间,便于第一石墨烯片202与第一电线602b之间的连接,第一袋子201后侧第一粘毛贴201a与绒毛102b粘接,便于穿戴者对第一加热机构200和背心机构100之间的拆装;
第二加热机构600包括第二袋子601以及第二袋子601内部的第二石墨烯片604,且第二石墨烯片604完全隐藏于第二袋子601内部,第二石墨烯片604上侧中间第二接头604a贯穿第二袋子601上侧中间,便于第二石墨烯片604与第一电线602b之间的连接,且第二石墨烯片604一侧中间第三接头604b贯穿第二袋子601一侧中间,便于第二石墨烯片604与第二电线603b之间的连接,第二袋子601后侧第四粘毛贴601a与绒毛102b粘接,便于穿戴者对第二加热机构600和背心机构100之间的拆装;
52.进一步的,主衣片102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袖口,以便于穿戴者穿戴背心结构100,第一扣子101a数量为三个,扣眼103b数量为三个,第二扣子102a数量为三个,且第一扣子101a缝制在左衣片101上,第二扣子102a缝制在主衣片102上,第二袋子601上侧中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602以及在第二袋子601一侧中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组件603,第一连接组件602包括第一电线602b以及第一电线602b上下两侧的第一插头602a和第二插头602c,用于第一石墨烯片202和第二石墨烯片604之间的连接,第二连接组件603包括第二电线603b以及第二电线603b左右两侧的第四插头603c和第三插头603a,用于第二石墨烯片604与充电宝302之间的连接。
53.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2相同。
54.操作过程:使用者将第一粘毛贴201a粘接在主衣片102内部上侧中间上的绒毛102b,第一袋子201粘接在主衣片102上,第一石墨烯片202连接在主衣片102上,即第一加热机构200连接在背心机构100上,反之,第一加热机构200脱离背心机构100;使用者将第四粘毛贴601a粘接在主衣片102内部下侧上的绒毛102b,第二袋子601粘接在主衣片102上,第二石墨烯片604连接在主衣片102上,即第二加热机构600连接在背心机构100上,反之,第二加热机构600脱离背心机构100;使用者将第一插头602a与第一接头202a插接,将第二插头602c与第二接头604a插接,完成第一石墨烯片202和第二石墨烯片604之间的连接,使用者将第四插头603c与第三接头604b插接,使用者将第三插头603a与插孔302b插接,第二石墨烯片604连接,使用者用手按压开关按钮302a,充电宝302打开,第一石墨烯片202和第二石墨烯片604工作;当使用者用手再次按压开关按钮302a,充电宝302关闭,第一石墨烯片202和第二石墨烯片604停止工作。
55.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56.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
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57.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58.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隐藏机构(400);包括第一软性防护筒(401)和第二粘毛贴(401a);所述第二粘毛贴(401a)设置在所述第一软性防护筒(401)的后侧,以及,第二隐藏机构(500);包括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和第三粘毛贴(501a),所述第三粘毛贴(501a)设置在所述第二软性防护筒(501)的后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性防护筒(401)与所述第二粘毛贴(401a)大小形状匹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软性防护筒(501)与所述第三粘毛贴(501a)大小形状匹配。4.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以及,背心机构(100);包括左衣片(101)、主衣片(102)和右衣片(103);以及,供电机构(300);包括第二口袋(301)和充电宝(302);以及,第一加热机构(200);包括第一袋子(201)和第一石墨烯片(202);以及,第二加热机构(600);包括第二袋子(601)和第二石墨烯片(60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衣片(102)左右两侧分别缝制有所述左衣片(101)和右衣片(103),所述左衣片(101)前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口袋(103a),所述左衣片(101)前部另一侧从上到下等间距缝制有第一扣子(101a),所述右衣片(103)前部一侧连接有第一口袋(103a),所述右衣片(103)前部另一侧从上到下等间距开设有扣眼(103b),所述第一扣子(101a)数量与所述扣眼(103b)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第一扣子(101a)位置与所述扣眼(103b)位置一一对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衣片(102)后部上侧等间距缝制有第二扣子(102a),所述第二扣子(102a)数量为三个,所述主衣片(102)内部设置有绒毛(102b),所述绒毛(102b)分别与第二粘毛贴(401a)和第三粘毛贴(501a)粘接。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袋(301)缝制在主衣片(102)内部下侧一角落,所述第二口袋(301)内部有所述充电宝(302),所述充电宝(302)一侧上部有开关按钮(302a),所述充电宝(302)一侧中间开设有插孔(302b)。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子(201)后侧连接有第一粘毛贴(201a),所述第一粘毛贴(201a)与主衣片(102)内部上侧中部绒毛(102b)粘接,所述第一袋子(201)内部有所述第一石墨烯片(202),所述第一石墨烯片(202)下侧连接有第一接头(202a),所述第一接头(202a)贯穿所述第一袋子(201)下侧中间,所述第一袋子(201)下侧中部与第二软性防护筒(501)上侧连接。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袋子(601)后侧连接有第四粘毛贴(601a),所述第四粘毛贴(601a)与主衣片(102)内部下侧绒毛(102b)粘接,所述第二袋子(601)内部有所述第二石墨烯片(604),所述第二石墨烯片(604)上侧中间连接有第二接头(604a),所述第二接头(604a)贯穿所述第二袋子(601)上侧中间,所述第二石墨烯片(604)一侧中间连接有第三接头(604b),所述第三接头(604b)贯穿所述第二袋子(601)一侧中间。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袋子(601)上侧中部有第一连
接组件(602);包括第一插头(602a)、第一电线(602b)和第二插头(602c);所述第一电线(602b)上侧所述第一插头(602a)与第一接头(202a)插接,所述第一电线(602b)下侧所述第二插头(602c)与第二接头(604a)插接,所述第一电线(602b)位于第二软性防护筒(501)内部;以及,所述第二袋子(601)一侧中部有第二连接组件(603);包括第三插头(603a)、第二电线(603b)和第四插头(604c);所述第二电线(603b)一侧所述第三插头(603a)与插孔(302b)插接,所述第二电线(603b)另一侧所述第四插头(604c)与垫接头(604b)插接,所述第二电线(603b)位于第一软性防护筒(401)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石墨烯线缆隐藏组件及发热背心,包括,第一隐藏机构;包括第一软性防护筒和第一粘毛;以及,第二隐藏机构;包括第二软性防护筒和第二粘毛;以及,背心机构;包括左衣片、主衣片和右衣片;以及,供电机构;包括第二口袋和充电宝;以及,第一加热机构;包括第一袋子和第一石墨烯片;以及,第二加热机构;包括第二袋子和第二石墨烯片,解决了现有的发热背心存在的电线外露,以及石墨烯片不便于拆卸的问题。以及石墨烯片不便于拆卸的问题。以及石墨烯片不便于拆卸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陈美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佛山市南海区腾健服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