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
装置。
背景技术:
2.水陆两栖地形车是可以在陆地和水上行驶的车辆,目前使用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中,水上驱动主要由底盘部分的履带进行划水,使得地形车水中行驶能力低效和速度慢;一般水陆两栖地形车使用的是铰接式中位转向装置,在陆地行驶时具有高效转向能力,但在水中转向时无法保持向前锁定,增加了转向操作难度和降低了指向精度,使得转向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解决了水中行驶能力低效、行驶速度慢及水中转向能力差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车体、左
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所述左前车推进装置包括前车
基座、
推进器总成摆杆、第一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油缸,推进器总成摆杆通过铰点a与前车基座铰接,第二油缸连接基座和推进器总成摆杆,第一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由不同铰点安装在前车基座上,右前车推进装置结构与左前车推进装置一致,分别位于车体两侧。
6.所述后车推进装置包括后车基座、双作用油缸、第一推进器总成、第二推进器总成,各结构通过铰点铰接。
7.前车基座和推成器总成摆杆在铰点a处铰接,具有转动功能,铰点a是固定铰点。
8.第二油缸一端由铰点b与推进器总成摆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由铰点e与前车基座铰接,第二连杆会随着推进器总成摆杆的转动而转动,铰点e是固定铰点;
9.第一连杆一端由铰点d与第一油缸铰接;第二油缸、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铰接于铰点f。
10.第一油缸一端由铰点d与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由铰点c与前车基座铰接,铰点c是固定铰点且第一油缸不具有转动功能。
11.双作用油缸通过铰点a与后车基座铰接且安装于于后车基座内部;第一推进器总成通过铰点b与双作用油缸铰接且通过滑动连接副d与后车基座滑动连接;第二推进器总成通过铰点c与双作用油缸铰接且通过滑动连接副d与后车基座滑动连接。
12.当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陆地行驶时,左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
13.当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水中行驶时,左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均处于展开状态。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水中行驶时发
挥高效的推进能力,提高水中机动速度,同时提高水中转向能力且指向清晰,使得水中行驶路线和登陆点准确。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推进器展开状态下的基本组成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中前车推进装置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后车推进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9.图4为图1中后车推进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20.图中:
①‑
车体;
②‑
左前车推进装置;
③‑
右前车推进装置;
④‑
后车推进装置;
21.201-前车基座;202-推进器总成摆杆;203-第一油缸;204-第一连杆;205-第二连杆;206第二油缸;
22.401-后车基座;402-双作用油缸;403-第一推进器总成;404-第二推进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24.参照图1-4,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车体1、左前车推进装置2、右前车推进装置3以及后车推进装置4。
25.所述左前车推进装置2包括前车基座201、推进器总成摆杆202、第一油缸203、第一连杆204、第二连杆205和第二油缸206,推进器总成摆杆202通过铰点a与前车基座201铰接,第二油缸206连接基座201和推进器总成摆杆202,第一油缸203、第一连杆204和第二连杆205由不同铰点安装在前车基座201上。右前车推进装置3结构与左前车推进装置2一致,分别位于车体两侧。
26.所述后车推进装置4包括后车基座401、双作用油缸402、第一推进器总成403、第二推进器总成404,各结构通过铰点铰接。
27.当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及推进装置在陆地行驶时,前后车推进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收纳于车身内部,不影响车辆的行驶限宽要求。当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水中行驶时,前后车推进装置均处于展开状态。
28.左右前车推进装置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的工作过程中,驱动第二油缸206伸出车体,使得推进器总成摆杆202与前车车体成垂直状态,启动左右前车推进装置时,可实现车体1在水中的转向和前进。当在陆地行驶时,驱动第二油缸206缩回车体1,推进器总成摆杆与前车车体成水平状态并收纳于车身内部。
29.后车推进装置4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的工作过程中,驱动双作用油缸402沿水平
直线伸出,使得第一推进器总成403和第二推进器总成404沿着后车车尾水平伸出,启动两个推进器总成时,可实现车辆在水中的行驶与加速。当在陆地行驶时,驱动双作用油缸402缩回,带动两个推进器总成缩回,与车尾保持平行状态且不影响车辆在陆地行驶限宽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左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所述左前车推进装置包括前车基座、推进器总成摆杆、第一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油缸,推进器总成摆杆通过铰点a与前车基座铰接,第二油缸连接基座和推进器总成摆杆,第一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由不同铰点安装在前车基座上,右前车推进装置结构与左前车推进装置一致,分别位于车体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推进装置包括后车基座、双作用油缸、第一推进器总成、第二推进器总成,各结构通过铰点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车基座和推成器总成摆杆在铰点a处铰接,具有转动功能,铰点a是固定铰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油缸一端由铰点b与推进器总成摆杆铰接,第二连杆一端由铰点e与前车基座铰接,第二连杆会随着推进器总成摆杆的转动而转动,铰点e是固定铰点;第一连杆一端由铰点d与第一油缸铰接;第二油缸、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铰接于铰点f。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油缸一端由铰点d与第二连杆铰接,另一端由铰点c与前车基座铰接,铰点c是固定铰点且第一油缸不具有转动功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车推进装置的结构为:双作用油缸通过铰点a与后车基座铰接且安装于后车基座内部;第一推进器总成通过铰点b与双作用油缸铰接且通过滑动连接副d与后车基座滑动连接;第二推进器总成通过铰点c与双作用油缸铰接且通过滑动连接副d与后车基座滑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陆地行驶时,左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均处于折叠状态。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水中行驶时,左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均处于展开状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包括车体、左前车推进装置、右前车推进装置以及后车推进装置;左前车推进装置包括前车基座、推进器总成摆杆、第一油缸、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二油缸,推进器总成摆杆通过铰点a与前车基座铰接,第二油缸连接基座和推进器总成摆杆,第一油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由不同铰点安装在前车基座上,右前车推进装置结构与左前车推进装置一致;后车推进装置包括后车基座、双作用油缸、第一推进器总成、第二推进器总成,各结构通过铰点铰接;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快速机动水陆两栖全地形车水上推进装置,解决了水中行驶能力低效、行驶速度慢及水中转向能力差问题。力差问题。力差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夏自升 韦天山 董则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3/3/28