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爆破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炮被。
背景技术:
2.露天爆破工程作业效率高,但在实际生产中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危害效应包括爆破振动、冲击波、飞石、噪音和炮烟等。
3.炮被作为一种爆破防护用具,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爆破工程。现有炮被多为废旧车胎编制而成,用时覆盖于炮孔外以预防冲孔和飞石,但对爆破产生的冲击波的缓冲效果较差,且无法减弱噪音、炮烟等负面效果,功能较为单一。此外,现有炮被尺寸灵活性较差,且使用场景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炮被,旨在解决现有的炮被在爆破过程中,功能和使用场景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炮被,由若干个炮被单元拼接而成,
所述炮被单元包括:
6.包
覆层,所述包覆层的侧边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炮被单元;
7.填充层,设在所述炮被单元的内部,所述填充层包括依次排布的聚酯纤维棉填充层、非牛顿
流体填充层和活性炭填充层;以及,
8.插扣结构,包括插接件和扣合件,多个所述插接件和多个所述扣合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炮被单元的周侧,用于连接各所述炮被单元,以拼接为炮被。
9.可选地,所述包覆层包括双层帆布和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设在所述双层帆布之间。
10.可选地,所述包覆层的侧边设有拉链,所述拉链相互啮合,以封闭其内部空间。
11.可选地,所述聚酯纤维棉填充层在上层,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在中层,所述活性炭填充层在下层。
12.可选地,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包括多个非牛顿流体袋,所述非牛顿流体袋里注入有非牛顿流体。
13.可选地,所述聚酯纤维棉填充层和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之间、以及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和所述活性炭填充层之间设有间隔层,所述间隔层为单层帆布。
14.可选地,所述插接件和所述扣合件均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另一端连接所述炮被单元的包覆层上。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炮被单元的内部填充多种材料,并采用非牛顿流体作为主要吸能材料,成本低廉且吸能效果优异,在具备现有炮被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了对冲击波能的吸收能力,同时组合式的设计使得炮被兼具炮烟吸附、降噪减震的功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的炮被单元一实施例的分离示意图;
18.图2是图1中插扣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19.图3是图1中包覆层的截面图;
20.图4是图1中非牛顿流体袋的立体结构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一实施例中在一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一实施例中在另一使用场景的示意图。
23.标号说明:多功能组合式炮被-100,炮被单元-10,包覆层-1,双层帆布-11,橡胶垫层-12,拉链-13,填充层-2,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非牛顿流体袋-221,活性炭填充层-23,间隔层-24,插扣结构-3,插接件-31,扣合件-32,连接带-33,提手带-34,挂钩-4。
24.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29.炮被作为一种爆破防护用具,被广泛应用于露天爆破工程。现有炮被多为废旧车胎编制而成,用时覆盖于炮孔外以预防冲孔和飞石,但对爆破产生的冲击波的缓冲效果较差,且无法减弱噪音、炮烟等负面效果,功能较为单一。此外,现有炮被尺寸灵活性较差,且使用场景较为单一。
30.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4,所述多功能组合式炮被100包括多个炮被单元10及其插
扣结构3,所述炮被单元10包括包覆层1和填充层2。
31.具体地,所述包覆层1为表层,其侧边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具有内部空间的炮被单元10;此外,所述填充层2也设在所述炮被单元10的内部,所述填充层3包括依次排布的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和活性炭填充层23;所述插扣结构3包括插接件31和扣合件32,多个所述插接件31和多个所述扣合件3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炮被单元10的周侧,用于连接各所述炮被单元10,以拼接为炮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炮被单元10呈方形,所述插接件31和所述扣合件32两两相对设置,以便于拼接组合所述炮被单元10。
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炮被单元10填充多种材料,并采用非牛顿流体作为主要吸能材料,成本低廉且吸能效果优异,在具备现有炮被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了对冲击波能的吸收能力,同时组合式的设计使得炮被兼具炮烟吸附、降噪减震的功能。
33.请参阅图1和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1包括双层帆布11和橡胶垫层12,所述双层帆布11外层帆布和内层帆布构成,所述橡胶垫层12设在所述双层帆布11之间。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所述包覆层1还可设为其他材质。
34.此外,所述包覆层1的侧边设有拉链13,也即所述包覆层1在炮被单元10的侧面缝合处设有拉链13,所述拉链13相互啮合,以封闭所述炮被单元10的内部空间。此外,所述炮被单元10的侧面还设有提手带34,以便于回收利用。
35.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在上层,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在中层,所述活性炭填充层23在下层。各所述填充层高度均为3~5cm,填充层之间通过间隔层24分隔,所述间隔层24为单层帆布。
36.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包括多个非牛顿流体袋221,所述非牛顿流体袋221里注入有非牛顿流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牛顿流体袋221有3个。
37.请参阅图1和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31和所述扣合件32均连接有连接带33,所述连接带33另一端连接所述炮被单元10的包覆层1上,其长度在5~10cm。
38.请参阅图5,在一些爆破场景中,当各填充层填充完毕,将各所述炮被单元10通过插扣结构3连接,覆盖于爆破区域,并进行压重。爆破时,活性炭填充物将对炮孔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排烟进行吸附,非牛顿流体填充物则对爆破产生的冲击波能起到吸能作用,聚酯纤维棉填充物将对爆破产生的噪音起降低作用,所述包覆层1中的橡胶垫层12将对飞石起缓冲作用。最后,将炮被拆卸回收,达到爆破吸能、炮烟吸附、降噪减震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39.步骤1:准备工作时,先将聚酯纤维棉填充入所述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活性炭填充入所述活性炭填充层23,非牛顿流体通过注入所述非牛顿流体袋221,再填充入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填充完毕后,通过所述拉链13结构将炮被封闭,备用。
40.步骤2:起爆前,施工人员通过手提炮被的提手带34,将炮被放置于指定区域,通过所述插扣结构3将一定数量的炮被单元10相连接,以满足爆破区域覆盖要求,并对炮被进行压重操作,等待起爆。
41.步骤3:爆破后,可将炮被拆卸回收,以备下次使用。
42.请参阅图6,在另一些爆破场景中,不同的使用方式在于,所述炮被单元10竖向覆盖于待拆除或待保护结构体,在结构体顶部固定设有挂钩4,将所述提手带34悬于挂钩4之上,再通过所述插扣结构3将炮被单元10相连,最后在炮被外侧通过缠绕铁丝使其紧贴待爆
结构体或者待保护结构体。此外,当所述多功能组合式炮被100用于保护结构体时,活性炭填充层23将替换为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炮被,由若干个炮被单元(10)拼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炮被单元(10)包括:包覆层(1),所述包覆层(1)的侧边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炮被单元(10);填充层(2),设在所述炮被单元(10)的内部,所述填充层(2)包括依次排布的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和活性炭填充层(23);以及,插扣结构(3),包括插接件(31)和扣合件(32),多个所述插接件(31)和多个所述扣合件(32)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炮被单元(10)的周侧,用于连接各所述炮被单元(10),以拼接为炮被(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1)包括双层帆布(11)和橡胶垫层(12),所述橡胶垫层(12)设在所述双层帆布(1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1)的侧边设有拉链(13),所述拉链(13)相互啮合,以封闭其内部空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在上层,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在中层,所述活性炭填充层(23)在下层。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包括多个非牛顿流体袋(221),所述非牛顿流体袋(221)里注入有非牛顿流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棉填充层(21)和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之间、以及所述非牛顿流体填充层(22)和所述活性炭填充层(23)之间设有间隔层(24),所述间隔层(24)为单层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式炮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31)和所述扣合件(32)均连接有连接带(33),所述连接带(33)另一端连接所述炮被单元(10)的包覆层(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炮被,由若干个炮被单元拼接而成,所述炮被单元包括包覆层、填充层,所述包覆层的侧边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炮被单元的表面;所述填充层设在所述炮被单元的内部,所述填充层包括依次排布的聚酯纤维棉填充层、非牛顿流体填充层和活性炭填充层;所述插扣结构包括插接件和扣合件,多个所述插接件和多个所述扣合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炮被单元的周侧,用于连接各所述炮被单元。本方案通过将炮被单元内部填充多种材料,并采用非牛顿流体作为主要吸能材料,成本低廉且吸能效果优异,在具备现有炮被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了对冲击波能的吸收能力,同时组合式的设计使得炮被兼具炮烟吸附、降噪减震的功能。能。能。
技术研发人员:
刘桐 周恩泉 黄登华 许晓磊 谭星 张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省高能爆破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29
技术公布日:
202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